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没空调,农村人是怎样过夏天的呢(20年前没空调,农村人是怎样过夏天的视频)

网友提问:

20年前没空调,农村人是怎样过夏天的?

优质回答:

手拿大蒲扇,还有电风扇,农村人到河里游个泳,一天吃上一颗冰棍,听着卖冰棍的喊, 冰棍败火,拉稀别找我,然后那个时候真的也没感觉多热。西瓜放在水里镇着。都是半个半个的用勺子挖着吃。胃口怎么那么好呢!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一位农村的90后宝妈,回忆小时候的夏天,感觉没有现在热,不知道是现在温度上升,还是现在机械比较发达,出门开车,家家户户都有车,有的一辆,有的还有好几辆,回家开空调,特别是在空调房里待的久了,就更出不来们了

回忆小时候:

1,:洗澡,一到半晚,爸爸妈妈就会带着一家人会河里泡泡水,河水温温的,很舒服,可以缓解一天的劳累,

小孩在水里打闹,一家人其乐融融,小孩你泼我我泼你的打闹,大人再则是喊过这个喊那个,小时候家里小孩比较多,特别热闹,那时的河水很清澈,都可以看到里面的小鱼。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2:吃冰棍

小时候最喜欢是的就是冰棍了都是1毛,2毛,5毛的,最贵的也就是1块2块的,那时感觉能吃上一口冰棍就是很幸福的事了,小时候家里没钱很难吃到,都是考试好,或者干活了才有的奖励,有时候就自己收集塑料瓶子什么的,换冰棍吃,那是想要找到一份瓶子都是很辛苦的,有时候也可以拿家里的农作物交换,真实幸福的事情。

3:淋雨

又没人和我们小时候一样的,夏天喜欢淋雨,当然是小雨,大雨的时候就要回家了,一群小孩子在雨里追逐打闹,场面很热闹,当然避免不了回家一顿骂,

4:捉爬蚱

夏天热的睡不着的时候一群人老人小孩全家出动捉爬蚱,每个人拿着手电筒,捉爬蚱,让它回家变知了,观察它翅膀一点点的张开,真的很神奇

其他网友回答

20年前全球温室效应还不明显,在农村还没有现在夏天这么热。

在农村过夏天必备的是西瓜,蒲扇,绿豆汤

那时候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但那时候的天一样热。 记忆中的夏天,带着满满的期待将西瓜放在网兜里,吊在井里,搁上半天。当太阳刚刚下山,甚至余晖还滞留在空中的时候,就会和小伙伴迫不及待的把家中的竹榻,竹椅搬出来,放到树下。然后往竹榻上一躺,再吃上一口“井水西瓜”那种清凉的感觉,不亚于空调房。

蒲扇,又叫蒲葵扇,用天然的棕树叶编制而成,简单古朴。唐代诗人李嘉祐有诗:“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在没有空调电扇的时代,羽扇纶巾,获取清风,是最诗意化的寻常生活。

记得奶奶说过,这些蒲扇都曾是青翠的葵叶。人们会将它们采摘后,成片铺在地面上,晾晒成干黄色,扯掉两边的叶子,然后修修剪剪,并锤出把手。之后要放在火炉上熏烤,用石头压平,再将四周缝合起来。

夏季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佳品。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暑、消肿解热的功效,是夏季的去火佳品。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可以调整内分泌,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将绿豆洗干净,放入水中加热熬制。如想喝绿的,可在做汤时,放水多一点;如想喝红色的,可在做汤时,加水少一点,待水耗的不少时,再加上凉水,这样绿豆汤就变成红色的了。绿豆汤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夏天常饮益处多。

其他网友回答

20年前没有空调,有蒲扇呀,那时候的夏天避暑神器,那时候家里都是自己打的压水井,水打出来真凉真凉的!扎手!把西瓜往井水里面一泡,嘎嘎凉!有时候夏天夏天去河里游泳(现在不建议去河里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扎个猛子下去!甭提多舒服了!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空调,没有任何家用电器!但是幸福!满足!

其他网友回答

以前怎么过夏天的?

今年我二十多岁,二十年前应该还是七八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农村娃,当时生活条件不行,没有空调,甚至风扇都比较少。小孩子白天解暑的方法有很多,很巧,我进门前就是条大河,清澈且算不得宽广。成群结队的站在矮桥上真是个解暑的好办法!父母喊着吃饭还得在水里墨迹半个小时。泡时间长了,手都泡的发白,上岸的时候还会打寒颤。上岸以后的解暑方法。。。。嗯 是吃!我家种的西瓜很多,随便我祸害,当然前提的不能浪费!不然,打的你会怀疑人生。至于什么靠谱的解暑方法真的没有,每年晒得跟非洲难民一样,妈妈却说是游泳游多了,是河里的水锈。大人们的解暑方法,第一。。。。也是下河啦!哈哈 ,跟着父亲在河里摸蚌还有田螺,既能解暑,又能解馋!那些妇女,有的会晚上偷偷的下河解暑洗澡。除了下河,在树下乘凉大概是最简单的解暑方法了。三五个邻居,树下东一个西一个。叙着闲话,扯点家长里短,大概心境自然凉吧。以前树多,而且大,遮阴的地方到处有,甚至感觉天气也不像这么热。

大概是长大的,心态不一样了。即使那个时候的夏天很热,但是我很快乐,很怀念。父母在,不远游!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个夏天不太热,因为爸爸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