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在听演讲时,有哪些故事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优质回答:
首先感谢先生邀答。
我这一生听过许多演讲,演讲的内容和时间可划分为二个主要阶段。有两个印象最为深刻。其中之一令人热血贲张,另一个简直令人抓狂。欲知详情,请各位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的年代,那时候我读小学和中学。
小学时听的演讲已记不太清了,但中学年代听过的一个演讲,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励志的演讲,就如同网络上能看到的北大才女的励志演说,还有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演讲,都能催人奋进,给人以榜样的力量。这是一位下放知青教师,因为他发明了麦克风的事迹在省广播电台播出后,学校请他作的即兴演讲,他说他的这个发明是在听说了同样是下放知青的一位名叫段元星的事得到的启发。
段元星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晚上刻苦自学研究天文学,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坚持每天在夜间观察星相位置,一天夜里,他仅凭借一双肉眼发现天际比平常时候多出了一颗星星,他发现后立即向所在县天文观察站汇报,后经当时江苏南京紫京山天文台确定,比日本国家天文台早二个小时发现,此消息轰动一时,在广大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产生了巨大震撼,许多下放知青由此掀起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
我听说这位给我们做演讲的知青就因为肯学习,知识丰富,才被我们中学录用为教师的,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机会做他的学生,然而幸运的是在他成名后被调走前听了他的演讲。他的演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句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就像一颗种子播种在我的心坎上,从此开始萌芽、生根、舒展开枝条,吐出绿叶,不断茁壮成长,并且开花结果。自此我越发努力学习,成绩在班级、年级中逐渐前移,我能有今天这个业绩得益于他的演讲。人生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是需要多听正能量的演讲的,因为可以从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从事我心爱的教书育人的工作,而放弃了自己早几年曾经为之奋斗过的新闻采访写作报道,打拼三十多年的经历。
不知是哪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机会或幸运总是垂青于努力奋斗的人,不肯努力者,机会往往失之交臂。
这个时期我已拥有了较多选择工作的机会,但最终我选择回到了边远山区农村中学任教,以回报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恩和家乡政府的培养之情。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经济发展依然落后,老百姓生活艰苦,交通不便,上学放学要走十多里山路,人们“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依然很严重,女孩子往往没机会读完初中和高中,早早的就辍学回家务农或做家务。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劳动力缺乏,所以不少农民认为男孩子不会读书照样可以种田种山,女孩没读书照样是嫁人生儿育女,不重视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那时候农村中小学校还普通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现象,许多初中毕业生被聘任为小学代课老师,高中毕业生被聘为初中代课老师。这是时代的烙印,国家也是没办法满足广大农村教育的需求才产生的,其实他(她)们也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
但是在若干年后的一次全县(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会上(我本来正巧也在现场听讲座),某位专家振振有词地说“世上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话刚落音,台下就发出了一片“嘘”声!谁都能听出来其言下之意,似乎是说他这个“专家”自己是万能的!台下众人义愤填膺,不少与会者很想上台与其理论一番,“你在省级重点中学教书,教的是重点班,学生个个都是全省各地市县的尖子生精英分子,当然人人都能成才,没有教不会的”,“那么你有能耐,你到边远山村中小学试试吧,交给你一些智障的、或者学习习惯养成极差的孩子,你能教成才算你有真本事”,俗话说得好,“哑巴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我们读到过的《海伦.凯勒》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等等毕竟是极其鲜见的成功个例。所以,那名专家所谓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句话是个伪命题,成为许许多多教师挥之不去的府咒和恶梦!我们认为,凡事要一分为二,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人文,而不要罔顾事实,不要颠覆认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何况老师也是凡人之身,并无“点石成金”之超能,也并非是可以超度学生成仙的观世音菩萨,也不是如来佛祖。也许那名“专家”自以为是吧?有些场合个别演讲者自视甚高,往往不顾及台下众多听众的感受,其言语让人感觉刺耳、令人心颤,甚人令人气愤,有人把这专家戏称为“砖家”,说起话来喜欢“用砖砸人”,纯粹是毁三观的演讲。
各位读者朋友,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在听演讲时,有哪些故事让你印象最为深刻?我的回答是:
上个世纪,我高中毕业,恰好赶上恢复高考制度。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都知道,那时候的高中毕业生其实是一个“空壳”,没有学到书本知识。
为了参加高考,我开始自学,一切从头开始,遇到的困难、经受的煎熬都是可想而知的。我1977年参加高考,1983年才考上大学。
7年的复习和参加高考几乎消磨掉了我的全部意志,正在我精疲力尽、打算放弃的时候,1983年初,县团委在东关剧院举行了一次“张海迪事迹报告会”,我应邀参加了听讲。
有一位名叫文涛的青年演讲中讲述了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
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
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
我记得文涛是一位很具演讲天赋的青年,不仅帅气,而且普通话极好。他讲张海迪的故事像亲身经历过的一样,几乎打动了现场所有的人,我好几次情不自禁地流泪,也听到了现场其他地方的其他人的哭泣声。现场多次爆起掌声,直到演讲结束,人们仍意犹未尽……。
这次听演讲,对我触动很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我重新振奋起精神,起早睡晚,刻苦努力,攻克难题,进入强化训练、冲刺高考的关键时刻,最终一鼓作气考上了大学!
听了这次演讲报告之后,我便经常参加类似的活动,逐渐喜欢上听演讲,而且自己后来也多次上台演讲。我对听演讲的体会是,听演讲可以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得到启迪,鼓舞精神,坚定意志,创造出更好的人生!
其他网友回答
在听演讲时,最为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那些创业城功之人士,最为励志的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我最近听到的金一南将军的演讲时,他的刻苦好学任劳任怨专心做好每件事的精神让我印象最深,他之所以能成功得益于他具备这种优秀品质,当然他的博闻强记是天资,我虽然也有这种品质(但主要的关键的自己没有抓住把握好),可跟他比不了,只有羡慕学习的份。祝年轻的朋友多向具有这种优秀品质的人学习,成就自己,为小家大家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