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绑的甲马是什么(戴宗的甲马是什么东西)

网友提问:

戴宗绑的甲马是什么?

优质回答:

答:古时候有祭祀土神的风俗,人们在拜谢土神的时候,要焚烧纸马,称为“拜土送马”。

按照清人虞兆湰《天香楼偶得》中所说:“俗于纸上画神佛像而祭祀之,谓之甲马。”

即,戴宗绑的甲马其实就是拜谢土神的时候用以焚烧的纸马。

《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脑洞大开,虚构出戴宗绑甲马而疾如奔马的神奇情节呢?

清人昭梿在《啸亭杂录》里做过探究。

他发现,《金史》中记载:金将乌谷与突合补入川陕征宋,吴玠的吴家军属步兵,善于山地战,金兵不胜其苦。突合补一时性起,准备命令军士下马接战。乌谷制止说:“闻宋人有妖术,画马缚于足下,疾甚奔马,我军岂可步战?”

昭梿因此说:“是当时有此术,非耐庵之妄造也。”

话说回来,“画马缚于足下,疾甚奔马”的说法,肯定是以讹传讹的迷信说法。

但也由此可见民间对这一说法的认可。

神行太保戴宗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但在南北朝末期的陈朝,真有一个现实版的神行太保。

他是广东南雄人,姓麦,名饶丰。

提麦饶丰之名,可能很多人一脸懵逼,但说麦铁杖,也许会听说过。

麦饶丰身负高超武功,尤其爱好舞弄铁杖,故被人称为“铁杖”。

麦铁杖年轻时不治产业,喜欢干偷盗的营生。

在某次作案,被广州刺史欧阳頠擒获,押送到京城建康(今南京)受死。

陈后主是个出了名的亡国之君,爱美人,也爱英雄,看到麦铁杖身材高大、相貌威武,就心生爱意,免除了他的死罪,将他编入宫廷仪仗队,负责执御伞。

麦铁杖死性不改,白天为陈后主执伞,夜间离开宫廷,疾行百余里,到南徐州(今镇江)府作案,天亮前又疾行返回建康,执伞、偷盗两不耽误。

俗话说,夜路走多终遇鬼。

麦铁杖作案实在太过频繁,最终被人认出,一张状纸,告上朝廷。

陈后主打死也不肯信。

这也不能怪陈后主。

从建康到南徐州,即是从今天的南京到镇江,按照开通的沪宁高速算,也有80公里。想想看,一千多年前,麦铁杖在一夜间往返,就算是骑马,马也受不了。

所以,陈后主根本不信,指责南徐州地方官是瞎说。

这么一来,麦铁杖愈加胆大放肆了,在南京方圆百里之外的地方疯狂作案。

也就更多人目睹到他的作案经过,不断向朝廷反映。

陈后主架不住大家的检举和指控,向尚书蔡征求计。

蔡征想了想,说,这个好办,到了晚上,皇上您就说有紧急公文要送往徐州衙门,急聘晚上送去次晨就能返回的壮士,能完成者赏黄金百两。

后主称妙,以此来试探麦铁杖。

麦铁杖不知是计,踊跃应聘,携带上公文撒腿就跑,天亮前如期而返。

陈后主叹息说:“麦铁杖呀,麦铁杖,果然是你干的好事!”下令把他拘捕,下在狱中。

陈朝短命,没多久就被隋朝大军灭亡,麦铁杖又成了自由人。

苏州、越州(今绍兴)等地有民众作乱,隋行军总管杨素领兵讨伐。

麦铁杖投军,在军中担任侦察兵,专门负责侦察叛军军情。

麦铁杖晚上浮水游过长江,侦察好了敌情,天破晓前再渡江回报,每一次行动,都是一场体力负荷远超现代铁人三项的运动。

杨素因此视之为奇人,平乱结束后,向隋文帝上请奏授麦其为仪同三司。

后来,杨素远征突厥、平定并州汉王杨谅的叛乱,都带领麦铁杖前往。

麦铁杖每战均身先士卒,积功进位柱国。

麦铁杖入朝得隋文帝赏识,调任右屯卫大将军,赫然是地方军区副司令。

麦铁杖后来跟随隋炀帝亲征高丽时战死沙场,被追封宿国公,谥号武烈。

其他网友回答

小的时候生活在北方的乡下,乡邻家有人去世了,不久便会有找一块离村子不远的空地烧送一些纸糊的东西,有马,有车,有房子,还有些什么记不清了,基本上至少都会拉上一车烧送。当时并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其实这些纸糊的东西与宋朝的甲马有莫大的关联。

