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俗语(老话说亲家上门不值半文)

网友提问:

农村老人常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有什么含义呢?有道理吗?

优质回答:

“亲家”一词,是指结婚男女双方的父母互相称呼对方父母时的统称,由此又演变出“亲家公”“亲家母”之说。农村老人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含义是:亲家上门来,并不值得像对待真正的客人一样隆重。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普遍反映人们一种“过河拆桥”的心理。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过河拆桥”四个字。

在双方的儿女没结婚或者没订婚之前,双方一般都客客气气的,生怕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了孩子们的婚姻。尤其是男方的家长,怕万一礼数不周,让对方挑了理,婚事黄了,所以对女孩子的家长是诚惶诚恐、毕恭毕敬。

但是一旦婚事订下来,或者双方结了婚,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媳妇娶到家,生米做成了熟饭,也不怕女方变卦了。

更何况过去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孩子出了嫁,就是婆家的人了。女方的家长反过来可能要“讨好”男方家长,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女儿好一点。而这时候,男方家长的态度倒不如婚前了。甚至有些男方家长觉得对方是高攀了自己家,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亲家来了,也不如之前热情。其实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过河拆桥”的心态在起作用。

再者,婚前双方可能因为彩礼或者婚礼细节等发生过一些不愉快。婚前觉得不公平一方可能忍气吞声。但是婚后双方家长见面,想起之前的一些琐事,难免有些怨气,双方的态度也不如之前热情。

二、“亲家登门”往往是有事相求,不受主人欢迎。

结成儿女亲家的两家人,是一种特殊的“亲戚关系”。一般情况下,没有大事是不登对方家门的。

过去讲究男孩子找媳妇要找门第比自己家门第低一些的;女孩子找婆家要找比自己家门第高一些的。通常情况下,女方的家长登门,一定是遇上什么难事了。或者是需要经济上的支援,或者是需要人脉上的帮助。

这种情况下,女方家长登门,是仰人鼻息,是有求于人。男方自然有些财大气粗的感觉,态度就不会像对待客人一样热情了。很可能就会端着架子,以一种不平等的态度看待对方。而女方家长也会唯唯诺诺向对方说好话,以达到求助的目的。

因此一些明事理的女子的家长,一般不是走投无路,是不会找亲家帮忙的,以免对方看轻了自己,也让女儿难做人。

三、“亲家登门”可能是家里发生重大变故,对方只是礼节性的拜访。

再有,过去农村亲家很少登对方的门,除非家里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才会礼节性地拜访或者随些礼。而这种情况下,主人家里人来人往,往往忙得不可开交。亲家来了,平常亲家两个可以坐下来,闷上一壶酒,炒上几个小菜,把酒言欢。现在只能是过去打个招呼,跟对待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而登门的亲家也很理解对方,当然不会计较。有的时候还要伸手帮忙招呼一下客人,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四、“亲家登门”往往是来解决儿女矛盾,主人无心笑脸相迎。

过去男女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人可能根本就没见过面,就被生生地安排结为了夫妻。因此过去婚姻更是一场赌博。赌对了,一生幸福。否则,两败俱伤。因此,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小两口闹矛盾的时候可能比较多。而过去两口子一吵架,女方就会收拾几件衣服,挎着小包袱回娘家。回家以后爹妈问起,也会哭天抹泪说明原委。女方家长自然心疼自家女儿,安慰一番,单等男方来负荆请罪。

可能最多一、两天,男方就会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女方家,请媳妇回去。这时候,岳父母难免把女婿数落一番。男方的父母也会小心翼翼地说着道歉的话,不管怎样,把媳妇接回家才是王道。还管什么尊严不尊严的。因此这时候男方家长登门,真的就是“不值半文”了。

更有甚者,女方还要让男方当着双方父母的面,写下保证书,或者拿出一定的钱财来,对男方作为惩罚,才答应回去。这样,男方的父母就更惨了!

