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范进中举》一文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们的什么势利观?
优质回答:
范进在没中举人之前连他的家里人都看不起他,范进的岳父是屠夫看见范进总是骂范进没出息没本事连家都养不起了,街坊邻居也看不起他,因为范进一心科考也没有赚钱的门路,后来范进中举了所有的人都上赶着去他家道贺送礼物,连有钱的财主也看到范进中举人了将来也有前途了也赶来给他送钱还送给他一套院子住,这说明穷在闹市无人理,富在深山有远亲!
其他网友回答
“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当中的一段故事,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世态炎凉”以及“趋炎附势”。
这个故事当中最精彩也是最能够反应“世态炎凉”和“趋炎附势”的就是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了,可以说这个胡屠夫是市井百姓人性丑陋和现实的一个样板。
范进是个读书人,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的一个典型,这是个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人,但是也是一个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苦读不坠的读书人中普通的一员。
范进考秀才(进学)考了二十多次才考中,这在读书人当中算是资质平平,但是范进对于“功名”的向往却是“坚定不移”,因为“考取功名”是读书人唯一出路。
已经五十多岁的老童生范进好不容易中了秀才(进学)的那一天,老丈人胡屠户也是前来祝贺的,但是他打心里看不上这个二十多年才中一个秀才的窝囊女婿。
拎着一副大肠和酒的胡屠户在中了秀才的女婿面前是一副趾高气昂,拿足了老丈人的架子,对范进很是鄙视,说话夹枪带棒,讽刺挖苦:
我算是瞎了眼了把女儿嫁给你这个窝囊废,这些年你拖累了我多少?还算是我祖上积德老天开眼居然让你中了秀才!所以我带来就给你祝贺。
在整个吃饭的过程中,胡屠户是高高在上,范进则是唯唯诺诺。胡屠户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把范进放在眼里,就是范进中的那个秀才,胡屠夫也不认为是范进凭本事得来的而是“宗师”可怜他这个“糟老头子”才赏给他的。
胡屠夫看不起范进,核心是范进的那个“秀才”没什么实质性的利益,事实上,秀才除了取得了考举人的资格之外,最大的实惠也就是“免除徭役和人头税”而已。所以“秀才”要么被称为“酸秀才”要么被蔑视为“穷秀才”,在胡屠夫的眼里,范进既是一个“酸秀才”,更是一个“穷秀才”。
所以,当范进赴乡试找胡屠户借盘缠,被胡屠户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举人老爷都是天上的文曲星,那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你看人家城里张府的老爷个个都是家财万贯,方头大耳,你这个尖嘴猴腮的家伙,癞蛤蟆也想吃天鹅屁”!
但是当范进果然中了举人,成了“老爷”之后,胡屠户的态度立刻变得谦卑,阿谀,巴结。
就在范进乡试回家还没发榜的那几天 ,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但胡屠户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但一旦听说他的女婿中了举人,便立刻拿了四五千钱七八斤肉赶来祝贺,而态度也变得极为卑微。
范进中了举人狂喜之下竟然疯了!这个情节也淋漓尽致的反应出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畸形效应”——一篇文章定福贵,一场考试定终身,这是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范进将自己20到54岁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34年的折磨摧残,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
而范进的中举也让自己和胡屠户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开始对范进极尽阿谀:“我常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表面又好,在这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这是认识人的。想象着当年,我小女儿在家里长到30多岁,多少有钱的富裕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感觉到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给一个老爷,今天果然没有错!”
这和范进赴乡试找他借盘缠时候的极尽挖苦讽刺甚至是破口大骂形成了具有讽刺意味的对比,中了巨人的范进在胡屠户的眼里不再是“尖嘴猴腮”的穷秀才而是“品貌堂堂”的“举人老爷”了。
在范进被胡屠户一个耳光打清醒之后,回家的路上胡屠户的举动是这样的:
“范举人先头走,屠夫和邻居跟在后面。屠夫看见女婿衣裳后衣襟滚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胡屠户属于小市民阶层,除了市井的市侩,还自私自利、见钱眼开。范进得了张府老爷的银子,拿了六两多银子给他,他眼见雪花银,立刻眉开眼笑,却又不好意思立即拿走,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虚意让一让。范进一松口,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的转变,完全是因为范进身份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实质性的转变,范进的举人身份,就是他获得特权,攫取财富的资本,他也就成了人们攀附的对象
从胡屠户这个典型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世态炎凉”,也可以看到那些趋炎附势之徒的丑陋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