甲马就是“纸马”,但其形状却不一定是马,也不一定就是纸片,它的种类很丰富。在北宋有专门卖各类纸马的“纸马铺”。

《东京梦华录》,这是一本北宋人写的日记,记载的是北宋都城开封的各类事物,其价值与《清明上河图》不相上下。在这本书里作者孟元老记录了:每年清明节开封府各处的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

在《清明上河图》上也画着一间纸马铺:王家纸马铺。

在《水浒传》中,武松为了调查武大郎死因,酒桌间,一边逼问潘金莲、王婆,同时还请了几个街坊邻居来做个见证,其中一家便是开纸马铺的赵四郎赵仲铭。

晁盖、吴用、阮家三兄弟等人打定主意要去劫生辰纲,也曾烧化纸马。

“当晚且吃了些饭,说了半夜话。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三阮见晁盖如此志诚……六人都说誓了,烧化钱纸。”

可见,当时纸马是宋朝百姓生活在很常见的东西。但戴院长使用的甲马又与此稍有不同。在戴院长首次出场时已经借吴用之口说了:

吴学究道:“兄长听禀:吴用有个至爱相识,见在江州充做两院押牢节级,姓戴名宗,本处人称为戴院长。为他有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人都唤他做神行太保。

由此可知,戴宗使用甲马作神行之术属于道术,甲马是媒介。《水浒传》里是怎么形容这甲马的呢?

纸作的;使用时需要拴在双腿上(所以甲马的纸张应该属于很硬的,不易破)。

在腿上拴2个甲马,一日能行五百里,拴4个甲马,一日能行八百里。

使用时需要吃素,吃了荤腥就不灵了。

不但戴宗可以使用,戴宗作法时,也可搭载他人。

戴宗每次作了神行法后都要烧送一些金纸作为酬谢。

最为精彩的便是“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这一回,为了破高廉的法术,戴宗搭载李逵一起去寻公孙胜,半路中李逵因为偷吃酒肉被戴宗看破,戴宗先假装不知,却特地取4个甲马 , 拴在李逵腿上,吹口气,念动咒语,李逵便飞也似的疾驰起来,行得天昏地暗,想停也停不了,想吃吃不到,着实被被戴宗戏耍了一回。有诗为证:

戴宗术法久通神,去住迟延总在心。从此李逵方畏服,二人交谊断黄金。

这便是戴宗绑的甲马所有的几个特点。在古代要想互相通消息,要么飞鸽传书,但宋朝似乎还做不到,要么就快马加鞭,这是比较快的两种方式了,而戴宗的神行法比这还快,梁山每次出事需要打探消息或者传信,基本上都是靠戴宗来完成,可以说戴宗对梁山的很多人都有间接的救命之恩。

另外,据一部南宋时的笔记《梦粱录》说,每到十二月岁末,南宋临安城里的纸马铺就印些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送老主顾,这类印刷出来的纸产品也都属于纸马,并且一直被沿用,据说现在云南的一些地区还有使用纸马的习俗。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也聊《水浒》,欢迎点赞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甲马其实就是一种符咒。

有一种说法相等于纸马。

据清朝的赵翼在其著作《陔余丛考》中说,过去在纸上画完神像,都要再为其配一匹马,用以神仙骑乘,所以叫纸马,现在大家省略了马,将神像用完就烧,这纸张就是神像的马,所以也叫纸马。

这个记述告诉我们,原来神仙出门也不光是腾云驾雾,还要和现在的领导一样,配备专门的交通工具:马匹。所以又叫纸马。

先秦的时候流行用真马祭祀,到了汉朝,马作为重要的一种作战和生产工具,仅仅杀给死人看太可惜了,大家就开始用木马,木马用后就焚化。后来,人们大概觉得用木头雕刻马匹,太费时费力了,到蔡伦发明纸张,人们就开始用纸马。

