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人具体是怎么过春节?有什么有趣的娱乐活动?
优质回答:
谢!
春节过年是汉族汉人新起的文化,历史悠久,层象群多,种类形式各样,随着文明的进展,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进展。在很早起出古人过年就是点大火,众部落首领带头组织族人,点火消魔,穿上动物的虎皮,熊皮狮子皮来围着大火转圈圈,口念降恶除邪之咒语,众人都跟上拍手纳喊,然后都跳起了各式动物的形象舞,闹个通宵到天亮,然后作早午晚三天的群居生活,每到晚上都继续原形式点大火,主要取暧防寒,团聚庆幸,迎来美好的明天而活动,过三天大年就结束了,各走各的区域继续维生。
谈到为止,希大家说很早古人过年娱乐意式活动。互相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春节是指汉文化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人过春节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字记载、绘画作品中,可以亲临其境般感受一下古人过年的娱乐气氛。
一、看百戏,俨如春节大舞台
百戏是指古代杂技、魔术、武术、滑稽、音乐、舞蹈等节目的总称。早在秦汉时已盛行杂技、幻术和歌舞,南北朝以后也称“散乐”,隋代曾把四方散乐集中到洛阳表演;唐宋两代除宫廷演出外,唐代在长安的寺院里设“戏场”;宋代在大城市设瓦舍,作为百戏一类技艺的表演场所,北宋汴梁每逢节日,举行歌舞百戏盛会。元代以后,百戏节目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各项表演的专业化,百戏这个词逐渐少用,取而代之的演变为现在的“春节联欢表演节目”。自古以来,老百姓节庆看百戏、观看春节联欢演出,皆为传统。
二、饮宴乐,各家各户娱自乐
除夕之夜,大户人家设宴团年,饮酒宴乐,“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的诗句。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品鉴一下《韩熙载夜宴图》,为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完整地再现了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个场景,精彩绝伦。
当然一般老百姓“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以及团年饭、备年货、压岁钱、守岁、燃爆竹、派利是、吃斋、开年饭、舞龙舞狮、接财神、拜年、赠礼、茶聚、元宵节猜灯谜、看花灯等这些春节风俗也十分丰富,过年就图团圆吉祥欢乐。
三、年初一,簪梅蹴鞠荡秋千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富人的娱乐活动可真丰富,一般老百姓也有传统的玩法。“鬓插梅花人蹴鞠,架垂绒线院秋千。”出自明代诗人唐寅《岁朝》的诗句,岁朝就是大年初一了,妇女都精心打扮,描眉黛上唇彩,采撷新鲜绽放的梅花插于云鬓,可谓新岁一道亮丽风景。
蹴鞠就是现代足球的雏形,古时候无论男女老幼,无论于城居、军队还是乡村,都喜欢玩蹴鞠。宋代诗人刘克庄《田舍即事》就有“蹴踘鞵尖尘不涴,臂鹰袖窄样新裁”的诗句,可见农村小伙子的足球技术还是极高超的。明代画家杜堇绘《仕女图》作品,就有古代女子蹴鞠的情景。
明朝人正月初一“三件事”:簪梅花、踢蹴鞠,还有一项活动就是荡秋千。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祖先为谋生攀藤上树采果、猎兽、跨越沟涧的生存技能。后来荡秋千逐渐演变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内容。古代女子玩秋千后的姿态,宋代词人李清照小令《点降唇》写得最传神:“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四、雅与俗,朝代更迭出新颖
古人在春节的娱乐节目可谓丰富多彩,各个朝代又有新颖的项目。女子抚琴对弈十分风雅;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盛行于战国;捶丸就是古代的高尔夫,其前身大概源于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击鞠就是马球,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盛行于唐宋元,清代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古人还会在春节岁首用新鲜蔬菜做成春卷春饼,谓之“咬春”;春节早上吃完了饭,还会去郊游踏青,称为“走春”,并根据生辰八字结合天干地支推算一个吉利的方向而前行,这个已被现代人演变为春节出游了,旅游成为现代人春乐娱乐的重要内容。
古代过年的娱乐,充分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和活力,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明结晶。
其他网友回答
承蒙下问,很感谢。只能提个建议:这个应该穿越考察,全面了解。七零八碎滴也没什么大用,况且目前很多东西在恶喷中国味儿的一切,惹滴它们不高兴挺麻烦的。所以,个人表示不支持,不介入,不参活,不白眼,不炒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