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到家探亲,但次年秋天要自觉回来,后来怎么样?
优质回答:
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李世民下令将全国390名死囚犯暂时释放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后问斩。于是这些本该执行死刑的人都高高兴兴回了家。出了笼子的鸟儿还会回来吗?结果还真是意想不到。这件事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632年12月,李世民亲自到监狱审查复核刑事案件,看到有几十个死囚犯,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李世民起了怜悯之心,决定暂时不杀他们了,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年,等到明年秋天再来监狱执行死刑。然后他又下令让全国各地的死囚犯都回家待一年。于是,全国共有390年死囚犯登记回了家。
之后李世民给了他们充分的信任,并没有派人进行监督。到了633年的九月,390年死囚犯在没有人催促、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全部如期到了监狱等待死亡。李世民看到后大为感动,于是全部赦免了他们。
这就是著名的“四百囚徒归狱案”,李世民用他的仁德感化了近四百名囚徒,为此白居易还有诗句“怨女三千出后宫,四百囚徒来归狱”来歌颂贞观之治,国富民强,天下太平,路不拾遗,李世民法治与仁德并行,犯罪率相对来说很低。但李世民释放囚徒这件事,却不能完全用仁德来解释,要知道当时户籍制度和连坐制度是很完善的,想闯边关更不可能,大唐毕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你犯了错还能跑到别的国家,还能遇到孟尝君那样的礼贤下士之人好吃好喝的供着你。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本质上已经划分成了很多个诸侯国,天下是处于分裂状态的,而大唐则是统一的,有严格的边关制度,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也就是说这些囚徒根本逃无可逃,而且一旦逃跑,其宗族亲戚是会被株连的,所以这些囚犯不用人催促就会自动回来。
当然,欧阳修直接认为这就是一场骗局,都是套路。“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在生的诱惑面前,即便是君子都很难无动于衷,难道这些十恶不赦之人就会如此不畏惧死亡吗?李世民如果真的能靠仁德在一天之内感化死囚犯,那他皇帝做了六年为何还会出现死囚犯?所以欧阳修在《纵囚论》中指出这就是一场骗局,实际上上下已经达成了一种交易,这些死囚犯事先就知道李世民会赦免他们,所以他们会如约回来走一个过场。这样李世民得到了贤名,而死囚犯获得了赦免。倘若这真是一场政治作秀也很好理解,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身上永远的污点,无论他怎样的文治武功,他的皇位都是通过诛杀太子李建成才得到的,而他特别在意自己在后世的形象,所以他希望通过一场场政治作秀让人们淡忘他身上的污点,而始终认为他是一个明君。比如628年生吞蝗虫事件,把后宫三千宫女(应为李渊的后宫)放回家事件,以及632年这个放归四百囚徒事件。
政治作秀之外,他还试图让史官修改史书。当然,毋庸置疑的是,李世民确实是一代明君,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太平盛世。
其他网友回答
全世界都欠李世民一个小金人!这场“义释死囚”的旷古罕见大作秀,剧本构思精妙、表演无懈可击,简直就是后现代主义舞台剧的教科书!而作为集导演、编剧、主演于一身的李世民,也由此成为中国戏剧史上无法超越的大宗师!
这幕戏剧的背景是这样的:李世民杀兄弟逼老爸,成功登上皇位。他不希望自己永远背负上面所说的污点,所以极端渴望成为超越古人的圣明君主,以此来证明自己当皇帝的合法性。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李世民玩命儿般的工作,没过几年就出现了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盛世。
但李世民毕竟不同凡响,身为策划大师兼品宣高手,他深知如果要想让自己“圣君”的美名流传千古,就一定需要颠覆人性的、极度震撼的、旷古未有的个案来背书,他将以此来证明自己不仅是治国理政的高手,更是中国戏剧史上不世出的奇才!
