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乾隆帝为什么要把《大义觉迷录》毁版禁传?
优质回答:
乾隆毁版禁传的《大义觉迷录》,恰恰是雍正要求刊印颁发全国的一本书。儿子“反”了老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大义觉迷录》是雍正在处理曾静、张熙谋反案中产生的。雍正六年,湖南儒生曾静派他的徒弟张熙给川陕总督岳钟琪送去一封信,信的目的就是策反岳钟琪反清。
这封策反信的思想基础是华夷之辨,认为“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否认清朝统治的合法性。为了给反清增加理由,信中又列举了雍正的所谓十大罪状: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否认雍正帝位的合法性。信中诱惑说,反清时机已经成熟,雍正继位以来,天下寒暑易序,旱涝成灾,山崩川竭,地暗天昏,天象有兆,民不聊生。此时只需振臂一呼,天下必定一呼百应,推翻清朝的统治。信中唆使岳钟琪说,他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手握重兵,占据要地,雍正对他早有猜疑,这个时候,他正是反清的最佳领导人,光复汉室就看岳钟琪了。
岳钟琪拿到信非常震惊,逮捕了张熙,又假装盟誓反清,套出了张熙背后的曾静。雍正接到岳钟琪的奏折,立刻派人赴湖南逮捕审讯曾静,最后查出曾静的反清思想源于浙江吕留良,吕留良就是是曾静的“精神导师”,雍正在震惊之余,采取了特别的处理方式:
对吕留良及其家族、弟子,按照“谋大逆”罪加以严惩,对已死的吕留良开馆戮尸,枭首示众;判吕留良之子吕毅中等人斩立决;吕留良诸孙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刊印、收藏吕留良著作的分别判斩监侯、流放、杖责等刑罚。
雍正免罪释放了曾静、张熙,同时宣布将来继位的子孙也不得诛杀他们。他认为岳钟琪与张熙盟过誓,岳钟琪是股肱大臣,不能使他失信;因曾静遣徒投书,使朝廷得以顺藤摸瓜,查出反清思想的根源,曾静算有功。
第二年,雍正亲自带头,发动并领导了一次全国性的关于政权问题的大辩论。辩论的中心题目,便是华夷之辩、君臣之义,总称为“大义”,意图在思想上树立清朝统治和他本人帝位的合法性。经过大辩论之后,雍正将案件中涉及自己的十大罪状等“反面材料”、案犯供词等专案材料合成一小册子,定名为《大义觉迷录》。《大义觉迷录》全书共四卷,内收雍正“上谕”十道,曾静口供四十七篇,张熙等口供二篇,后附曾静反省的《归仁说》一篇。《大义觉迷录》经刊印后,雍正要求颁发全国,令天下的读书人和小民共知,对于此举推行不力的官员要从重治罪。曾静、张熙无罪释放后,雍正让他们到各地现身说法,宣传雍正的德化及自己的归仁思想。
雍正采取的这些宽容举措,甚至包括让吕留良的著作存世,是为了显示自己光明正大,问心无愧,不怕人们对他的种种贬毁,使谤言不禁而止。乾隆帝即位时,帝位已经巩固,那些制造诽谤谣言的雍正帝的政敌们已彻底失败。同时,《大义觉迷录》在全国流行过程中,又引发出不少新“文字狱”。民间对宫廷内幕不甚了解,《大义觉迷录》中的“反面材料”则为人们的好奇之心提供了猜测的依据。因此,禁毁此类文字材料,杜绝谤言的流传,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于是,乾隆命令将曾静和张熙押解到京师,凌迟处死。同时,下令收回《大义觉迷录》,严禁臣民收藏;吕留良的著作也遭禁毁。乾隆帝还将流放在宁古塔的吕留良等人的后代,遣送到更荒远的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
其他网友回答
先来了解下《大义觉迷录》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此书究竟写了什么事儿。下面大概说一下:在大清雍正年间,有一个名为张倬的脑残文人“突发奇想”准备干一票大的,他听说当朝的雍正帝对一位叫做岳钟琪的将军有看法,于是他就打算去唆使说服岳钟琪造反,来个反清复明,结果就给老岳写了封信劝他用自己岳飞后代的身份一呼百应推翻爱新觉罗,信发出去了,但却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我们的岳大将军稳准狠的把张倬和其老师曾静逮捕押解到北京并向雍正举报,按剧情应该这两位一定是被凌迟处死了,但他俩万万没想到的是雍正竟然对他们思想教育后赦免的他们,并且把当时他们之间的对话,皇帝给他们的教育的上谕等资料汇编成了一本书,这本就是文首的《大义觉迷录》。而且更奇葩的是,此书出版后被雍正强令派发给全国地方政府领会学习,教育广大子民,并且让曾静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自己“归仁”的历程。
但事后证明,雍正显然是高估了子民们的水平,老百姓书中皇帝的自辩毫无兴趣,反而发掘出爆料的雍正真假传位的谣言,并在茶馆中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笑谈,乾隆皇帝上台后认为,和这帮子民说多了都是废话,根本起不到雍正想达到教育后人的目的,于是乎,只要将《大义觉迷录》荡涤殆尽销毁,就能让父皇英灵以此安息。以免让有些事儿出现“越描越黑”的下场,在乾隆一朝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严打,这便是我们熟知的文字狱。
其他网友回答
1735年10月8日,雍正帝暴毙于圆明园;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三),其四子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在太和殿登基为帝,次年改元乾隆。
(雍正帝像)
1735年12月2日,登基不满两个月的弘历下了一道谕旨,内容也是寥寥数语:“《大义觉迷录》……停其讲解其颁发原书,着该督抚汇送礼部,候朕再降谕旨。”也就是说等到《大义觉迷录》都缴还到礼部后,就要全部销毁,禁止民间持有。为何即位不久的弘历,要毁禁父亲一生最为重要的“理论宣传文件”呢?
首先我们得知道雍正为何颁发《大义觉迷录》。自雍正即位之处,社会舆论处处针对他,流言四起。关于他的即位,朝野满心狐疑;他对老八等皇弟的措施,人们认为他是“凌逼诸弟”;他的新政措施摊丁入亩、耗羡归公等,更是引得官民一片反对,谣言攻击更加猛烈。为了反驳社会上流传的种种流言,平息社会舆论,雍正利用曾静案的机会向全国颁发了《大义觉迷录》,并要求“颁布天下各府州县,远乡僻壤,俾读书士子及乡曲小民共知之。并令各贮一册于学宫之中,使将来后学新进之士,人人观览知悉。倘有未见此书,未闻朕旨者,经朕随时察出,定将该省学政及该县教官从重治罪。”
但是俗话说得好。“解释便是掩饰”,民众每日诵读、听闻书中的各种谣言与辩解,日益相信那些谣言是真的。尤其是雍正突然去世,更是引发了百姓的疑虑。因此,为了告慰父亲在天之灵,避免民众的误会日益深重,弘历决定全国范围内禁毁《大义觉迷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