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怎么做(房企布局进出口贸易,如何选择具体的细分行业?【行业战略观察|第61期】)

进出口贸易怎么做

10.02.2020

本文字数:5340,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导读:房企一直在需求多元化发展,进出口贸易成为选择方向之一,企业只有在资源协同的情况下,就自身选择的具体领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构建壁垒

作者 |产城观察网徐媛

房企在多元化赛道上,谋求扩大盈利空间,涉足不同领域的进出口贸易,源自于企业自身的基因与战略

1.1百强房企中,看中机会点而进出口贸易,但是进入的企业数量少之又少

近年来房企在发展地产主业的同时,也在寻求多元化发展,但是一般是围绕在房地产上下游进行突破与创新,比如长租公寓、医疗健康、养老市场等。布局进出口贸易的房企较少,原因在于:一、行业壁垒:以房地产为主业公司可以赚取高额利润,一般投入进出口贸易的意愿不高;二、竞争红海:原有进出口贸易已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发展相对成熟,贸然进入只能加大风险;三、机会点挖掘:市场新增机会点不多,难以挖掘,只能在原有体系上做简化中间渠道的流程。

1.2多元化探索需协同集团或企业的已有资源,抓住市场空白机会点,争取增加收益

房企多年深耕,自身拥有出租物业,可以提供消费场景。即使企业具备多年的商业地产运营经验,在“人、货、场”中也面临诸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企业需要解决供应链、仓储、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的问题。房企选择涉足进出口贸易的具体行业,一般是在整合企业的有利资源的情况再做打算,结合外部资源深入市场。

布局进出口贸易行业的企业3种类型–政治任务类型、机会进入类型、产业资源类型

在百强房企中,主要有3种类型企业的特点如下:

①政治任务型:早期进入进出口贸的企业主要以国企、央企性质为主,背负着国家的任务,如保利、华润。

②机会进入型:企业在区域范围上具备长期的资源垄断地位,更易获得国外的生产制造商的青睐,如在上海光明的斯班赛是奔富407的长期的经销商。企业抓住市场上的发展的给机遇点,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并且降低渠道成本,在区域上构建独占性。

③产业资源类型:以产业资源与地产资源协同、联动,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为奥园及绿地。

A.在消费分级的背景下,绿地主要将G-Super作为产业资源进行勾地运作,不仅能够在绿地的开发物业中填补商业出租面积,在勾地方面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B.“中国奥园地产集团将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业务,每建成一个奥园广场就落地一个跨境电商体验店。” 奥园以地产规模为优势,大幅压低采购成本,将产业资源与地产板块联动,如将奥买家.全球购落地在奥园广场内;获取的上海奉贤奥园东方美谷项目将布局“医疗健康+奥买家”。

典型4类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房企分析–保利、光明、绿地、奥园

3.1保利–央企背景身份,企业前身起家于军工贸易,而后进行企业多元化发展探索之路

3.1.1(1984-1993年)企业作为买手及卖手,代替政府从事于军贸进出口,在推动中国的国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保利前身为1984年1月根据时任军委主席指示总参和中信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军事装备进出口业务。保利科技公司通过出口中国生产的武器装备,包括军队库存装备,为军队创汇数百亿元,全部用于军队装备建设,弥补了当时军费不足。仅在“七五”期间就拿出了200亿元,订购了一批陆、海、空三军的装备,不仅增强了军队装备实力,也解决了军工部门的部分生存和发展问题。保利还承担为军队进口先进装备的任务。上世纪80年代中,保利曾进口过知名的美国黑鹰直升机。90年代至今,保利也一直参与从前苏联和俄罗斯引进苏-27飞机、S-300导弹、护卫舰、潜艇等武器装备的工作。

3.1.2(1993-2014年)保利公司正式成立,随后与军队脱离关系,目前军贸业务依旧为主业,但营收等方面大幅降低

1992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在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正式组建,1993年2月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正式成立。1999年3月“军企分开”,保利正式与军队脱离关系,唯一赚钱的军贸业务也大幅下滑。目前军贸业务在资产、收入、利润方面都只占到保利很小的一部分。

3.1.3(2014年-今)保利的国际贸易业务板块主要集中在民品贸易领域

保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在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于2014年10月23日注册成立。目前,保利国际旗下拥有防务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民品贸易和投资等四大业务板块,是保利集团开展国际化经营和贸易的重要平台。民品贸易实力雄厚,业务涉及机电、化工、矿产、有色金属、太阳能、木材、矿产品、轻工产品、服务纺织品、所料制品等领域。

