网友提问:
怎样看待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优质回答: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是黑暗的封建社会造成的,他们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前夜,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思潮在悄悄滋生,蔓延,但封建统治阶级要竭力维护旧的社会秩序,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在所难免。贾,林,薛三人就是这种斗争的牺牲品。
封建社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对子女婚姻有绝对的控制权,子女没有任何选择异性伴侣的权利。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儿女就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不允许有任何出格的事情发生。他们会严防任何儿女私情。个性自由,婚姻自由是对旧的秩序的严重挑战,所以宝黛爱情才会遭人嫉恨,以王夫人为代表的卫道士明里暗里开始了对林黛玉的迫害和对贾宝玉的“教育”,这种迫害,使林黛玉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现实威胁。
但统治者的凶残不能泯灭少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他们要奋起抗争,但迎来的是更加疯狂的报复。结果贾宝玉差点被父亲打死,林黛玉病重郁郁而终。黛玉宝黛爱情随着黛玉肉体的消失而被毁灭,至于薛宝钗,原非为情而来,只是觊觎宝二奶奶的地位,最后机关算尽,落得个鸡飞蛋打的悲惨结局。他们三人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只是牺牲在不同的战线上。薛宝钗看似贤惠,实际只是中了礼教奇毒的木偶,一言一行都自觉的维护着旧的一切,毫无新时代人性的闪光。她把自己置身于新旧冲突的前线,有意无意的成了宝黛爱情的破坏者。她的悲剧是必然的。但乌云不会永远遮住太阳,封建大厦的崩溃是必然的,新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可惜他们三人都看不到了。
其他网友回答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贾宝玉、薛宝钗的婚姻,是封建礼教的殉葬品。
在封建社会,男女爱情是不被认可的,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合乎传统礼教的道德要求。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是父母强加给宝玉的,是在贾府衰败之际的政治联姻。
宝玉虽然羡慕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但也厌烦她一副封建卫道士的嘴脸。宝钗劝导他读八股圣贤书,走仕途经济路,他叹息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薛宝钗希望“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她的“青云”之志,是要进选嫔妃,攀上皇亲的。失败之后退而求次,要做“宝二奶奶”,傍上贾家,一荣俱荣。她早已明了宝玉心迹:“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的确,贾宝玉爱的是林妹妹,“睡里梦里也忘不了”她。天热怕她中了暑,饭后怕她贪睡不消食,常问她身上可好,是否按时吃药,把最好的礼物留给她,不管黛玉是否错怪他,他总是先认错道歉……林黛玉也深爱宝玉。第三十二回说,林黛玉“喜”宝玉“果然是个知已”,“惊”宝玉在人前私心称扬她,“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叹”“何必来一宝钗”,“悲”父母早逝,无人作主。
薛宝钗在母亲和王夫人的操纵下,跟宝玉走上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殿堂,婚后的滋味却是“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林黛玉没有父母之命的爱情,结局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可叹!可悲!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是显而易见的悲剧,林黛玉的死其实也不怪别人,怪在自己想不开。话说为了一个男人死这种爱情戏码,在现实生活中希望不要发生。林黛玉显然是作者希望的女性的样子。现实中更多的是薛宝钗这样的,坚强大气,一个人也可以养好一个孩子。这是理想和现实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