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2020年,教育培训行业该做哪些准备?
优质回答:
2020年的培训学校面临的挑战应该很大。疫情直接影响了春季招生,也有可能会波及到暑假招生。我认为以下几点的准备还是要有。
一、政策的影响会很大。
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所谓的小学和初中,随着2020年的“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政策落地。小升初的培训热肯定会减退。
5月8日教育部出台了进一步减负的措施,民办教育的超前教学也明令禁止。
所以这两个红线不要踩。要做好调整教材的准备。
二、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依法办学很有必要。所以还是要积极地去申报办学许可证。
三、2020年的情况特殊,前半年培训学校基本无盈利,下半年任务就是存活下来,切勿在这个时期为了盈利盲目涨价,这样有可能流失的生源更多。
四、经济疲软,家长报名的积极性肯定会有所影响,那就必须推出质量更高的精品课,让学生要学有所获,所以要做好狠抓教学质量的准备。多点儿真诚,少点儿套路,才能留住生源。
五、疫情后,培训学校老师积极性和离职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还要做好稳定教师队伍的工作。
对于文化课的培训来说,就是抓质量,让学生和家长看到效果。切勿冒进,存活下来就行。正好利用这段时间,积累口碑。
当然艺术类的培训面临的问题会更严重,特长生招生基本已经取消,相比文化课,艺术类的培训费有可能更贵,很多普通家长未必能够承担,生源流失是肯定的。只能做好长期应战的准备,先维持下来比较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我自己的经验是,做好教学和服务是重中之重。光有教学实力,成绩上来了,学生不喜欢一样不会续班。光做服务,孩子和家长再喜欢,没有成绩说话一样续不了班。总之,情商和智商要双在线。
其他网友回答
受疫情影响很多教育培训行业的工作者都受到了极大的压力,那么疫情期间教育培训行业什么时候才能复工呢?4月7日,杭州市政府发布《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复工复课工作方案》,方案指出校外培训机构要高度重视复课前后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建立健全防疫物资保障工作机制,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需求和机构规模,配备充足的防护口罩、消毒液、红外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用品;做好发热患者“临时隔离”方案。
教育培训行业什么时候复工
据了解,目前杭州市已经发布了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复工复课工作方案(注意,此处所指的校外培训机构,是经教育行政部门许可,并在民政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机构编制部门登记注册的文化教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其中,还包括了90%机构复课前的准备,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复课时间不得早于中小学校开学时间,具体复课时间按省教育厅、市政府有关部署执行。
2020年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分析
教育培训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在大中城市学生当中,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课外辅导,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教育培训行业可以分为体制内公立教育和体制外培训机构两大类,其中体制外市场化的教育培训机构包括 K12 辅导、婴幼儿教育、兴趣辅导等,合计所占市场规模为8700亿元,占比 52.80%,是整个教育培训最主要组成部分。
教育培训领域的广阔市场和丰厚利润,使得西方国家加紧了进军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步伐。
教育培训行业的大环境
当前中国培训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培训机构呈爆发性增长。中国培训业正在走向建设品牌的道路。培训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实力”、“规范”正成为市场淘汰法则的新标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培训机构被淘汰出局,培训机构出现了“集中化”“巨头化”的趋势。
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教育培训产业市值空间非常巨大。从宏观上讲,中国教育培训产业的总需求达到1.8万亿元,除去正规的学校教育(大约占 60%,折合 1.08 万亿)之后,市场化培训需求达到7200亿元。7200亿元的需求可以滋养一个庞大的社会培训市场,未来市场上将会出现 1-2家年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超级培训企业,另外,还会产生5-8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中型培训企业,以及3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上市公司。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导致各大企业纷纷裁员,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各项职业培训进行充电,企业也开始渐渐重视与加强员工培训。中国培训市场将迎来庞大的消费需求。
除此之外,未来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而金融危机却使得用工岗位缩减,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拥有绝对的优势,这些毕业生会选择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这也为教育培训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具体的讲,未来的培训市场将从目前的培训师导向走向更加以参训学员为中心,培训的侧重点将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最终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将形 成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寻求培训相关的解决方案。
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案例