关于神仙骑马的事情,有一则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个著名的画家韩幹,尤其善于画马,据说他画的马匹都能活,有一天有个黒帽红衣的人来找他,自称是鬼使,麻烦韩幹给画一匹,韩幹当即应允,画完就烧了送给他。过了几天,有人登门拜谢,说感谢你赐给我一匹好马,免去了我不少山川跋涉之苦,送上报酬云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产生纸之前,人们已经开始迷信神像的魔力,他们没有纸张,就画到砖上,现在出土的许多汉墓上,经常可见墓室壁画上画着神仙,如风神雷公雨伯等等,这些神仙后来都出现在了纸马上。

第一个使用的大概是唐明皇,这个风流皇帝不知道什么事情得罪了鬼神,他手下管祭祀的官员王玙就用以纸为币,用纸马以祀鬼神。

宋朝时纸马已经非常流行了,据宋人孟元老在他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清明节,北宋开封府各处的纸马铺,都在当街竞相兜售纸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画着一家门面比较大的纸马铺,店招上写着“王家纸马”,显然也是大规模经营了。

《水浒》中不仅在写戴宗的时候提到过纸马,在写武松的时候,也顺手提到过纸马,如果你读书读得很细的话,应该注意到武松在杀嫂之前,曾经去对门请两家作证,其中一家是开纸马铺的赵四郎赵仲铭。四郎道:“小人买卖撇不得,不及陪奉。”这赵四郎说买卖撇不得,虽然是害怕惹祸上身的托词,但也可从中看出,宋朝时候纸马的盛行。

这以上的纸马都是世俗化了的,戴宗的纸马还保留着宗教的神秘性,例如要吃素等等。

锦翼是问答签约作者

其他网友回答

戴院长腿上绑的甲马,在《水浒传》文本故事中,就是一个类似于桃符的道家法器,这个法器能够祭起神行法,让戴宗飞速前行。其速度之快直追千里马,吴用说戴宗的神行法“一日能行八百里”。

但是,施耐庵为何把这个类似于桃符的道家法器叫做“甲马”,是不是有点太古怪了呢?

甲马好比便携式飞行器,限制使用

望文生义,甲马,大概是以皮革制成的,以皮革或者制作战甲的材料,弄成马的形状。“甲马”无论绑在腿上,念动咒语,就可以飞速前行。“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这回书中,仔细写到了甲马的使用情况。

戴宗在李逵腿上也栓了两个甲马,带着黑旋风一齐飞速前往蓟州。但是,李逵享受神行法,戴宗要求必须提前一天戒肉戒酒,只能吃素食。第二天,甲马绑在李逵腿上,戴宗“念念有词,吹口气在李逵腿上,李逵拽开脚步,浑如驾云的一般,飞也似去了”。

李逵这一飞,就停不下来,“只听耳朵边风雨之声,两边房屋树木,一似连排价倒了的,脚底下如云催雾趱。”这样的飞行速度,绝对不止日行八百里,简直比飞机还要快。果然,李逵从五更天开始飞行,直到“红日平西”才告饶让戴宗停止做法。

一路之上,李逵苦苦哀求戴宗停下来,戴宗却说,你若不吃荤腥,八百里就停住了。吃了荤腥,恐怕要飞到天尽头还不一定能停住。原来,李逵瞒着戴宗,偷吃了酒肉。

好家伙,这岂不就是零能耗飞行器吗?假如真有甲马,飞到天尽头都不止,人类探索宇宙那就简单多了。而且,只要如李逵那般,大吃大喝一顿荤腥,轻松飞到月球。

奇怪的是,接到了公孙胜,又招了汤隆入伙,公孙胜又不带李逵飞了,戴宗独自一人栓了甲马,先去高唐州报信。戴宗不是有两对甲马吗?高唐州军务紧急,为何不带公孙胜前去助阵,而让他与李逵、汤隆徒步前行呢?

原来,戴宗的这个飞行神器是限制使用的,恐怕梁山之上只有李逵可以与戴宗携手飞行,而且,李逵的飞行速度远远超过戴院长。

这是为什么呢?