有书君建议:小夫妻有什么分歧或者矛盾,尽量自己解决,不要让双方父母掺和进来,以免把事情闹大,两家关系更不好修复。

五、“亲家登门”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纠纷。

这层意思就要与时俱进地解释了。有的农村嫁女儿,讲究“好女不出村”。女孩子嫁到本村,婆家、娘家互相有个照顾。有的家里只有女儿的家庭,更希望把女儿嫁得比较近,可以把女儿当儿子一样,为自己养老送终。

有书君老家那边,老陈儿子娶了老齐家的独生女儿。当初结为儿女亲家的时候,说好将来小两口生的第一个孩子随妈妈姓齐,第二个再姓陈。老陈家也答应了。

婚后,小两口头胎生下一个大胖小子,两大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娘家住得近,小陈又几乎长年在外地打工,小齐就经常带着儿子住在娘家。老陈老两口想孙子,就得来齐家看。时间一长,老陈两口子心理开始不平衡了:我家的孙子,本来该姓陈,非让姓齐。姓齐也就算了,还天天见不着面。于是就提出让儿媳妇带着孙子回自己家住,可是小齐却以丈夫不在家为由,拒绝了。老陈非常不高兴,埋怨几句,并说“再不回陈家住,就让孩子改姓陈”。

这时候老齐就不高兴了。于是双方话赶话,越说越难听,后来两个老头子差一点打起来。

当然这是因为之前农村计划生育抓得紧,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也很多。他们婚后住在男方还是女方家,或者他们的孩子的姓氏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两亲家的不和。

看来这些事情双方还是要互相体谅,和平共处最好。

看来“亲家登门,不值半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这反映了人们一种普遍的“过河拆桥”心理,成为亲家了,就不必再担心儿女的婚事有变了;再者,亲家登门,不是有事相求,就是小夫妻闹了矛盾,或者是两亲家发生什么矛盾,这种场面总是不太和谐。再有就是亲家登门,有的时候是家里有大事发生了,主人应接不暇,也不能给予亲家必要的照顾,显得疏远不少。

其实,只要结为儿女亲家,就是一家人。亲家要本着和平相处的原则,互谅互让,互相帮衬,和谐相处,不要让小两口为难。为儿孙们共同建造一个美满幸福的大家庭,才是正理!

其他网友回答

本来两个毫无关系的两家人,在儿女结婚以后便成为了没有血缘的亲戚关系,这就是亲家。自古就讲究以礼待人,当有亲戚来自家串门时,就要好吃好喝的来招待,但是在以前却有一种情况并不用这样,那就是亲家上门时男方的父母并不会有好脸色,这和以前有着很严重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关系,当女亲家登门时并不会有好脸色,但是在男亲家登门时却好菜好酒的招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个“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也在发生着转变。

在以前农村儿女亲家来往的并不密切,除非是一方的家中出现变故后另一方才会去,一般是不会走动的,除非是子女婚姻出现问题。在以前人们有着很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人们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到婆家后就是婆家的人,而男方则觉得女方嫁过来后就和女方家长没有了关系,所以在女方亲家登门时不仅不会设好酒好菜宴请,还会不给好脸色看。但是在男方亲家到女方家时情况就截然不同,女方亲家就会觉得是自己的女儿在婆家闯了祸,所以不仅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还处处讨男方亲家欢心,因为在以前被休的女人是让家族感到很丢人的一件事情,即使女方在婆家受了很大的委屈,也只能忍着不能回娘家。