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领域就投融资案例数来看,获得投资最多的细分领域为职业教育,为67起,占整个上半年度投融资案例数的22.1%,其次是K12教育(52起)、兴趣教育(45起)、学前教育(39起)、语言学习(27起),融资案例数占比分别为17.2%、14.9%、12.9%和8.6%,前五个细分领域融资案例数总共占教育行业全部融资案例的75.6%。所以此五个细分领域投融资活动相对较活跃,高等教育、出国留学、教育信息化等领域占比较小,活跃度相对较低,获取融资的能力较弱。
从投融资金额来看,学前教育和K12教育投融资金额都在40亿人民币以上,占比分别为26.8%和25.8%,远高于其他领域,其次是职业教育和语言学习,占比分别为15.7%和14.6%。值得一提的是,学前教育方面金额占比较大主要是宝宝树30亿D轮融资的原因。
我国教育培训企业融资情况非常普遍,且外资是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融资主力,这个原因是双方面需求造成的,一是教育培训机构本身需要快速发展就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融资这一快速获得资金的手段自然是受到青睐的;二则投资者也是普遍看好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特别实在在线教育出现以后,更加热衷于在教育培训行业融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回报丰厚可能性非常大的投资。
好的一面在于充实了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的资金储备,加快了教育培训行业的飞速发展,极大的缩短了行业的发展时间。
其他网友回答
2020年教育培训行业还是个好生意吗?笔者从预备金、精细化服务、边际成本等运营版块做分析,帮助投资人厘清健康的机构必备因素。
做教育要有预备金,具备永续经营的理念
大陆的企业有个怪象,会计上亏损的公司可以继续存在,而且亏损有的达上千亿;投资人官司缠身也不见得失去自由,依然到处去演讲,债权人无处可告,像2019年的韦博事件,以及类似事件也都没有后续的报道。
这里要提一下台企和陆企的差异,在台企的经营理念中常会有4个字「永续经营」。台企的脚步较慢,稳实稳打,真正实现利润才会去做扩张市场的想法;人才的流动性不高,因为地方小机会也不多,在这样的氛围及背景下,即使现在台湾少子化冲击教育培训行业,但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因为倒闭而求偿的事件。反观大陆的培训机构,跑路的事件频发,家长对机构有需求又不完全信任,这样的矛盾一直存在着。
作为教育行业大部分投资人的心态究竟怎样?笔者过去做加盟的工作中,都以为做教育很简单,是蓝海,孩子多,投个200-300万就好,甚至还有几十万的。笔者知道存在风险,于是规定投资人至少要准备500万现金,其中100-200万是预备资金;如果遇到像现在疫情一样,没有招生就是动用预备金来付工资房租等。当时很多投资人都无法接受,但做教育和一般产业不一样,教育担负的社会责任更重,如果你投入了教育行业,就是一条不归路,因为孩子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
很多投资人心里不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所以说实在的,这些投资教育的人面临现在困境,付不出工资房租,没有预备金的心态就是不对的。
有机构说这个时期要保持现金流,要巩固好团队等,但是没有招生哪来现金流?没有现金哪来付工资?没工资怎么弄好团队?那为什么一开始不建议要准备预备金呢?当然,也有些投资人很有自己的想法,建议运营市场怎么做?投资人永远告诉你都做了但没有用,所有生意有可能都像石头丟池塘一样,一丟就有水花?
如果投资人心态还是不变,笔者奉劝这些人现在就赶快退出,现在退出是最适合,提早止损。教育是国家根本,别再害下一代,让有信念者进来,教育不适合资本化;如果教育完全是商业的思维去做,各位可以去想想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像现在的线上教育,怎能去替代线下呢?线上是解决优质师资,城乡差距的方法及手段,而非教育的本质。预测,未来线上教育又会重新有大批投资人进来。然后又一个轮回。
回归教育本质:
做好精细化服务,减少边际成本
笔者也是为人父母,小孩也上过培训班,培训班说收多少钱就多少钱,从来不会有集体来争取学费优惠。笔者在担任陆企培训机构校长,课是家长想让孩子上,而且有效果,但还是遇到过无数次家长在续费升班时要优惠(争取到午夜12点)当然也有行政区的差异,有信念的投资人校长,想找好老师,在价格上又想亲民,家长方面都认为培训机构赚钱,但倒闭的特别多,在这样彼此不信任的基础上,导致恶性循环。
事实上,培训机构运营不善,身为家长也是需要负点责任,明明服务是孩子,家长也要服务,要给地方坐,认为理所当然,增加了机构运营困难。另外家长对公立学校与私人培训机构两种态度,我个人认为私人培训机构的老师以比例来说,优秀的会比公立的多。
为什么?为了提升品牌及竞争力,需要不断的学习上进,公立老师需要嘛?我一些机构老师想考公立学校,为的就是一份轻松,一份被家长的尊重,可以周休二日,反观培训机构老师,假日上课,晚上上课,白天上班教学研究,这些都是需要健全的企业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这些老师也只是需要家长们的肯定,实际行动的肯定!
然而教育,许多家长还是想抱着便宜又大碗的心态。难道不觉得教育和医疗同等重要嘛?看病能便宜一点嘛?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们应也是教育培训行业肃清的重要推手之一,是非观念正确,对机构选择正确,并且支持它,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大的帮助。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我们应该服务的对象。
最近听到做保险业的朋友,有个客户在年前规划想大赚一笔,身上仅有的50万现金,每月房租12万,海鲜进货30万,又付了8万定金提车,遇到疫情,货出不去转现,定金也拿不回,自己还有其他债务,就自杀了。身上没有留生活预备金,连命都赔了进去了。
诚心建议在教育培训界的投资人们,如果您没有信念,抱着做做看的心态,请直接退出市场,因为未来更严峻,你的损失会越来越大;如果您对教育怀抱坚定信念,但运营不是很理想的状态下,就要努力打造好团队,选择合拍的合作伙伴。
2019年托育政策刚出来,许多声称托育专业机构及专家突然出来,想搭乘托育发展快车,各位想做托育的投资人想一下,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吸引人才?对某些行为能不断坚持下去?是否对教育有着坚忍不拔的信念?不会怨天尤人?任何教育相关产业绝对不是您想的快速获利,而是一点一滴辛苦累积而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分析目标人群的消费水平,教育观念。然后明确好自己需要做的规模,是培训班还是做培训公司。其次,培训场所设在哪里,装修,所需桌椅及办公用品。再次,就是根据培训规模招聘人员,规模小自己做也行。最后,招生,通过宣传等方式让目标人群知道你,了解你,然后开展试听课等活动,慢慢的就可以打响知名度,生源也会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