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章献太后(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

网友提问:

宋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为什么不称帝?

优质回答:

老鼠的梦想是成为一只猫!所以

哪个妓女不曾想从良?

哪个士兵不想当将军?

哪个官员不想当权臣?

没有工作的人想找到工作,找到了工作想加薪,加了薪之后想升职,升职之后想掌权,掌权之后便想称霸称王。

当年马云只是想买掉手里的城市黄册,现在呢?

权力是一种比毒品还要让人上瘾的东西,其蚀骨销魂之处,远胜世间所有?好。那种由权力产生的快感,不仅蔓延在肉体上,还会融入到灵魂里。

如果说刘娥降贬重臣,是为了捍卫大宋皇室的尊严,是为了帝权不会旁落,是为了避免出现霍光,司马仲达等权臣的话。

那么身穿帝王之袍去祭祖祭天,就是一种赤祼祼的暗示。

暗示什么?

我想称帝,看看大臣们有什么意见或想法。

否则何必问武则天是什么样的人呢?

结果有的臣子说武则天是大唐的罪人,有的臣子干脆沉默不语,当然,也会有一些臣子体察圣意,劝其步步为营,临朝称帝。

时机不对啊!

支持自己的臣子过于稀少,而手中的权力又没有实现集中,重要的是军权实在是不堪一提,之所以大臣们还听自己的话,仅仅是因为自己还是太后罢了。是赵家的媳妇,而不是刘家的主人。

刘奶奶自然有些不死心,于是第二年又穿上了龙袍去祭天。群臣们纷纷表示反对。

刘娥的潜台词就是,我现在十分想当皇帝!

群臣的潜台词就是,你做梦!

关键这句话所有人都只能暗示,却不能说。

大臣们也不是傻子,考验他们忠心和气节的时候终于来了,这注定是一件要名留青史的机会。于是纷纷表示不服。因为这些大臣明白,刘娥是不可能杀掉臣子的。

这是大宋,是优待文人的大宋!

没有人支持,当个哪门子的皇帝?

生米煮成熟饭也不是不可以,然而一旦称帝,仁宗怎么办?杀掉?那些皇亲怎么办?杀掉?那些想立拥立之功的臣子怎么办?那些想成就平叛伟业的将军们怎么办?

哪个武将不想当郭子仪?

哪个文臣不想当张柬之?

然后就是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各自为主。

然后刘娥孤掌难鸣,遗臭万年,身死魂消,辛辛苦苦打下的个人形象全部毁于一旦。

时不我予呀!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她称帝的性价比太低。当皇帝是为了什么?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她临朝称制十一年,已经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不是皇帝胜似皇帝了。

给子孙留下不朽基业?如果她称帝了后续皇位又该传给谁?中国古代是个男权社会,从武则天称帝的经历就可以明白,如果女人称帝,必然面临一个皇位传承的问题。是传娘家人还是婆家人?

而她甚至还不如武则天,武则天有有儿子有侄子,她呢?她是一个孤女,无父无母,没有兄弟,没有亲生儿子,如果她称帝,传给她前夫的儿子,大宋的朝臣们绝对不可能答应,传给她的养子赵祯,那么一切就又都回到了原点,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如果刘娥强行称帝不过只能图一时的名分与爽快,还肯定会被后世唾骂,对她来说有点不值得。

其次,就是她称帝的所要面临的风险太大。武则天所在的唐朝民风开放,女性地位较高,加上她过人的手腕魄力,使她做成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唯有她能做成的事。

而刘娥所在的宋朝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时代,那些文官们对于女性掌权一直都有很清醒的认识,她但凡有一点越位的地方都会被朝臣们给顶回来。

她曾经试探性的问大臣对武则天的看法,结果那个大臣立刻就和她说武则天是大唐的罪人这样的话表明态度,而这个大臣还是她一直很宠幸的大臣。可以想象如果她强行称帝将会面临怎样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刘娥也没有那种为了称帝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魄力,她还是个很注重身后名的女人,所以即使后来她掌权日久,或者曾经有过称帝的年头,但面对当时的大环境,最后还是放弃了,只是在临死前穿上龙袍过过干瘾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北宋的章献皇后刘氏,野史称她为刘娥,《宋史》称其刘修仪。在历史上,刘太后垂帘听政十几年,掌握北宋王朝命运,甚至已穿上龙袍,但最终没有像武则天般称帝。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早年经历悲惨,自幼父母双亡,长大后嫁给了一名银匠龚美,后来龚美将刘娥卖掉,却因祸得福邂逅当时还是皇子、宋太宗赵光义之子赵元休。赵元休继位,改名赵恒,是为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刘修仪家境虽不是富贵,但她长得漂亮,聪明机灵,擅长一手击鼗(拨浪鼓)的谋生技艺,善说鼓儿词,深得宋真宗宠爱,遂被接入宫中立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

宋真宗作为皇帝,当时无力收复被契丹夺去的燕云十六州,还与辽国达成“澶渊之盟”,以岁币换取和平。刘性情机敏,通书史,熟知朝政。宋真宗每每在退朝批阅奏章至深夜,多次参考刘修仪的意见,日益为真宗所倚重,文献亦称赞刘氏本性简朴:“衣不纤靡,与诸宫人无少异”。

宋真宗在多年后终于如愿以偿,册立刘氏为皇后,更允许她参政。宋真宗一向体弱多病,刘修仪“渐预朝政”,在朝中拥有很强的势力。宋真宗临死前,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刘修仪之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长达十一年,及至宋仁宗赵桢长大成人,二十多岁时还无法亲政。临朝称制中,刘修仪有很多僭越行为。“出入御大安辇,鸣鞭侍卫如乘舆”,出行完全按照皇帝标准,使用帝王仪仗。后来甚至穿上皇袍,去拜谒太庙,“服衮衣,冠仪天冠”。

从刘修仪的种种举动来看,她应该如武则天那样君临天下,做一代女皇,可是她没有这样做。原因要从北宋政治说起。北宋推行“重文轻武”国策,宋太宗更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北宋士大夫拥有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刘修仪虽然能够掌握朝政,但她必须通过士大夫集团去治理天下。

刘修仪有许多超越礼制的想法,但都遭到士大夫集团强烈抵制。比如刘修仪计划单独接受群臣朝贺,就遭到大臣反对。《宋史》记载刘修仪还试探宰相,她有一次说:“唐武后何如主?”参知政事鲁宗道当场答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闻听此言,刘太后默然不语,十分尴尬。

后来,刘修仪又想穿龙袍去太庙祭拜,引起朝野大臣激烈反对。到最后,双方达成妥协:“礼官议皇太后宜准皇帝衮服减二章,衣去宗彞,裳去藻,不佩剑,龙花十六株,前后垂珠翠各十二旒,以衮衣为名”。随着宋仁宗成年,朝中一直有大臣上书要求刘太后归政。刘修仪直接下旨将这些人贬官,但依然无法控制舆论。

士大夫集团一直有人站出来要求刘修仪还政,包括范仲淹。《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公元1033年3月,刘修仪病重,临死前已不能说话,但她不断用手拉扯自己的衣服,好像还有什么话要说。宋仁宗对此不解,于是询问大臣,参知政事薛奎答道:“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说的是刘太后临终仍对自己穿天子衮冕耿耿于怀,怕死后无面目见真宗,故她不想死后还穿着龙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