3.2绿地G-Super–基于业务转型,在消费升级及分层的背景下,企业瞄准中高端的消费市场,整合国外采购资源

3.2.1绿地构建“自产&直采”模式对海外进口产品直销,服务于一二线城市的高级圈层客流

绿地集团目前以房地产为主业,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三大发展方向。

大消费包括进口贸易、酒店旅游及汽车服务。这里主要讲的是进口贸易,主要是指大消费板块的核心绿地商贸集团的零售业务。目前中国消费市场面临消费升级及消费分级,绿地的商品主要瞄准城市中产阶层的客群,旗下G-Super致力打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进口精品超市”。

图–绿地大消费板块划分

3.2.2G-Super作为大消费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打通并缩短供应链-采购–销售等多个环节,且在产品价格对其他竞品精品超市更具优势

上游进口端借助绿地多年海外的资源与渠道构建,绿地全球商品直采中心建立海外运营单位,2015年2月位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及韩国的4大海外商品直采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后期成立加拿大海外商品采购中心,采购国外当地高优质的商品直供国内G-Super精品超市。绿地通过以自产(收购海外食品、日用品企业)、直采(海外商品采购中心)到直销(下游)。

下游零售端成立绿地全球商品直销中心,以G-Super为代表以适应目前消费升级需求,G-Super主要位于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2015年第一家店开业,截止至2019年上半年末全国门店总数已达到64家,覆盖21个城市。2018年绿地紧抓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契机,推动“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开业,同时签约41个国家的112家客商,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重要交易平台。

提的一提的是,一般企业做跨境电商及井口贸易,一般会采用租用仓库的方式。而绿地则选择在部分城市自建物流基地及保税仓,增加保障。以上海青浦绿地跨境保税仓为例,作为上海第二大公共保税仓,绿地青浦基地保税仓整体1.5万㎡,首期拥有7500㎡,不仅作为企业自用,还可为海内外跨境电商提供海外代购、供应链金融、报关和仓储物流,及O2O体验店等综合跨境供应链服务。

图-G-Super“自采+直采+直销”的商品模式”

3.2.3G-Super精品超市销售端不断演进,快速更新到4代店,提升体验消费

作为直接的消费场所,G-Super精品超市不断在调整及升级。从店内商品来看,进口商品占比在75%-80%左右,涵盖生鲜、家庭、餐饮、酒饮、休食、文创、母婴、健康时尚护理等几十种大类商品。

G-Super也在不断在运营等方面进行调整并不断改进。目前品牌旗下有三种业态,分别是绿地优选、绿地鲸选、吃喝研究所。绿地优选是主力店,多布局于核心商圈的购物中心;绿地鲸选是社区会员店;吃喝研究所是绿地零售探索的创新物种,定位于创新体验和网红品牌孵化,精酿啤酒、烘焙课堂、女性购物专区是特色。以绿地优选南京弘阳广场店为代表的第四代店铺,除了增加了餐饮、活鲜外,还增加了儿童体验区、数码体验区等场景体验。泡泡屋是弘阳店专门为儿童打造的休闲体验专区,数码专区则是为了满足男性顾客的需求,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全家人的购物体验。

绿地零售方面执行的是“四位一体”的布局,即大店、小店、前置仓和非到店同步发展。目前单一业态很难活下去,采取多业态同时发展的策略,南京、上海、北京、成都、苏州、杭州都是四位一体布局的城市,而小店今年则主要集中在上海发展。

3.3海博斯班赛–光明地产旗下全资子公司,以进口酒类服务于华东消费市场,契合光明食品集团发展的大战略

3.3.1与集团发展方向结合,地产板块运用自身的物流及供应链资源布局海外酒类进口

光明地产成立海博斯班赛,不仅是看中上海的酒类消费市场空间,这也和母公司光明食品集团的大战略有关。光明食品集团作为一家在上海生根、立足华东区域的国企,致力于为华东区域提供更好的营养结构。斯班赛的成立,可以说是填补了企业业务的板块。

光明地产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物流产业链,海博供应链、海博国际货代、海博斯班赛负责物流板块、供应链板块,在洋山自贸区、大虹桥等重点发展地区拥有较大规模的保税常温库和冷链物流园,具备国际货代、海关监管车辆运输、多种进口食品经销权、进口许可、部分商品品种市场准入质量证书发放代理权等资质。公司开始向现代食品物流企业全面转型,在冷链物流、保税供应链物流、城市冷链配送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

3.3.2供应链端与国外知名酒商达成总经销/分销协议,在上海搭建销售渠道并叠加原有的货代、仓储、配送资源,针对年轻酒吧消费群体,进军酒吧消费中利润丰厚的高端洋酒市场

供应链板块取得酒类销售代理权,从酒类品牌的贸易入手,全面带动货代、仓储、物流配送业务,向酒类全供应链服务模式转型。2014年初供应链板块海博供应链、海博国际货代、海博斯班赛3家企业开始涉足酒类市场。2015年上半年海博供应链完成与西班牙马奥集团签订马奥啤酒中国总经销协议、与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帝亚吉欧集团签订分销协议、与全球知名葡萄酒集团、澳大利亚葡萄酒领军企业富邑葡萄酒集团签订进口商合同与经销商合同(奔富407是该公司知名葡萄酒系列)。

