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放过李渊(李世民为何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网友提问: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不杀了李渊?

优质回答: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不杀了李渊?

首要原因:是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即正统论。……不能弑君弑父篡位……

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又逼父禅让,继位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位杰出的帝王,富有韬略,精于权术,并且开创了二十多年的我国帝制时代少有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为唐朝繁盛奠定了基础。

作为雄才大略,审时度势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如何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已经内禅,让位于他的父王呢,弑君弑父与弑兄杀弟,那可是有本质区别的嘛!

当然,如果需要,相信唐太宗李世民也会毫不手软地弑君弑父滴!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

既有能力发动玄武门兵变,在掌握最高统治权力之后,更自然有能力防止其父李渊东山再起……这是李世民没有杀掉其父李渊的最重要的原因……

同时,李渊在禅让于李世民之后,更是不得不识时务者为俊杰,尽情地享受当太上皇的乐趣……上演了父慈子孝,跪而上乳,嚎恸戚天的场面……

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继承皇位,完全掌控全局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没有必要杀掉其父李渊……

其他网友回答

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取得了成功,杀了哥哥李建成、李元吉,基本上控制了皇宫。在军事上李世民是强过他的其他兄弟等人的,隋朝末期,因隋炀帝的统治违背了他父亲隋文帝的治国理政的路线,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引起各地造反的势力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的李渊是太原的郡守,李世民便耸拥李渊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权也起来造反,李渊虽再三犹豫,但还是听从了李世民的劝告,率兵造反,而且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封他为太子。可是,当李世民为推翻隋朝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建立巨大的功勋,李渊确未实行自己的承诺,立李建成为太子。但是李建成等其他兄弟在建立大唐之时,谁都没有李世民的功劳大,李建成也是知道的。李渊这样安排,无疑在他的儿子里面埋下了祸根。

在平定天下时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比李世民差,压不住李世民,便联合弟弟李元吉排挤李世民。这个时候的李渊知道自己已经错了,在儿子兄弟中造成了严重的矛盾,他又不好处理,优柔寡断,而且在朝中政令冲突,加速了儿子辈们的利害冲突。

李世民认为自己才是唐朝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和垫基人,是父亲李渊违背立自己为太子的诺言,认为定李建成为太子不合适,所以,与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猜忌日益严重。他们兄弟形成了两派,朝中的大臣也形成两派,都有朝中的重臣参加。这些情况李渊已经察觉,但是他没有出面制止和解决。而且李建成东宫中出现了内奸王晊,向李世民告密:“李建成向父亲李渊提出派李元吉率兵去突厥犯境的战斗,想借此控制秦王李世民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害李世民。”这样便促成了玄武门事变的事情发生了,李世民决定先发至人。在玄武门把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杀害了他们的众多儿子,并将他仍在宗籍中除名。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知道无力回天了,干脆把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

三天后(公元626年7月5日),李渊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并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9年9月4日),李渊退位为太上皇,让位给李世民,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唐太宗,第二年改贞观元年。

综上,玄武门事变成功以后,李渊步步让李世民掌权,直至将皇帝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当太上皇。李世民为什么会去杀李渊呢?即使是李渊有些错误,那也是一个父亲犯的错误而且后来更正了。李世民还是一个正人君子,而且深受中国的儒家影响,他怎么能做一个犯上作乱的人呢?

其他网友回答

李世民杀李渊易如反掌,重名节也并非重点,主要是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并没有到“必杀”地步。对于皇帝之位来说,杀父杀母之事又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统治得好,老百姓谁会在乎。

(1)“名节”对于雄主李世民、朱棣等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儿,关键在李渊识时务

李世民杀兄害弟,尽管打着“诛杀叛贼”的名义,但无论当时还是后世,有几个不会认为是借口?唐朝的儒家思想根本不强悍,否则武则天也做不了女皇帝。

自公元317年北方大乱起到589年天下统一,长达272年的动乱,儒家思想在统治阶层内总体是日渐减弱,更何况,李家在这期间不断地与少数民族权贵通婚。

由此,隋唐皇帝们在鲜卑文化甚至再早的匈奴文化上都有很强地浸染。隋唐初的统治阶层,对于儒家的“名节”观并不在意。

话虽如此,作为皇帝总要“最大化团结”支持者乃至中立者,能少些对手就少些对手。这才是合格帝王所为。

面对“平乱”后李世民,已经杀红了眼睛。而这时,李渊能适时支持李世民“平叛”,并同意李世民作为太子的行为,一方面救了自己的命,一方面也是父亲不得已。

李世民所面临的就是“杀父立刻当皇帝,但会有后世的坏评价”,以及“忍耐两三个月再当皇帝,自己却能博得好名声”。如此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

当然,这也要看自己是否能确保两三个月后按照“商定”的结果去做,从“政变”过程看,李世民控制了军事主力是毋庸置疑的。

军事在手,有何惧?

