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在这个时代活出魏晋名士的风范?
优质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奇妙!
21世纪的人要活出魏晋名士的风范,象三曹七子,孔融弥衡,竹林七贤,三张二陆,阴何鲍谢一样,想活在《世说新语》和《搜神记》当中?
题主以为魏晋时代是理想的时代么?请读向秀《思旧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曹植《洛神赋》,阮籍《首阳山赋》,鲍照《芜城赋》,庾信《哀江南赋》。读了这些作品也许能“丢掉幻想“,重新认识那动乱年代。曹操也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
这个时代,“名士“的遭遇如何?孔融“座上客长满,杯中酒不空”是大名士,最后“被收,中外遑怖。融儿曰: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弥衡有《鹦鹉赋》,亦称名士,最后为黄祖所杀。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刑,索琴弹之,曰:《广陵散》于今绝矣!“也算是很有“名士风范“了。名士风范如此,遭遇如此,题主真想去试试么?问你,你有几颗脑袋!
现代人头脑正常人的理想,都是向前看的,畅想将来如何鲜花盛开,如何前程锦绣。只有古代儒家以为复古为高,三皇五帝,尧舜禹汤,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理想境界。他们忘了那时“茅茨不剪,汝毛饮血“,还可能是“易子而食,析骨而炊“。
题主可能是“古儒家”的传人,醒醒吧,别做魏晋名士的美梦了,快回到现实中来!吃饱了饭,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吧!若不能干事了,就去跳跳舞,做做操,多活几年,看看祖国的繁华和美丽!魏晋名士风范,俱往矣!
陶渊明曰: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其他网友回答
魏晉南北朝是历史上最动乱的年代,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风度不恥于人,被古今认为是一群疯子。怎么在当今盛世有人会想起要活成他们那样的风度?甚至有的卖书广告,在魏晋南北朝的名下推荐青少年十本必读书。也都疯了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奇葩的问题。魏晋名士?一群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读书人,那时读书人就是奢侈品——可谓万分之一的精英啊应该是百万分之一吧!远离社会远离生活,自以为是,偶尔诗书,就如今天的二世祖们,有什么可炫的?不值得炫耀啊?
其他网友回答
@徐敏豪大诗人 @徐敏豪大哲学家
上联:坐着说话不知站着说话的腰疼,
下联:不懂历史不知朝不保夕的心寒。
横批:魏晋名士集群死不瞑目拍案而起奔走呼号的自白。
注释:
1.何谓“魏晋”?古中国史,羲炎黄尧舜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大轮廓而非小涟漪,东汉与晋,即三国与晋。时值古中国封建地主人类社会制度时期,君主专制,汉处末世,汉分三国、战云密布、民不聊生,曹操以相御汉、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不敢代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代曹代汉,史称“谋逆”。文字狱,腥风血雨。文人志士,噤若寒蝉。唯有名士,高标自我,高蹈人生。何谓“高蹈”?奋力抗争,投江投海,在所不辞。人们只知“难酬蹈海亦英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高蹈,以死抗争。
2.三辞赋比兴,赋:直抒胸襟,比:取象比类,兴:浮想联翩,比最难。为何?因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物异理同。所有一切人类社会,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皆为当代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魏晋,亦然。
3.所有一切人类社会,语言文字、哲学诗歌、理科社科、科技文艺、文化文明,皆旨归唯道是从顺天应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生生不息千秋永续;皆旨归“诗意”,民众创史写史,英雄天使天音,为天地、古今、苍生,历史、时代、民众,听风、发声,代言、代行,集大成;最终皆旨归天道,天人合一、顺天应人、顺昌逆亡。无论人类社会认知与行知天道与否,天道皆客观存在完全不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魏晋,亦然。仍任重道远。
结论:
1.做魏晋名士,做人类英雄,你准备好了吗?!唯道是从、听风发声、代言代行、义无反顾、视死如归。若是,名垂青史、彪炳千秋、旷古烁今、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否则、反之,得过且过、苟且偷生、助纣为虐、遭人唾弃、遗臭万年。在两极之间,还有无数个选择。历史不能假设,今天必须抉择,未来可以开创。
2.全世界人类,生活、生产“高碳”,不可继续、持续、永续,正重蹈旅鼠、恐龙覆辙,濒临冰川世纪,史实不争。正如毛润之先生所说:唯有大哲学家,包括大伦理学家出现,中华民族各民族大家庭,才能力挽狂澜救亡图存起死回生再度复兴,世界人类,亦然。大哲学家,已经出现,毋庸置疑。你准备好了吗?!是做唯道是从、顺天应人、谋定未来的“先锋”、“追随者”、“战士”,还是与之相反、对立,还是“骑墙”、做“中间派”、“和事佬”、“机会主义分子”?!
3.毛润之在“延安文艺论”中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批孔起家,再也不能把孔夫子请回来。若再把孔夫子请回来,说明我们也已经快不行了。力破“历史朝代更替周期律”,掷地有声。向全中国与全世界人类,庄严承诺与宣告。延安毛黄窑洞对,找到人民即民众民主(民主为共和的基础与前提)“新钥匙”。力破“历史朝代更替周期律”,再次向全中国与全世界人类,庄严承诺与宣告。毛周(恩来)冀坡对“进京赶考”、宗旨为民,拜民为师、请民阅卷、请民打分,让民满意。力破“历史朝代更替周期律”,第三次,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中国徐全世界人类,庄严承诺与宣告。邓小平先生晚年大声疾呼:贫富不均不解决,亡党亡国。力破“历史朝代更替周期律”,第四次,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中国与全世界人类,庄严承诺与宣告。你准备好了吗?!是做历史进程的“推进者”,还是做历史车轮的“绊脚石”,还是“骑墙”,做“中间派”、“烂泥糊不上墙”?!何去何从?全在自己抉择。
其他网友回答
酬邀答:
魏晋风骨,又称为魏晋风度、魏晋风范或建安风骨等等。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所谓“魏晋风骨”,其和“盛唐气象”一样,都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魏晋时期所创作诗歌的一种风格和特征——既慷慨悲凉、雄健深沉,又风骨遒劲。
因此,我们只能说,如何写出具有魏晋风范的作品,而不能说活出魏晋风范,就正如我们不能说如何在这个时代活出盛唐气象的风范一样。
习惯上,我们又将“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称为魏晋名士,主要包括三曹(曹操、曹植、曹丕)、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女诗人蔡琰等。
这些人的际遇和性格也不尽相同,并没有在人设上形成一种可作为楷模的风范。
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个故事,魏晋名士王粲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学驴叫。以至曹丕在他的葬礼上,号召大家都一起学驴叫为他送行,这故事后来变成了一个著名典故,叫”驴鸣送葬”,那我们总不能也要学驴叫吧。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气息,我们不能也不可能以古代某一群体的行为作为生活规范。我们能活好自己,已是不易。
而至于说到魏晋后期的另一些名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向秀、王戎),虽然在文学作品上仍深受建安风骨的影响,但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后人也鲜有将他们列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竹林也并非地名和种有竹的林子,而是一种象征,七贤自然也并非真的七人全都是贤者了。
话说回来,若是论诗词文学,我则是极主张多学学魏晋风度和盛唐气象的,今人写诗,大多缺的正是一个“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