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周易》?
优质回答:
如果说,你对天道规则,人生命运,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趋吉避凶,等等都不解,疑感。那就找《周易》看看吧,周易可以说包罗万象,精细致微,周易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
其他网友回答
周易一书可以说是中华历史中贤者圣人的巨著,其中理论透漏出了世间万事万物的演变过程,伏羲创八卦,文王又通过八卦演变六十四卦并配以爻象爻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象相互两两配对生成六十四卦,每一卦则是一个空间时间当中一种事物的主流演变过程,精彩至极。
而易经一书被称之为群经之首,这也不是凭空得来的美誉,孔子至年老时还抱得易经一书犹如至宝,是真正的参悟了其中大道。
易即是变,犹如这个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其中则有其自有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就被记录其中,包括唐代注明易学大家袁天罡的推背图,都是运用了易经当中的阴阳之道而推演过去以及未来。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这种事物从生成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则完完整整的记录其中,这就是易经的灵魂,这就是易经的迷人之处。
其他网友回答
关注如何看待周易,可看《周易》文化发展的历史分析
夏商周之前,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落后,伏羲观察自然用符号记录自然和社会现象,随后先人萌发出借助于自然现象的记录来预知横祸或自己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的需求,以达到趋利避害。
基于此,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研究人与自然的预测方法,文王将伏羲八卦推演为64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
而后孔子及学生做“十翼”来解说周易,一直传承。
秦朝时焚书坑儒,《周易》被列为卜筮之书逃过一劫,更加重了《周易》用于占卜的神奇色彩。
《周易》的解释学传统至汉代而一大变。汉代对《易》的解释最重要的学派有三:一是以孟喜和京房为代表的象数之学,一是以费直为代表的义理学派,一是以严遵为首的黄老学派。
孟喜、京房之易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经传文,同时讲卦气说,并继承今文经学的传统,利用《周易》讲灾变。费直易学解经多取道德教训之意,用《彖》、《象》、《文言》中所讲的道理发挥《周易》经传文。
魏晋时代的王弼易学则转一方向,尽扫汉易象数学中的各种学说,恢复义理学传统。他在解释《周易》经文中引入老庄哲学和东汉古文经学的传统,在解易体例上主取义说、一爻为主说、爻变说、适时说等。
北宋程颐世称伊川先生,他的《周易程氏传》是王弼《周易注》之后一部以义理方法解易的名著,在这部书中,解释学的方法得到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程颐认为,《周易》是对宇宙万物的摹拟,但所要表达的,不是可用数量摹画的外在象状,而是一种道理。
南宋朱熹在评论程颐《易传》时说:“《易传》明白,无难看。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无意味;唯将来作事看,即字字句句有用处。 ”就是说,《周易程氏传》将《易》来做个载体讲他所见的道理,或者说是借《周易》卦爻发挥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故无一句讲到卜筮,通篇皆在讲事理。
朱熹提出《易》之本义为卜筮的见解,由此对程颐易学和义理学派提出批评。朱熹主张区分《周易》经传,提出易学发展阶段说。朱熹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起来,从而发展了宋代易学。
现代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哲学史研究领域,《周易》一直被视为占筮书而难登大雅之堂。一方面承认其为传统社会官学典籍,另一方面又弃如蔽履。《中国哲学史》第一卷中,介绍了《易经》中的“宇宙秩序”观念。80年代,《周易》开始为大陆学术界所注意,从中国哲学史研究队伍中分离出专门从事《周易》研究的学术群体,以《周易》流传本及出土《周易》竹书、帛书文本为主;另一方面从逻辑学的角度审视和分析《周易》,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专著和论文。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喜欢易经的朋友不妨先读读《周易自测牌》,《周易自测牌》源自《周易》,其内容六十四卦白话并配有清墨手绘插图,不但讲授周易六十四卦的实用,而且具有对古典哲学的研究价值。
《周易自测牌》每一卦都有卦象、断语等解释,还配有一个事典,为扩展阅读古典哲学《周易》知识增添了乐趣。以游戏方式传播古典《易经》文化,寓教于乐。
其他网友回答
《周易》,《史记》及托名孔子《易传》都称《易》。据说周文王所作,后人称之《周易》,因奉为儒家经典,又称《易经》。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有,“《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如今,任何一本《周易》也找不出这句家喻户晓的成语。由此推论,《周易》,自西汉以后已经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七十年代出土马王堆帛书周易,无论是周文王的经文,还是孔子的传文,与通行的周易都大不一样。帛书周易也无“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之句。
