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武王嬴荡殒命后赵国和燕国为什么要保护嬴稷回秦继位?
优质回答:
秦武王举鼎而亡,史书记载秦武王没有儿子,于是传位给弟弟嬴稷,也就是宣太后(芈八子)的小儿子。秦武王无子,但是兄弟较多,于是兄弟之间发生了夺位之争,最终胜出者为嬴稷,故史书记载秦武王传位给嬴稷。秦武王死后,秦惠文后、秦武王后皆魏人,她们支持公子嬴壮为秦君;芈八子、魏冉、甘茂皆楚人,他们支持芈八子的长子为秦君。
秦惠文后、芈八子两党争争位,实力相差不大,芈八子稍占上风。赵武灵王为了干涉秦政,他选择支持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为秦君。赵武灵王代表的赵国实力强大,加上嬴稷是芈八子小儿子,故芈八子一党跟赵武灵王合作,共同扶持嬴稷为秦君,双方击败了惠文后一党。芈八子主政后,毒杀秦惠文王,将秦武王后赶回魏国,将秦国反叛的公子、大臣一体诛杀;又大力扶持楚系势力,最终牢牢控制住了秦国军政大权。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支持嬴稷为秦君呢?原因在于赵武灵王想控制秦国,或者暂时与秦国交好,为赵国变法提供和平环境。公子嬴壮早已成年,性格跟秦武王一样好战,他当秦君,必对赵作战。公子嬴壮的支持者是惠文后、武王后,两后皆魏人,因此嬴壮为秦君必与魏交好,与魏交好,则必取赵土,因为秦国要扩张,不取魏土则必取赵土。嬴稷年幼,赵武灵王扶其为君,最好的情况是控制秦国,好的情况是秦赵交好。
燕国当时正处在内乱之中,赵武灵王支持的公子职为燕王,正在恢复燕国实力。燕国与秦国交好,则可以利用秦国遏制齐国,同时给赵国一个天大的人情。赵武灵王为立嬴稷为秦君, 而嬴稷在燕国为人质,如果燕国不放嬴稷,则一方面得罪赵国,另一方面会得罪秦国。放了嬴稷,则燕国同时与赵国、秦国交好,为恢复实力提供了时间。因此燕国乐毅将军将嬴稷护送入赵国境内、赵国又派大将护送嬴稷归秦。
芈八子何许人也?一代政治英杰也!她为了避免赵国胁迫秦国,以嬴稷年幼为由,自己坐朝理政,让赵武灵王控制秦国的目的落空。不过秦国也有十余年没有大规模伐赵,而是将扩张方向重点放在魏国、韩国、楚国三国上。赵国借此完成了胡服骑射变法,燕国则借机完成了昭王变法。多年后燕国伐齐,秦国领头出兵,协助燕国攻破齐国,报答了燕国之情。
其他网友回答
前言:公元前307年,年仅22岁的秦武王赢荡在周举鼎绝膑而亡。因武王没有子嗣,围绕秦国王位继承问题,在秦国宗室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以惠文后为代表的大部分宗族势力,支持公子赢壮继承王位;而以惠文王生前所宠幸的芈八子及右相樗里疾、将军魏冉为代表的一部分宗亲则支持公子赢市为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一时间秦国朝堂上剑拔弩张,一场内战即将发生。
而就在此时,却传来赵国与燕国武装护送在燕国为质子的公子赢稷回国即位的消息,瞬间时原本倒向惠文后、武王后、公子壮一边的态势发生了转变。忧心忡忡的芈八子,闻迅喜极而泣,虽然公子市是自己的次子,最为八子喜欢,但公子稷是她的长子,打小便在燕国为质。此番形势下,能够被赵国、燕国武装护送回来继承王位,却也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于是八子与樗里疾、魏冉一番紧急商议后,当即决定改弦更张,拥戴公子稷为秦王,并派白起率军连夜赶往秦赵边境,急速迎回公子稷。通过八子一方的积极谋划,果断行动,公子稷终于登上了秦国的王位,既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昭襄王。
那么赵国和燕国,此番为什么共同保护赢稷回秦继位,这要从此次保送公子稷回国继位的主谋,赵武灵王赵雍说起。
一、赵武灵王静观天下局势,俟机连横邻国,免除腹背之患,准备灭亡中山。
秦武王绝膑而亡,秦国围绕王位继承权争斗不止之时,赵武灵王已通过自己在秦国的谍报人员获知了此事。于是他决定采取几年前燕国发生内乱时,自己所运用的应对方略,即刻迎接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到赵国,然后武装保送他回到秦国继承王位,由此加大赵国对强邻秦国的影响力。