于是就发生了千百年来迂腐文人和权术高手们赞不绝口的经典传奇:贞观六年腊月,皇帝亲临监狱探望死囚,那一张张写满绝望的脸,那一个个思念亲人的眼神,无不让仁慈的皇帝陛下动容。皇帝决定放他们回家去和亲人团聚,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享受家的温暖。同时,皇帝陛下和三百九十名死囚约定好,第二年秋天他们必须主动返回接受死刑。
死囚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位仁慈圣明的君主而雀跃,他们各自奔赴家乡,与父母妻子儿女们度过了最后一年温馨时光,最后为了不辜负伟大而仁慈的陛下,他们在约定好的日子全都赶回了京城,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皇帝陛下见到死囚们按约定赶回来就死,同样激动不已:你们都是讲诚信的人,并已经用行动证明了改造成果,所以我决定赦免你们的死刑!
一个主角和三百九十名配角,用扎实的演技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大戏。作为主角,李世民的片酬比较高,他获得了千古圣君的美名,而配角们的报酬也比较丰厚,他们获得了新生,真可谓是皆大欢喜!
从此后,“义释死囚”这出戏就成了李世民的招牌,要说起天下大治、皇帝和老百姓心连心的事迹,那就不能不提这段戏码,李世民可以说是赚足了彩头,后来白居易就曾深情地写诗歌颂李世民: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后一句说的就是这件事,而前一句“怨女三千出后宫”,则是李大师的又一次经典策划案了:他让三千后宫女子回家嫁人,同样尽显仁慈胸怀。只是我不知道,放回家的有三千,留在宫中坐看“宫花寂寞红”的,还有多少人?
其实历史上很多人都看出来,李世民此举是沽名钓誉的作秀,但大家基本都心照不宣的选择沉默或者颂扬,只有欧阳修实在看不下去了,提笔写了一篇《纵囚论》,揭开了李世民的面具。欧阳修说: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欧阳修清醒地认识到,李世民之所以放这些死囚回家探亲,就是笃定他们一定会回来,不然他们又能去哪里呢?如果跑了就不怕连累家人吗?死囚们之所以回来就死,是因为他们也在揣摩皇帝的心理,知道自己配合皇帝演戏肯定会有片酬,能够获得新生。所以欧阳修说:我看到的仅仅是皇帝和死囚们互相揣摩上演了一出求名的戏!
欧阳老先生说得何其深刻啊,但我想说的是,出发点虽然不纯洁,却并不妨碍李世民在戏剧表演方面的成就,他如果写一本《论演员的自我修养》,肯定大卖!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其他网友回答
李世民放死囚回家探亲这事千真万确,也在历史上赢得了好评,史书对此事评价很高,大致就是说李世民有一日心情大好,不知怎么的就想要去监狱中看看,长安城的监狱中关押了四面八方的犯人,其中有三百九十名死囚,李世民便随机找了几个谈话,大致就是看看,现在外面虽然是盛世,但是牢中会不会有人被冤枉下狱。
古人都是非常重视死囚的,正常情况下来说,一个人被定为死刑要层层审核,最终确定下来才会定罪,这些犯人们全部表示自己真的是触犯了法律,最该当死,并且都表示自己后悔了。李世民非常开心,然后对这些人说,我放你们回家过一个春节,秋收之后你们回来,这些囚犯们非常的高兴,第二年也全都回来了。
清点人数之后,李世民发现一个都没少,李世民心情很好将他们全部赦免。事情的来龙去脉大概就是这样。那么这件事真的是偶然事件吗?当然不是,准确的说这些都是李世民精心策划的,换成谁也不会轻易的放死囚出去。
这件事被记录进了历史,同时这件事也让李世民的声望更上一层楼,更加得民心。其实在古代死囚被放回去,他们第二年肯定是会回来的,无论是愿意与否。假如说不回来,死囚又能往哪里躲呢?古代每个地方的人数都是有严格统计的,假如说他逃去了其他地方,那个地方突然多了一个陌生人,会立即被盘查。