以货代、仓储、运输起步,海博物流供应链板块从酒类产品入手,切入销售市场,盘活现有资源,全线打通货代、仓储、销售、物流配送上下游环节,为整个海博物流的转型发展注入动力。

3.4奥买家–奥园旗下品牌,借助广州南沙保税区优惠政策的有利优势,在“互联网+”火爆时期积极布局跨境电商

3.4.1奥买家立足于广州大本营,瞄准“海外母婴、美妆个护、服饰箱包、食品酒水、家居百货等”等领域

2015年奥园与国际一流全供应链资源整合平台——广东中商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广东南沙(奥园)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企业专注跨境电商领域创新生态圈,奥买家·全球购经营商品覆盖海外母婴、美妆个护、服饰箱包、食品酒水、家居百货等近10万种海外商品,3000多个品牌,覆盖了欧洲、美国、澳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港台地区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至2019年奥买家有3000万会员,已在全国一二线重点城市布局40家线上线下双线购零售门店。

3.4.2奥买家作为中间平台,通过保税区发货形式、享受税费补贴,价格更具竞争力

奥买家主要采用备货模式,通过全球集中采购、运送到自贸区保税仓,进而到奥买家.全球购体验店展示。奥买家的商品具备竞争优势主要源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集中采购大大降低采购成本;

②缩短购买环节:与传统电商模式不同,奥买家作为电商平台,成为搭建海外品牌与国内消费者的中间媒介,将中间渠道简化;

③保税政策优势:由电商平台或者体验店体验、网络下单的商品全部由保税仓发出,享受相关的海关、金融、税收等补贴或支持。

3.4.3利用自有商场,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运营模式,线上向线下赋能、线下向线上引流,以“奥买家”的产业资源与地产板块形成联动

奥买家首家开业线下门店位于番禺奥园广场,利用母公司的有利资源。奥园目标为“中国奥园地产集团将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业务,每建成一个奥园广场就落地一个跨境电商体验店。”可以看出企业加大利用旗下商场,在企业各版块的会员体系贯通的前提下,奥买家以O2O模式富集更多流量,实现商场与企业的收入增加。

目前线下主要位于大本营广州,杭州、宁波也分布有线下门店;未来上海奉贤奥园东方美谷园区中,奥园将健康板块及跨境电商板块植入其中,跨境电商分布在项目北地块,将打造成奥买家大中华区总部以及奥买家特色产业园区平台。线上主要有奥买家网上商城,可服务于全国。线下场景体验方面,商铺主要以双线购门店的模式存在,增强客户体验。线上购物体验结合互联网,积极开发PC端网站、线上APP及微信小程序,扩宽渠道。

跨行入局,收缩中间成本成为房企的重要考虑,使得商品价格具备市场竞争力

4.1与传统贸易相比较,跨境电商大大缩短了国外生产/制造商与消费者的距离

传统贸易流程经过多个环节,且订单周期长、买家需求封闭及过度依赖传统消费等问题,使得进口国内的商品价格居高。

相对于传统贸易,跨境电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缩短了中间的环节,且在销售端由于依赖网络,面向更多的消费客群,更大幅度锁定目标客群,同时商品价格相对较低。

图–传统贸易&跨境电商

4.2房企进入进出口贸易领域谋求降低成本,在降低供应端成本、缩减中间环节、积极利用政策上的税费优惠等方面着力

除了保利以外,其他三家企业都在缩短中间环节上具有一些相似的考虑:

①光明地产–斯班赛:基于自身搭建多年的物流体系,并结合集团的多年资源,再去前端扩展供应链,挖掘经销渠道。基于其在上海食品市场多年的资源积累,向后扩宽销售渠道。在集团背书之下,企业更容易获得海外品牌商的信任。目前上海绝大部分的酒吧及夜店的积累是由光明斯班赛提供。

②绿地– G-Super:绿地形成独特的“自采–直采-直销”商业模式,在海外直接寻找、对接货源,在供应链上直接简化;国内自建保税仓及物流仓;直销G-Super精品超市。中间环节大大简化,成本大幅降低。

③奥园–奥买家:奥买家的明显特点表现成本降低,成本压缩在:一、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二、在线上下单,货物由保税仓出货,直达消费者手中,减少中间商环节;三、保税仓发货,享受政策的税费优惠与支持。

图-4家典型企业总结

End
你可能还想看
大家也关注一下产城君的好兄弟吧~
合作交流请联系:司女士13681699018
华南区域请联系:李女士18221952557

进出口贸易怎么做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