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作文(聪明作文:忽如一夜春风来(陈思同))

忽如一夜春风来作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

文/陈思同

她握着母亲的手,坐在床边,看着那苍老却噙笑的面庞——母亲耷拉的眼皮掀起,浑浊的眼里是慈祥的光芒。“妈。”她轻声地、无助地喃喃。自她幼时丧父,这是她第一次面对至亲的离别:“—妈—妈。”

母亲反握住她的手,淡声说:“孩子,我总有一天会离开的,不必伤心。但我走后,你能帮我了个心愿吗?”她眼里希翼的光汇到她女儿身上,女儿下意识地点点头。

母亲咧开嘴,绽放出豆蔻少女般的笑容。她用她粗哑的声线搭建了一座桥,桥的那一端,是岁月的尽头。

许多许多年前的那一天,正是某座山上梨花泛滥的日子。但对他们这些逃难者来说,却只是一个平凡的、充满饥饿的日子,而这天,对她来说,更是个灾难般的日子——他们这群逃难者中,除了她这个孩子,其余无一例外,都倒在了饥饿的爪牙下。那一刻,她的面前只有黑暗,没有出路,没有生机,没有哪怕海中木板那般微小的生机。她茫然无助地坐在一棵梨树下,抱臂抵抗寒风的侵袭。连绵如海浪似的梨花,淹没了她,压得她喘不过气。每一簇雪白,都是一抹孤独无望。这时候,一个又黑又硬的馒头递到她面前,她不管不顾地吃下,吞咽完后才抬起头,是一个瘦削单薄、与她年龄相仿的男孩。

“你在看梨花吗?”他问。

她没有说话,如受惊的小鹿一般望着他。

“我很喜欢梨花。”他说。

后来的日子,她跟着他们一家三口一起逃亡。在他父母陆续离世后,战火平息了。她和他也就定居下来,她成了他的妻子。

“后来,几年后,你出生了。没多久,他就得病死了,我把他的骨灰葬到当年的那座山上。”母亲从回忆里抽身而出,脸上是恬静与安然,“我走后,把我的骨灰带去和他合葬,好吗?”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母亲脸上带着满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但她的眼睛依旧睁着,仿佛已经看到了满山梨花。

不知道过了多少天,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她终于到达了那座山下。她爬上山,找到母亲所说的那棵梨树,挖了挖树下的土,果然找到一个骨灰盒。她低头望向怀里的骨灰盒,将她与他并排放置:“妈,你开心吗?”风携起一层沙土,轻柔地盖在两个盒子上。

她在这棵树下坐了一夜。次晨,梨花香已溢满了山岗。她对脚下两个彼此缠绕的灵魂说:“爸,妈,梨花开了。”风送着她的话语,消逝在晨雾中。

“你在看梨花吗?”有个声音问,她回过头,看见一名男子。他正对她笑着。

朝阳凝固了,晨雾凝固了,露珠凝固了,梨花凝固了,她看着那灿烂如阳的笑容,一时间晃了神。

此时,莫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

梨花开。

陆生作点评: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文中两处紫色的文字,修辞、描写都很好,甚至给人意外,毕竟小作者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本文最牛的地方,我觉得是结构:由母亲临死前回忆“父母在梨树下想见及之后的故事”,然后她又在梨树下见到一名男子,暗合了当年父母在梨树下相见——这是重复的结构,或者说是镜像结构。作者在此将故事结束,恰到好处,给读者想象空间。

当然,文章字里行间透出来的情感,也是浓浓的。它是打动人心的。母亲去世,当然是悲伤的;如果把它喻为一片乌云,那么遇见一名男子则是从乌云里射出来的光,给人希望。这也是写作上的一种“起伏”。

忽如一夜春风来作文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