他回家之后,地方父母官也会得知这件事,肯定会一直观察他的动向,想跑都没法跑。这也是李世民敢做这件事的原因之一,俘获民心才是李世民要的效果,同时在史书上也会有高度评价,古代皇帝是非常重视史书对自己的评价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人问,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到家探亲,但次年秋天要自觉回来,后来怎么样?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史书上,有文人曾用这样一句诗来歌颂李世民的仁义:“三千怨女出宫门,四百死囚归狱来”。说的是,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将三千个人老珠黄的宫女全部放出宫,让她们能够回家安享晚年。同时,他还让四百名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全部回家过了一个年,后来这四百个人都非常自觉的回来接受死刑,李世民看到他们都悔过自新,于是就把他们全部无罪释放。
无数的历史学者和文人墨客,对此大赞特赞,就连现在的我们在读到这段历史时,虽然也知道李世民有做秀成分在里面,但内心也不免会觉得李世民的确配得上一代明君。但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谎言千遍就成真理。
换句话说,这种做秀,根本就经不起逻辑推敲。首先,三千个人老珠黄的宫女被放出宫,那又有多少个年轻美貌的宫女补充进宫里面来呢?御用文人和官员显然不会提这个事情。
其次,至于所谓的四百死囚归狱来,就更加扯淡。因为,不管在任何朝代,一般只有大奸大恶、或者罪大恶极的人才会被判死刑,虽然其中肯定会有部分冤假错案,但绝大部分肯定是罪有应得。
这些大奸大恶和罪大恶极之人,会因为统治者一个极小的把戏,就全部洗心革面悔过自新?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不会相信,而既然大家都不相信,那你们凭什么觉得李世民会傻乎乎的相信他们已经悔过自新?
通过这个故事成功塑造了李世民的仁义君主形象,比周文王画地为牢还要仁义,达成儒家、帝王的双赢局面!那么被这390名死囚杀害或者伤害的无辜之人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他们没有话语权,因为儒家从来不会深究悲剧的,他们只讲高大上的仁义忠孝!
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囚回家,并约定来年秋天回来领刑受死,这些死囚为什么会配合呢?因为你不配合的话就立马会死,大不了390名死囚记载成389名死囚。为什么死囚们都按期回来了呢?
因为李世民安排了千牛卫、梅花内卫监视控制死囚们,每个死囚有三名千牛卫看管,以保证他们按时归来。同时千牛卫还计算好了路程日期,先后陆续出发,确保全国各地的死囚们能同一天到达长安城。
如果画地为牢、仁义感化可以杜绝所有罪犯,那么后世帝王就没有必要设置监狱、警察、酷刑了。因此李世民与死囚相约的故事只能当故事听,不能引为治国法则,否则国家就乱了,罪犯就更加猖獗了!儒家的崇高理想可以听听,也可以说说,但是万万不能做,画地为牢是法治的大敌,纵容罪犯就是欺负良善!
更重要的是,如果李世民因此将这些死刑犯全部无罪释放,那这对受害者何受害者的家属公平吗?我们假设自己是受害者或者受害者的家属,自己或者自己亲人的财产、肉体、生命曾因这些死刑犯而受到巨大伤害,本来自己的冤屈是可以得雪的,结果只因为皇帝要做一次秀,这些罪犯堂而皇之的都被无罪释放了!这还有天理吗?
这些人回去后,难免会更加有恃无恐和嚣张跋扈,这对受害者公平吗?而且,这些人本是罪大恶极的死刑犯,结果因为皇帝要做秀,就全部无罪释放,那么,那些罪行较轻的,没有够着死刑的人,则因为皇帝没有拿他们作秀,所以就只能继续接受法律的惩罚。这又叫什么司法?
