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对项羽刘邦的评价(项羽与刘邦人物评论)

网友提问:

历史名人如何评价刘邦项羽?

优质回答:

两位豪杰,命运不同,何以至此?且看世人评说。

一、世人对汉高祖刘邦的评说。

1、在项羽与刘邦之间左右摇摆的魏王豹,对刘邦的评价:傲慢无礼。

魏豹:“汉王轻慢而好侮辱人,骂诸侯和近臣就像骂奴才一样,没有上下礼节。”

2、后汉史学家班固的评价:缺少文化,但明达事理,喜欢谋划,能听取别人意见,平易近人。特别是对平民百姓、奴仆下人,更是一见如故,倍感亲切。

班固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

3、曹魏时的曹操之子曹植的评价:名声上缺失仁德,品行上不符合道义。缺少善人的美称,没有君子的风采。没有深谋远虑。但有雄才大略,开朗秉性,能任人唯贤,广采众议。

曹植:“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始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座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过乎韩信。太公是诰,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鸩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哉?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傥之节,信当世至豪健壮杰士也。又其枭将皆尽忠之臣,皆古今之鲜有,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勋而遗元功也。不然斯不免当世之妄。”

4、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后赵明帝石勒的评价:钦佩之至,宁愿向其称臣。

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5、宋文学家苏轼的评价:不嗜杀。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6、同是帝王的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宽仁大度,有君临天下之德。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秦平项羽,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开创基业四百年。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7、毛泽东的评价:刘邦出身下层,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决策正确;用人的当。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二、世人对西楚霸王项羽的评价:

1、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评价:高傲自大,居功自骄,只知耍弄小聪明,而不晓历史发展大义,不懂如何治理天下,至死都不悔悟。

司马迁:“然羽非有尺寸势力,起陇亩之中,三年,遂率领五国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项羽的老部下对他的评价:英勇善战,奸猾残忍。

楚国诸老将:“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

3、背叛项羽投靠刘邦的陈平对项羽的评价:恭敬爱人,待人礼貌,有功不赏,任人唯亲。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4、项羽的老对手刘邦的评价:不会用人。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5、背叛项羽,投靠刘邦的韩信的评价:不会用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韩信:“项王厉声怒喝,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6、蜀国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评价:不懂仁德道义,凌辱同僚上司,暴虐下层民众。

诸葛亮:“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死於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7、宋朝文学家苏洵的评价:有取得天下的才能,但没有治理的天下的谋略。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8、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评价:不能克制自己。

苏轼:“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9、同为帝王的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不知道实行仁义之政,高傲自大,居功自骄。

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

10、毛泽东的评价:指出项羽战败有三个重大错误:一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二是机械遵守鸿沟协定;三是不在长安建都,而建都徐州。

其他网友回答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基于自己的格局和认知的不同,对于项羽的评价,会得出完全大相径庭的评价和结论。让我们先来看看,和项羽处于同时代的人对他是如何评价的,首先看看陈平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史记·陈丞相世家》

在陈平的眼里,项羽的品格是高尚的,也能够恭敬的对待他人,但是在论功行赏时却优柔寡断,把功名利禄这些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不肯轻易赏赐他人,同时项羽对自己的亲族十分信任,但对于有能力的人却不能完全信任,因此很多有能力,却不能得到重用的人便纷纷离他而去,陈平便是其中的一员。陈平的这个评价代表了很多曾经在项羽手下,后来又投靠刘邦的人的真实心声。我们再来看看,在辩士郦食其的眼中,项羽是怎样一个人:

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

作为刘邦首相著名的辨士,在郦食其的口中项羽就成了“背信弃义、睚眦必报、有功不赏、有为不封、任人唯亲”的人。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诗里提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直接指出了项羽盲目自大、沽名钓誉的特点。作为一位政治家来讲,项羽显然是不合格的。

而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项羽是不世出的英雄,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客观是相对的,主观是绝对的。每一个人的评价,都反映了自己的主观意识。但正因为有这些丰富多彩的评价,才使项羽这个人物更加丰满而鲜活,他所留给我们的故事也更加生动而感人。

加一点关于刘邦的评价,因为自己审题不谨慎导致只写了项羽没写刘邦,请大家见谅。对于刘邦的评价中,郦食其的说法直接指出刘邦是个好领导:

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刘邦不吝惜名爵封地这些东西,其核心思想就是“与天下共利”,只要能够为我所用,封王拜相、列土封疆都不算什么,证明刘邦有气吞天下的志向,其人并不吝啬。如果你让我选择领导的话,我肯定选择刘邦,而不会选择项羽。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刘邦也给予了极高评价: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秦末乱世天下思安,项羽横征暴敛不得人心辜负天下对他的期望。而刘邦则能够从谏如流与人共利,这份胸襟和气度,实乃真英雄也。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