由此推论,《周易》是已经被篡改的面目全非的伪作。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很笼统,因为周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易经,一部分是易传,易经可以认为是古人撰写的原始文本,而易传是孔子等人对易经的研究,有研究心得,有内容解释等等,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部分,因此在评价的时候也必须分开来讨论。
先说对易经的评价,要想评价易经,必须对易经的本质进行确认,而对易经本质的理解现在社会上是没有共识的,在对易经的本质认识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如何评价《易经》这个题目的答案也必然是不能统一的,必然是千差万别的。
本人对易经本质的认识是:
易经首先是科学书,其次是哲学书,最后是占卜书。
科学书是说,易经首先应用的是数学的基础,它是二进制的表示形式,八个单卦是八个数字,每一重卦是一个数字,六十四卦是六十四卦数字,并且他们满足二进制的运算规则,是标注的二进制体系。
然后是易经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周期与规律,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都是一个循环的事物运动周期,在其中还表示出不同的事物运动阶段,这样的周期与阶段还可以用立体的形式表示,构成易经的三维诠释方式。
最后,在上述基础之上,可以总结出易经的核心规律,即01537624的运动规律,这是一个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由这个规律构成易经的主体结构,构成易经的逻辑关系,构成易经更高可靠性的依据。这个规律掌握与规定着所有的事物运动,是推动历史车轮转动的无形的巨大力量。
哲学书是说,易经阐释了众多的人生哲理,有人从易经中总结出四个定律、八个规律、25个天规等,最多的是64个准则。事实上,在对易经进行全面的理解与透析之后,可以将每一爻精炼为一条哲理,64卦就有384个以上的哲理,这些哲理是指导人们行为与思维的准则,有了这些哲理就可以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可以明辨前进的方向与方法,可以彻悟人生的真谛,并且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易经、更广泛的宣扬易经,更尊崇易经的价值。
占卜书是说,有了上面科学书、哲学书的基础,想将此书与事物运动分开也不可能了,而且,有了事物运动周期与规律的基础,有了哲学的思想与方法,通过易经对事物运动进行有效的预测成为了可能,并且预测也具有了科学的依据,有了它前瞻的合理性,所以易经也是一本占卜书。这里要注意的是,占卜是易经次要的功能,也是不能摆脱的功能,这时要注意有些人将它功利化,虚幻化甚至罪恶化,这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基于上述的理解,对于易经的评价就容易进行了,对它的肯定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易经被推崇为群经之首,这在历史中也是有它的道理与根源的,在易经中能够得到自然科学的周期、数学等规律内容,可以得到社会科学的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源泉,可以得到人类认识世界、掌握运动的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规范,甚至在掌握周期与规律的基础上可以预测事物运动的方向与结果,所以说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遗产,是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易经已经存在与流传了数千年,在人们更加透澈的理解之后它将永世流传。
再说对易传的评价,很多人将易传部分也认为是易经部分,这是完全错误的,是必须纠正的,而纠正了这个错误才有可能建立正确评价易传的基础。
易传是对易经的研究文本,这里面体现的是后人对易经的认识与解释,易传的产生晚于易经数百年,这期间有易经流传中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在研究中还有研究者的水平问题,有个人的思想方法问题,有主观意识与观点问题,所以它的解释不能够完全表达易经的原意,对易经的理解不能达到彻悟的程度,对易经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也没有纠正,甚至沿袭了这些错误,因此对后人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误导。但必须承认的是,与今人相比,易传的产生时间比较接近易经的产生时间,易传的撰写者又是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学者,因此在一些内容的阐释中有高水平的论述,这些论述指导了对易经的研究与认识,因此也被后人所推崇,这是易传能够与易经并列的重要原因。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易传对易经的精辟论述还局限于部分内容,局限在局部意义上,在整体上,易传并没有对易经的理论基础、逻辑基础、数学基础与事物运动规律等做出应有的论述,因此易传对易经的整体解释存在缺憾,它的解释对人们整体认识易经并没有产生决定作用,反而影响了人们对易经的正确认识。人们推崇易传,但对它的内容并没有完全接受,现在社会上对易经本质的认识仍然众说纷纭,对易经内容的解释更是百花齐放,这就是人们对易传内容不认可的最好证明。
要评价周易,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易经与易传分开来认识,然后重点是对易经进行研究与评价,这是回归评价周易的本来目的,然后才是对易传的研究与评价,这是评价周易的辅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