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人民的名义》中多次提到的《万历十五年》究竟是本怎样的书?
优质回答: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创作的历史学著作,首次刊行于1981年。
《万历十五年》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即宏观的、系统的历史,也即“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历史”。
全书共分七章,分别写了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大学士申时行、首辅张居正、模范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同时,也写了他们之间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与群臣的矛盾,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官员与官员之间的矛盾等等。
《万历十五年》以1587年为关节点,在历史的脉络中延伸,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大事与人物着手,记叙了明朝中晚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和开始走向衰败的迹象。作者指出,“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正是从这些细枝末节的中,作者认识到,万历十五年是明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是历史的关节点。
由目录见,该书章节安排较有寓意, 全书选择了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六个主要人物来解剖。书中的每一章,都像是主要人物的传记, 每部分都像是写某一个人,但作者展现的不仅仅是单个的人和事,其叙述的人和事都与当时的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中央集权制度、内阁制、科举制、文官制度、朝服特点、丧礼程序等等。作者以传记体的铺叙方式展开,让读者对人物的生平、思想、政绩、履历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但是,在铺排叙述的过程中,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串联中,作者展现的是人物生活背后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
《万历十五年》以散漫的笔调叙事,叙事视角转换灵活而自由。全书多以全能视角叙事,但作者常转换叙述的角度。如在第一章“万历皇帝”一章中,作者以万历皇帝的角度,描述了身为君主的种种限制与无奈,从深层角度分析了其消极怠政的原因及其逐渐消极反抗的过程。作者从万历皇帝的角度展开分析,剖析其怠政的原因,站在万历皇帝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较为真实的、不一样的皇帝,使读者对万历皇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得万历皇帝这一形象生动而丰满,更对其昏庸的印象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
黄仁宇(1918年—2000年) ,以历史学家、中国明史专家和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美籍华人。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早年在家乡生活,在长沙市第一中学毕业后,1936年入读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由于抗战爆发,黄仁宇决定辍学,加入国军。抗战结束后获保送入美国陆军参谋大学,后又于密歇根大学攻读历史,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南伊利诺伊大学任教,1968年—1980年任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教授,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他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肯定的是,这是一本值得好好看的书。
在书中,黄仁宇往往从小处着眼,通过其中的一个人物、一个事件的仔细研究、追根溯源、相互联系,得出对历史的一个正确的评价。
一般有非历史学专业的让我推荐历史学通识方面的书的话,我就会推荐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种大历史观的视角和叙事方式,确实值得一读。
其他网友回答
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在人民的名义中它是拿来讨论贪官和清官谁的作用大的
好像是这样……
其他网友回答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弃笔从戎到再次拿起笔杆的著作,他经历了国家最动荡不安的时代,后来赴美求学,他站在历史的长河里俯瞰历史,还曾被评为“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之一”。其实万历十五年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没有天灾人祸。
万历十五年就是万历登基的第十五年,这时候万历皇帝也才24岁。这一年,他的老师张居正已经去世五年了。张居正是万历年间的首辅,他曾推行改革,改革的确维护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借助改革也不断铲除异己,打压思想。万历皇帝对他老师是既爱又恨,因为老师在世的时候,他自己并没有办法掌控全部的权力,这对一个帝王来说不是件好事。同一年抗倭英雄戚继光也去世了,他一生战功赫赫,对于国家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晚年的戚继光受到张居正倒台的牵连,他也不得提前离开权力中心,回到山东,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还有万历十五年海瑞去世,众所周知海瑞是个清官,他去世后家中的遗产仅有三十两银子,清廉得连自己的葬礼也是简单的操办,海瑞这个人为人正直,一生坚持原则。不过最终也是落得被罢官郁郁而终的下场。
当时高小凤为了拉拢高育良投其所好。两人的良缘也正是从《万历十五年》开始,书中的张居正、海瑞、戚继光等人的下场使高育良看到了以后的自己,导致自己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