戴宗为何只能助飞李逵

梁山好汉中,公孙胜、戴宗、樊瑞都会法术,但戴宗从不将神行法传授他人,也只是在李逵去蓟州请公孙胜回山时,将甲马拴在了铁牛的腿上,只带过李逵一人快速飞行过。

戴宗为何这样保守呢?其原因恐怕是别人不一定能够带得动,李逵才适合神行法。这倒不是李逵在江州时就跟随了戴院长,两人的私交很深,而是李逵的绰号决定的。李逵的绰号是黑旋风,只有黑旋风能够享用一次神行法,而且,必须是去罗真人那里。

去蓟州的路上,戴宗做起神行法,李逵飞起来之后,就刮起了黑旋风。这股黑旋风来到蓟州,见到了罗真人,于是,就凑成了一副完整的“二黑五黄”格局,暗示了王朝的命运。

书中说,罗真人居住在蓟州九宫县二仙山。这是一个虚构的地名,蓟州是没有九宫县的,恐怕也没有二仙山,这个地名其实是半张“二黑五黄”九星飞宫图。这张图,早就出现在“引首”之中: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第三句讲的是洛书之数,九宫格中的每一个数字纵横相加,都等于十五。

洛书后来演变成风水学中的“九星飞宫法”,周围八宫数字轮流进入中间的格子,取代“五”,其他数字则依次轮转。如此,便组成了各种图像,以预测风水吉凶。在“九星飞宫图”中,有一象名叫“二黑五黄”,是最凶险的。

李逵这股黑旋风刮到罗真人那里,与九宫县二仙山就组成了“二黑五黄”:二,加上“黑旋风”之“黑”,就是二黑。罗真人掌控着道家最高大法“五雷天罡正法”,又以黄巾力士惩戒李逵,这就是“五黄”。

因为要组成这样一个图谶,因此,戴宗必须以甲马助飞李逵,让这股黑旋风刮得更猛烈些。所以,只有“黑旋风”去蓟州九宫县二仙山时,戴宗的神行法才起作用,其他人不行,李逵离开了罗真人的驻地也不行。

那么,这其中又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寓意呢?

戴宗的甲马究竟是何物

上文见到,甲马就是以做盔甲的材料做成的道家法术的法器,如马的形状。这是文本上的解读,而这个“甲马”早就出现在“引首”故事中了。

交代完暗藏河图洛书的那首五言绝句之后,施耐庵继续写道:“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呵呵,戴院长的“甲马”原来在这里。

《宋史·太祖本纪》中,赵匡胤的出生地是“夹马营”,其他资料中又叫“甲马营”,施耐庵不依《宋史》,而写成“甲马营”是为戴院长的“甲马”伏笔。因此,神行法的“甲马”暗藏了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壮年不明不白地死了,走得很快,而《水浒传》中说赵匡胤是上界霹雳大仙,因此,“甲马”就是神行法的法器。也就是说,戴院长是因为霹雳大仙附体而快速前行。

戴宗,实则“太宗”,他带着李逵以甲马来到蓟州九宫县二仙山“二黑五黄”之地,是去觐见已经在“紫府”的太祖皇帝。

霹雳大仙,就是掌控雷部雷霆的,罗真人是紫府的主人,那就是一颗帝星。罗真人掌控“五雷天罡正法”,就是霹雳大法,罗真人就影射了赵匡胤。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之主,居住在“二黑五黄”险境,意味着北宋王朝就要灭亡了。这个寓意,在“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已经埋下伏笔。洪太尉掀开地穴时,“半夜军中一声雷”,震塌了伏魔大殿半个殿角。这个细节暗示霹雳大仙震塌了大宋半壁江山,北宋灭亡。

梁山大聚义时,霹雳大仙又出现在“西北乾方”,那只大金盘化作一团火块钻进正南地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施耐庵前后呼应,《水浒传》全书终局。

所以,戴院长的甲马,意味着赵匡胤的王朝迅速灭亡。这层寓意,不仅体现在黑旋风与罗真人这段故事中,全书都是这样的寓意。

而《水浒传》中的“霹雳大仙”明写的是赵匡胤,实则暗藏的是朱洪武……甲马,更是大明王朝如北宋王朝那样灭亡的预言符码。

其他网友回答

实际上就是符咒,类似于奇门遁甲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