(2)李世民是儿子,被杀的也是儿子,作为父亲能选择什么?既然不再捣乱,李世民又何必杀之

李渊能够造反成功,其本身在时机把握、隐忍力上已经高人一筹了。见势不好保命要紧的灵活力,让李世民失去杀父的必然性。

更何况,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儿子,李世民也是儿子。面对既成事实,李渊作为父亲也只能承认李世民的合法性。

这个无论从民间的父亲还是有权有钱的父亲,都是一个道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李渊才多活了九年。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兵变,两个月后李渊就禅位于李世民。九年后的635年,李渊病逝。九年时间,李世民治理下的大唐日渐兴隆。李渊也没必要为了死去的儿子,再去反对活着的儿子。

其他网友回答

自古最无情是帝王家,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两位兄弟,为何不杀父亲李渊。李世民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肯定不犯低级错误,一根本上讲,李渊年事已高,朝廷上被李世民控制,对他没有威胁。二李渊人比较聪明,从当时的情况看,四个孩子,死了三个,只有李世民能当皇帝,皇位只能传给李世民,还不如审时度势,退位让贤。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中确实功劳最大。如果李渊和儿子内斗,也就弄的天下四分无裂,民不聊生。三,从李世民的角度,肯定不会给自己背一个杀父的罪名,不利于后期的统治,社会的稳定。四,李世民杀两个兄弟是皇权之争,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很无奈,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可以,我们普通人做不到。这就是伟人和凡人的区别

其他网友回答

李世民不是杀人狂,也不变态。杀戮只是一种手段,手段永远要服从于政治需要。李世民之所以不杀李渊,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李世民是个做事有底线的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确实非常残忍。但如果熟知中国皇位争夺残酷性的人,就会知道,实际上当时李世民和李建成已经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如果事情按照正常的发展,将来李建成当了皇帝,李世民必然是死路一条。所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救。

李世民执政期间,之所以能有贞观之治。也是他一种赎罪的表现。李世民希望用他的政绩来表明自己是一个好皇帝,尽量消除历史对他的负面评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世民虽然做出了杀兄弑弟这种极端的行为,但他其实也是一个正常人。如果他再把自己的父亲杀掉,那就是完全无原则、无底线了。

玄武门事变,不是在战场上杀敌,杀的是自己的亲人,李世民其实也是处于一种崩溃的状态。这才有了他“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的反常行为。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之前曾经详细解释过,在此不再赘述。

2、历史上杀父自立的没几个有好下场。如果李世民杀了自己的父亲,那就是弑君弑父,完全失去了道义上的正当性。他的继位,就是谋逆,就是非法的。他只要还头脑清醒,就绝不会这么做。如果他能这么干,将来自己的儿子也就能这么干。其实他的晚年,也是一直痛苦于究竟立谁为太子?他非常害怕自己这一代人的悲剧,在他自己的儿子们身上重演。

而如果不杀李渊,由他父亲传位给他,这样当皇帝就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了。

历史上杀父夺皇位的有南北朝的刘劭、拓跋绍等人,都是上台后不久就被杀。只有匈奴的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并统一了匈奴各部。但在中原王朝,还没有这种先例。李世民熟知历史,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血的教训。

3.没有必要杀。根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李世民在发动事变之前,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让尉迟敬德带兵全副武装控制住皇宫内外,李渊已经完全处于他的控制之下,此时,李世民大局已定,根本没有必要再杀人。

李世民不仅没有杀李渊,对隐太子李建成的原部属,能够使用的也一概是重用。比如:魏征、罗艺、薛万彻等人,李世民一概委以重任。

李世民不是一个杀人狂,一切服从于政治需要。只要对大局有利,不管以前是在哪个阵营,能够为我所用就行。他对李建成的原部属都能如此,怎么可能对自己的父亲下手呢?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