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刘邦为什么能当上皇帝,而不是盖世无双的项羽?
优质回答:
刘邦项羽之争,刘胜项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政治制度方面。刘邦坚持秦郡县制,项羽搞周分封制。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这十八个王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刘邦在汉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袭秦制,但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又恢复了秦代已废除的分封制,采用郡县与封国并行的体制。早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为了网罗各股军事力量,与楚军争夺王位,曾分封了一批异姓王。
他们在汉军大旗之下,使刘邦终成帝业。其后,他认为异姓王终不可信,而仅能利用。因此他称帝以后,先后以种种借口除掉异姓王,同时又分封刘氏子侄为同姓王,并与群臣定下白马之盟,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作为巩固西汉中央政权的辅助手段。异性王被剪除后,汉文帝时,先后发生了济北王和淮南王的叛变;而汉景帝时更发生了七国之乱。最终这些叛乱皆被平定,而景帝亦乘胜收回封国的官吏任免权,削弱了封国的实力。其后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同姓王的实力被大幅削弱,变成一种虚衔,这样就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也成为中国以后的基本政治制度。
在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由领主割据的局面转向于统一。而项羽是旧贵族的代表,要重新分裂中国,使社会回到春秋、战国的局面中去,这就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刘邦与项羽有一个根本的不同,那就是他的立场是属于新兴的地方阶级,易于接受大一统这个符合这个阶级的利益的主张。
二,用人方面。韩信就曾说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刘邦自己也曾很自豪地说:“运筹帷幄之中,决不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的政策适合于当时一般游士的要求,因之“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而项羽则只有一个范增又得不到信任和重用。
三,政策方面。刘邦打下汉中,悉除秦苛政,与民“约法三章”,得到秦中人民较好的印象。而项羽常常烧杀,如“阬襄城”,“屠城阳”,“屠咸阳”,“烧夷齐城郭室屋”,把齐都临淄至北海一个广大地区的生灵、房屋烧杀殆尽。又屡屡阬杀降卒,如“阬秦卒二十余万新安城南”,“皆阬田荣降卒”。司马迁也认为“项氏之所坑杀人,以千万数”,曾派人杀害了义帝。这样的残暴行为必然引起人民的反抗。
四,其他方面。刘邦有较好的后方,在与项羽斗争时,在人力、物资等方面,都能得到源源不断的供给与补充;项羽的后方不牢固,一直遭到彭越的破坏干扰,供给困难。
刘邦纳谏如流。即一切以国家大局为重,抛弃个人的恩怨,听取谋臣建议。比如大将军韩信破齐之后,向刘邦提出要封“假齐王”的政治要求。刘邦一听十分生气,知其想借机独立。欲发誓攻打。张良、陈平劝刘邦不可轻举,刘邦即解其意。对来使说:“大丈夫要当就当真齐王。何必做个假齐王呢?”并将大印送给韩信。稳住了韩信,也破坏了项羽拉拢韩信的阴谋。又如先入咸阳后,刘邦十分美幕秦朝富丽堂皇的皇家宫阙,但经张良、樊哙劝说,立即回军壩上,在与项羽的斗争中争取了主动权。而项羽刚愎自用,逼反了韩信、陈平。逼走了范增,最后落十面埋伏、个霸王别姬的下场。
其他网友回答
简短回答一下,刘邦跟项羽的对抗,搞笑点说法就是:我们一帮人群殴你,还是你一个人单挑我们一群人?
刘邦优势:后勤贼稳定、先锋神一样的开路。
项羽优势:神一样的自己。
总结:这都不能赢,没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