这几年随着农村媳妇越来越难娶,男女亲家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转变,男方亲家则处处讨好女方亲家,但是除了家里发生变故或者是儿女婚姻出现问题后双方才会来往。在我们这里一般家中的老人去世后才会通知亲家,除此以外就是儿女的婚姻出现问题后亲家才会登门。在农村小两口吵架后女方回了娘家,男方就要带着自己的爸妈和家族中的大辈去女方家中赔礼道歉将女方接回家,如果问题不大当天就能把女方接回来,如果问题严重可能就要三顾茅庐。虽然是小两口出现了问题,但是女方父母为了防止女儿在婆家受委屈,也会处处压制男方父母,目的就是让男方父母对自己的女儿好一些。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逢年过节就会将双方父母叫到自己家中,以免会忽略了一方的老人,双方父母在一起后也会很和谐,并不会互相比较,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幸福,所以现在并没有“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反而当亲家登门后还会像贵宾一样招待亲家。

其他网友回答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农村常有很多俗语,除了多数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俗语之外,就要数日常生活的俗语了,很多老话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关于婚姻,家庭,亲戚朋友之间的话语特别多,很多俗语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没有了什么价值,这句亲家登门,不值半文,也就只是过去老人的一种说法而已。

亲家,是双方儿女成为夫妻,各自家长之间相互的称谓。作为亲家,平常见面的机会真的不多,除了儿女在双方家庭来回走动之外,没有什么大事。按过去的思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人家的人,作为自己的姑娘,很多时候女儿除了回娘家,父母很少去看女儿的,在过去生活条件不好,自然是有事相求,对于亲家登门,男方家长自然不会高眼看待,所以就有了这句老话,叫做不值半文。

这种情况是在过去的男尊女卑的环境下造成的,夫家为大的环境造成姑娘在夫家受气之后,很多时候是敢怒不敢言,都是封建思想造成的结局,还实行什么休妻,女方做的不对或者不如意,男方一纸休书就可以将妻子休掉,这是极不人道,也是对于女性的摧残,这句俗语搁到现在,就属于本末倒置。

现在男多女少是一种实际情况,女方家长到来,哪一个不是笑脸相迎。最近在网上甘肃宁县一则姐姐出嫁的横幅火了,大体内容是姐姐出嫁,三个弟弟拉横幅“警告”新郎,称姐姐“若回家娘家,身上有伤,定将你放置油锅,炸至两面金黄”。另外两条横幅内容为“我姐在家活泼可爱,性格开朗,若回家低头不语,我定让你出门小心翼翼。”

“我姐国色天香,务必善待我姐,稍有差池,必将严惩。”新娘父亲说横幅把新郎逗笑,横幅是三个弟弟一人弄了一个,一个是亲弟弟,另外两个是堂弟。网友评论道,有这样的弟弟真幸福。

这就是真实的情况,虽然不是和之前完全相反,但总是有相似之处,虽然其实对于小两口来说,双方的父母,都是自己的父母,我们都该一样对待,去好好孝顺。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不这么看。我是个独生子女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四代居住城市,我老两口退休多年,儿子国企工作,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儿子二十多岁时,很多亲朋争相介绍对象,其中不乏我们都很喜欢的,不知什么原因,儿子执意看上了一个外地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而且是在我们非常反对的情况下结了婚,我们当然不高兴。但是,我们没有固执己见,经过短暂的共处,我们接受了这个事实,对媳妇处处关心,视如女儿,儿媳也很孝顺,鄰里交口称赞。亲家也经常来往,我们每年暑假也到乡下小住,双方相敬如宾,我也觉得挺好。十年来,从没有不高兴事情发生,我也感觉挺好。亲家是什么,就是亲如一家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亲家上门,不值半文,这句话是说儿女亲家之间轻易不要走动,除非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这句话的背景来源于过去,当时女人社会地位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因此父母一家人自然伸不直腰,只有低眉顺眼。随着社会的进步,女人的地位完全得到改变,婚姻中男人不受气就很不错了。尽管如此啊,亲家之间还是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成天一个锅里搅,如何能避免矛盾?何况这样的矛盾不仅让儿女难以自处,还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小家庭时代,大人们不给自己添堵,也不给孩子们添堵,是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关注豆蔻房华,关注三农话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