然后争取秦国也似燕国一样,通过自己保送新君上位的方式,感念赵国的恩德,从而与赵国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为赵国日后吞灭中山国减少各方面的阻力。
为了吞灭中山国,武灵王赵雍可谓是费尽心机。多年来赵雍韬光养晦,基本不参与中原诸侯合纵对抗秦相张仪的连横之策,而是专心至力于分化、瓦解中山国于之交好的燕、齐两国的关系,并随时关注着天下的大势,准备伺机而动。
而眼前秦国的内乱,使赵雍仿佛感到当年燕国的情景重现,于是赵武灵王当机立断,火速派出使者前往燕国洽谈,准备迎接公子稷回国。
二、燕昭王闻讯另有所图,遂决定与赵国一道,武装护送公子稷回国。
此时的燕国,正是由当年赵雍护送的公子职执政时期,即燕昭王。昭王是燕易后所生,易后又是秦惠文王的女儿。
当时燕国经历了哙王让位于燕相子之,然后又发生了子之与燕太子平的内战。子之死后,又紧接着发生了由齐国扶持的太子平与赵国扶持的公子职的内斗,最后在秦惠文王出兵帮助下,公子职击败了太子平,迫使齐国从燕国撤军,公子职由此登上了燕国王位。
经过数年的内斗,又加齐国的入侵与破坏,中山国的侵扰,燕国已是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经过燕昭王几年的励精图治,广纳贤才,燕国正处于缓慢的复苏时期,因此也急需秦赵二强进一步的帮扶,以报当年齐国入侵之仇。
于是,当昭王听完赵国使者所带来的赵武灵王的意图后,也想借助此事与秦国加强联系,以待燕国与齐国交战时,再次得到秦国的援手,所以燕赵两国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所以,这才有了战国史上罕见的燕赵两国共同武装护送公子稷回到秦国的咄咄怪事。
三、赵国与燕国保送公子稷回国继承王位后,两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在赵国与燕国的武装护送下,芈八子,即后来的宣太后审时度势,果断迎回公子稷登上秦国王位。由于赢稷年青,缺少治理国家的实际经验,秦国朝政皆为母后宣太后及国舅魏冉所把持。
经过三年的勘乱,宣太后消灭了惠文王后及公子壮等秦国宗族势力,秦国局势趋于稳定,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而此时护送公子稷回国继位的主谋赵武灵王,却突然沉湎于怀抱吴娃的享乐时期,一时间英气大减。
几年后赵雍更是脑洞大开,居然在年仅四十的壮年时期,废黜原太子赵章,将王位传给由吴娃所生的小儿子赵何,即赵惠王,自己做起了“主父”,美其名曰自己专注于军事,而由儿子惠王处理国家日常政务。
有一次,赵雍突然心血来潮,想到西北边的邻国走上一遭,察看一下秦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一睹自己所扶持的秦王赢稷现在到底能力如何,以备将来徐徐图之。说走就走,赵雍于是化装成赵国出访秦国使团主使的随从,一路上察看秦国地理,将险要处皆绘画制與,不亦乐乎。
或许是英雄相惜,秦昭襄王在接见赵国使者完毕后,回到内宫,似有所悟。待到第二天再招赵国使者谨见时,却被赵国使者接连三日以生病为由所谢绝。猛然惊醒的昭襄王连忙派人包围赵国馆舍,才得知赵雍已出关而去,赢稷由此惊诧不已。
而赵雍此行,也是对秦国的日益强大,秦王赢稷的言谈举止印象深刻,遂放弃了对秦国的图谋,转而全力进攻中山,不久中山国灭。一年后,赵武灵王因试图另立公子章为代王,结果被困沙丘宫活活饿毙,再也没有机会与另一位即将崛起的雄主秦昭襄王一较高下。
??????反观燕昭王却在保送公子稷继位成功后,使燕国实实在在捞到了好处,险些让仇敌齐国亡国。
燕昭王通过长达近三十年的励精图治后,通过苏秦的“弱齐”之策,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赵、魏、韩、秦四国,攻伐齐国,在济西一举打败强大的齐军。
随后,乐毅率领燕军深入齐国腹地,连续攻克齐地七十二城,最后攻入齐国都城临淄,迫使齐王逃亡,掳掠齐国宗庙祭祀器物送往燕国,险些使齐国灭亡。
