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留守儿童的性格培养该如何开展?
优质回答:
农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农村的老年人有些连字都不认得,能顺利地把孩子养大就不错了,更别提什么教育和性格培养了。我只是比较好奇,这些爸妈为什么非要离家那么远去打工,难道在县城或当地的城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吗?我看到有些人A地的人大老远跑到B地打工,而B地的也有的去A地打工。不知道他们为何这样选择。
留守儿童的培养,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他们的父母。如果父母能离家近一些,不说天天回家,能一周回家一次陪伴孩子也是不错的呀。
现在也有很多团体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开展了相应的一些活动。希望这些活动不是走秀,而能真正帮助到这些孩子们,并能够持续下去。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留守儿童由谁照顾,性格便会受这个人的影响,如果可以选择,尽量选三观正确的人来照顾孩子,这样以便培养一个良好的性格。另外家长还是应该经常性的回家看看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且与照顾他的人协商一下,帮忙监督、改正这些不良问题。只不过家长要知道一点,钱是永远挣不完的,孩子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留守儿童群体,之前会感觉距离自己很远,现在才发觉不是那么遥远。因为自己上班后,也要一天才能看到孩子,虽说分别的时间没有那么长,但是却体会到了这种感受。
那么,留守儿童应该受到格外关注。第一,要多关切,父母需要定期回家看望孩子,不只是是物质上关心,精神上也要多抚慰;第二,最好每天都能与留守儿童视频,如今信息社会网络如此发达,运用高科技实现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不成问题;第三,多与孩子的老师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的近况,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
其他网友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打工者涌入城市,势必造成大量的留守儿童。我身边就有好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教育和培养就交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仅仅是一个抚养者的角色,而真正的教育和培养仍然应该由父母来完成。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陪陪孩子。
其他网友回答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农民工如潮水般涌入城市,不少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在家由老人照看,他们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据统计,整个中国,有一二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留守儿童数量多达2000万左右,即使在经济大省广东,农村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中的63.6%在隔代教育中成长。广东省妇联的相关数据表明,六成半在外工作的父母平均一年在家不到10天,接近一成留守儿童曾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虽然问题少年在报上时有所见,但当接连发生网瘾少年引起的一系列恶性悲剧时,才引起社会和学校的警觉与反思。
产生悲剧的原因,中山大学一位博士生解释说:一是二元对立的城乡关系;二是留守儿童的内心想法强烈,没有沟通好。对于前一个原因,是社会现实,我们个人无法改变,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把在校学生中的这个特殊群体教育引导好,以避免再发生悲剧呢?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几种做法:
一是动员留守儿童就读全日制寄宿学校
由于父母不在家,与留守儿童相处的大都是年迈体弱的老人或亲朋好友。他们要么精力有限,思想观念陈旧;要么自身忙于工作,还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且隔代管理,容易放纵、溺爱,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动员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设立专职的全日制管理人员,一方面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管理,另一方面对住校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学校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二是多与家长沟通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
目前,政府还没有制订出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政策法规和措施。因此,教育还主要得靠学校与家庭两方面。当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年迈体弱,且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因此,教师要多家访并对监护人给予具体指导。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记录好他们的家庭住址、监护人姓名及联系电话、外出父母的姓名及联系电话。把他们的表现、学习、思想动向记录在案,原则上每周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父母互相沟通。并在学校开设亲情电话,让学生和外出的父母能经常保持联系。
三是多关心过问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得到父母的关爱甚少,在家的监护人大多只注重孩子的吃饭穿衣和安全问题,至于他们的思想、情感、追求梦想却从不过问。因此,很容易形成孤僻叛逆、消极自卑、攻击报复的性格。所以,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1、教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业、理想前途教育。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很多留守儿童厌学、逃学,整日无所事事,虚度年华。教师要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大海中迷航的轮船。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展,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父母之所以外出务工,就是因为家乡太穷太落后。因此,你们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才能改变这落后的面貌。
2、教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亲的关怀,且长期与老人相处,受到老人过分溺爱,形成了自我为中心,放纵自由的性格。一旦遇到困难挫折,或是老师家长的批评指导,就会经不起打击,自暴自弃,消极自卑,甚至记恨在心。因此,教师要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他们讲解古今中外自强自立的名人故事,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教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友情、亲情教育。教师要教育留守儿童,父母虽没有和你们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外出打工,就是为了能让你们更好地生活,你们要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教师要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尽可能多让这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接触,让他们多交流、沟通,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避免他们因缺少交往而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4、教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青春期心理辅导。孩子在6至14岁这个年龄,正是青春发育期。在成长教育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不解,而父母此时又不在身边,他们无法得到解答。因此,老师要针对青春期的男生、女生分别开设生理卫生知识讲座,对他(她)们的疑难作耐心的讲解,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懵懂的年龄,教育他们要自尊自爱。特别是女孩子,不要上当受骗,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除了上课,完成课外作业,留守儿童课余还有很多时间无法打发,如果不加以引导、安排、他们就会沉迷于上网、玩游戏。学校可开展诸如书画兴趣班、音乐特长班、夏令营活动、勤工俭学等一些有益的活动,以解决留守儿童课余生活的空虚、无聊,又可培养他们广泛的爱好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