换做你是执政官,你会干这种事情吗?事实上,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即便真要做秀,也不至于做这种愚蠢的事情,因为这种事情做出来,那简直就是脑子进水,不仅丝毫不能体现出仁义之君的风范,反而更像是昏君做派。
所以,所谓的四百死囚归狱来,其实只是当时御用文人和官员对李世民肉麻的吹捧。当然,谎言千遍成真理,时间一长,自然也就很少有人对此提出现实的质疑。
其他网友回答
后来这390名死囚都主动回来了。
然后,李世民龙颜大悦,都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但这样的记载,是在粉饰太平。
即便真有此事,也不值得夸耀。
原因有三:
一,“纵囚”是李世民一手导演的“政治行为秀”,试图挽回自己“杀兄夺位”的政治声誉,树立仁义恩德的明君形象。
但李世民是一个可信的人吗?
杀死兄弟,逼父退位。
这还不过瘾,他继续杀,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的儿子。
这还不算完,还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
这还不算完,他还把李元吉的老婆纳为己有。
假设因政治斗争,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自己的政敌,即便对方是亲兄弟,但仍尚可理解的话,
那么,对至亲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这样的人,仁义吗?可信吗?
即便后来的武则天,其诛除政敌手段不可不谓之酷烈,
但她杀了萧淑妃后,对她的儿子和女儿,也只是圈禁,也没有赶尽杀绝呀!
你可能会说,那可是唐高宗李治的亲儿子和亲女儿呀,她武则天不投鼠忌器呀?
不错,但李渊可是亲自求过李世民,让他不要杀自己的亲孙子们呀?
然而,越求情,李世民杀的越快,杀的越净!
李世民:建成兄弟,死囚“可纵可活”,但你得死,还得灭门!
二,如果“纵囚”是真有其事,那就更不能相信了!
因为:事出反常必有妖,“连坐制度”是把刀。
纵囚回家,到期不归,那可不是死囚一个人的事,那可是要连坐全家的。
所以,即便死囚真的全部自动回到牢房,那也是:
不是死囚不怕死,而是害怕全家死;
不是太宗太仁义,而是法律太严酷!
那就不证自明了:
死囚回归,不是受了太宗的仁义感召,而恰恰是有摄于法律的严酷。
因此:
纵囚,则李世民不应该!
囚归,则李世民无功劳!
赦囚,则李世民有责任!
陛下:死囚万不可纵呀,他们阴险歹毒,罪大恶极……
三,欧阳修早在宋朝就对“纵囚”这件事提出过严肃的质疑。
为此,他还写了一篇《纵囚论》,书中提出了两个论点,认为这从头至尾,就是李世民自导自演的一场骗局,充其量就是一场“政治行为秀”而已。
一是,他估计是李世民指示了相关官员,给死囚们有所暗示,只要他们全部主动回归,使得天下人感受到了天子的功德无量,那就会赦免他们的死罪。否则,若逃匿,则斩杀全家!
二是,他估计是李世民暗中指示刑部官员,每个死囚都有人全程跟踪监视,根本没有逃跑的余地。否则,若监视者不作为,破坏了天子的“计划和运作”,则监视者也要被处死!
欧阳修认为,如此一来,“纵囚、囚归、赦囚”,整个流程,都是李世民精心计划好的一部“捉放曹”而已。
整个事件,显示的而不是李世民的恩德和威仪,恰恰暴露了李世民的心机和虚伪!
欧阳修:太宗,“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哇!
六福雅士评曰:
杀兄弟,以显示自己的“正义”?
纵死囚,以显示自己的“仁义”?
还是:
杀死囚,以显示自己的“正义”?
纵兄弟,以显示自己的“仁义”?
这能自圆其说吗?
这不是“不攻自破”吗?
天子一句话,即便危险极大,死囚亦可纵;
天子再句话,即便罪大恶极,死罪亦可免。
其人治乎?
其法治乎?
这样做:
是要彰显天子的恩德和仁义著于四海乎?
还是暴露了天子因“杀兄夺位”,自感惶恐,便试图挽回声誉,树立一个“仁君”的形象乎?
真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
关注我,六福雅士。咀嚼历史,品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