可惜天不遂愿,燕昭王薨逝,太子继位后猜忌乐毅,临阵换将,迫使乐毅避祸赵国。结果被田单摆出“火牛阵”,大败燕军,没能最后完成燕国的复仇大业,功败垂成。
结语:
综上所述,赵国与燕国武装护送赢稷回国继位,皆是各有打算,另有所图。正如孟子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与人之间尚且如此,国与国之间,更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纵横捭阖,争斗不息,战争不止,亘古不变。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透过历史的迷雾,你会深刻感受到历史原来如此有趣。
其他网友回答
嬴稷当时在燕国当人质,燕国护送很正常
从春秋时候起,各国之间互相派遣公子作人质就是很正常的事。很多时候为了表示臣服和有好,派太子去当人质也是常有的。当老诸侯去世后,护送太子回国继位是很正常的。这样可以和太子达成契约,在他即位后给予好处,或者两国有好往来。太子为了能即位,一般都会答应。而且拥立国也可获得好的名声,这也是很重要的。若是不拥立自己手里的人质为王,而是让其他人成了王,反倒是对自己不利。不管怎么说,燕国护送
嬴稷回国即位都是有利的,没有理由扣下他。秦国内乱对燕国也没啥好处,燕国和秦国不接壤,不能获得任何土地上的好处,还是会便宜魏国韩国等国。
赵武灵王想插手秦政
当时秦国国内也有两派,想拥立的人不一样。本来没有嬴稷的事,因为他不是嫡子,而且还在燕国作人质,不在秦国,所以他都不在候选人之列。赵国想插手秦政,拥立嬴稷就是很好的选择,只有这样嬴稷才会感激他。若是没有赵国的支持,嬴稷也当不上秦王。
谁也不能预见以后的事
要是赵国和燕国知道秦昭襄王是一位那么有作为的君主,不可能拥立他。但是历史没有如果,谁也看不到将来,燕赵二国都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当然会做了。这是名利双收的事,而且短时间内,没有非打不可的理由,秦国也不好意思出兵打赵国,毕竟是有恩于你。燕赵二国对秦国的崛起也是做了贡献的。
其他网友回答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
秦国到秦武王时已经崛起,先有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有秦惠文王任用张仪连横,再有秦武王时期问鼎中原。秦国已经成长为让东方诸侯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春秋战国时期,历来就有送子为质的传统,国君去世,质子被送回国即位的事迹很多,不过是谋求自己送回去的新君能为自己国家谋求利益。比如晋文公早点在秦国,后来在秦国护送下回国即位。齐桓公小白与其中兄也分别是在别国的护送下回国,强占君位。
燕赵两国护送嬴稷回秦自然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只能说赵国的赵武灵王为主导,而燕国作辅助。
因为秦武王去世的时候是在周王室,限于当时的通信条件,首先得到消息的赵武灵王很快与在燕作人质的赢稷的母亲宣太后取得联系。对秦国封锁消息,这样一来其他公子就错过了夺权的最佳时间,像赢壮他们就是这样。
而赵武灵王则马上派出精兵到燕去护送赢稷马不停蹄地往秦国赶,就是尽量回去争位。
为什么赵国和燕国都护送?赵国当时是赵武灵王,燕国是燕昭王,两人都是明君,而且燕昭王还是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从韩国把他护送回燕国立为燕王。所以说燕昭王要感恩赵武灵王,再有就是燕昭王之母是秦惠文王的女儿,而赢稷的父亲也是秦惠文王,这样说来,赢稷得叫燕昭王的妈妈做姐姐,燕昭王得叫赢稷叫舅舅。
燕昭王即位时秦惠文王也派出军队来帮助这个外甥稳定燕国局势,现在这情况,当然也是支持赢稷即位。
至于赵武灵王,那更是希望秦国的执政是由自己扶植,为日后西进打算。
而齐,楚这样的大国怎么不干涉?当时这两个大国正相互争斗的激烈,哪里有空来管这个事情。
所以最有空的赵武灵王于是联合燕昭王就一起护送赢稷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