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记一位老师与他的课件)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心无旁骛学数学”——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记一位老师与他的课件史上最长寒假,我也算是在潜心研究“几何画板”,这是一个适用于数学分析、平面几何、函数作图的教学软件。近日,细致反思了这几年对几何画板(以下称画板)的林林总总,从初识、成长,再回归教学,自己第一次费尽心力地思考与梳理,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新晋画板老师一些帮助,因为自身水平有限,在此难免班门弄斧,不到之处,还望海涵。【初识画板】
三年前,我见过两次画板,一次是历史老师外派学习后,给我们展示了画板边边角角的构造,我没有在意。另一次,我们组长用画板课件上了一次公开课,我真正见识了画板的威力。从那开始,就决定学画板了。
在那之前,我上课也很少用ppt 。对那玩意有偏见,为什么呢?ppt演示课件时,点一下,一定会切换到下一个动作或者页面,若要自由反复显示,需要麻烦的设置。与我而言,ppt只是一个高级小黑板。它做不到黑板粉笔那样,一遍点、一遍讲、一遍画,而学生是需要看着老师的手一边点、一边画的那个动作,去理解知识的,ppt不给老师写和画的机会,就被切换掉了!画板可以!我可以对着画板肆意指指点点,永远不用担心多按了一下,这是我决心学画板的第一个目的。这点皮皮毛毛的原因,我就已经十分喜欢画板了,更不要说,画板背后更强大更威武更逆天的功能了。【糟心的学习历程】最开始,我并不指望自己能做课件,只为了将ppt课件转化在画板上,只为了上课时能对着图形狂点,反复点,来来回回地点。最开始的构图,是历史老师教给我的方法,做一个正方形,要八步。做线段,做垂线,做圆,找交点,做圆,找交点,作线段……其实最快的办法只要两三步。那拙劣的方法,一用就是一年!最最开始的时候,完全对着屏幕瞎点,能点的就多点点,能看懂的就多试试。那一年,在漆黑的夜里摸着石头过河,太糟心了……18-19学年,我下决心要研发一套九年级课件,过程相当痛苦,不出所料,十分粗糙,零零散散地堆放着,并没有做成。庆幸的是,尽管再粗糙,也做到了每节课都做课件,无论多还是少,总算坚持了下来。19-20学年,我有幸加入了画板研究团队。看到了成版成套的工具、脚本文件,这翻翻,那看看,就像进了玩具店的孩子。群里有国家级名师,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个个都是画板高手。难能可贵的是,群里每天都探讨画板问题,提问、尝试、交流、改进,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这里,缘分啊!!难得啊!!冠状病毒,国难当前,这里就成了我心灵的避风港,忘记内心的恐慌和疑虑,一心扑在学习课件上。最近三个月,我开始闭关修炼。过去学课件是盯着教程,看一眼,做一步。在闭关时,闷头自己想,强制自己不看答案,力争将之前所学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做家务带孩子时,思考制作思路,每晚11点,开电脑操作!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诸多画板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收获真是挺大的。【为什么要学?】学习画板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有没有用?到底利弊几何?从最初的零基础,到现在的初段水平,我会冷不丁地问问自己,自己的观点也在不断变化,是一个否定——肯定——再否定的过程。这几年,有多少课件,是我绞尽脑汁,熬心熬力做出来,只是为了让学生多看一眼,或者多深情地看一眼,如果学生们在最后能发自内心地“嗷~~~~”一嗓子,就是我最大的满足。说实话,我的白粉笔时代,带得成绩也不算差,到当下的画板时代,成绩也没见多好。侧面说明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对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能起着决定作用。从教师层面而言,画板的使用,只是教学活动中一项辅助工具,就像游戏里开启助攻光环的辅助角色。我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老师的形象、声音、语言表达方式等基本素养,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与剖析,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跟踪,对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等,都可能左右着我们的教学效果。听这么一说,用不用画板并没有差别,自然也不是这样,接下来从3个方面谈谈画板给我现在的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
1、动态演示画板可以实现图形的各种变换,如平移、旋转、缩放、翻折。图形变换的生成机制,恰恰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挠头点,也就成为了老师的痛点。画板清晰地展示图形变化,仿佛是拿着参考答案去学习,孩子们会忽略对知识点的理解,会丧失原本属于“猜想”给我们带来的那种体验。实际是这样吗?不是的!!!我自然知道,画板是我的题之重器,突破法门,怎能随意示以学生,展不展示?什么时候展示?展示到何种程度?由我这个课堂主导者来决定,我同样可以在课堂上实现猜想的过程。猜想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是猜想结果正确与否更重要!也许学生的猜想只适用于甲类情况,乙类被忽略了,我们带着错误的猜想结果学习下去,那就相当于定时炸弹。画板课件是电脑根据指令生成,又甲又乙的情况不可能出现,直接验证猜想正确与否。如果学生的猜想验证正确,就会在大脑里存下这张正确的照片,以备后续提取使用。
使用画板,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次陕西中考14题定弦定角专题训练中,某学霸说:“这个题,我看到了这个直角,我想如果老师用几何画板的话,这个直角顶点的运动轨迹应该是一个圆……”从此,我上课也会问,如果是画板的话,图形应该长什么样子?它会去哪里?它会怎么变?画板给孩子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考方向。在智力因素的影响下,画板课件对不同学生产生的反馈也是不同的。学渣看到了这个图很好玩,这个变换让他觉得很神奇,学霸仿佛能看到动画演示背后的故事。总之,有生命的图形也让课堂充满着活力。最典型的是陕西中考压轴题的训练,记得第一年带初三,压轴题我不讲,一是我不会,二是讲了孩子们也不会。第三年,我做出了唬住孩子们的课件,全班同学一起深入地学习压轴题,学困生看热闹,学优生看门道。大家其乐融融,各取所需,一节课至少讲三个25题。画板缩短了孩子们的思维停滞,反应时间,从一个环节快速地切换到下一个难点。有些孩子,真心需要画板的帮助……2、随机性与精确性因为画板可以精准地度量长度、角度,可以生成随机的数字。这两个特性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教法,举例如下:随机点名器,按一个按钮,自动跳动,再按停止,选中名字。轻轻松松,就实现了全班同学一片人心惶惶,逼迫大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公平公正地给每个孩子相同的机会展示。找点游戏,坐标数据的随机跳动,其对应点也在跳动,请讲台上的同学迅速找到正确的点。调节跳动的速度,增加游戏难度,我早早闷声走出教室,这个游戏一直到语文课才停止……在《用频率估计概率》中,课本设计是以50个人的生日为一组,寻找有没有两人的生日相同,这样的活动至少50组!暂不说找相同生日要费多少时间,将一组50人生日展示到黑板上,就得占去多少时间!这个环节实力坑师啊。有了画板,玩得简直不亦乐乎,鼠标点下,随机生成一组50人生日,大家直接找,再点一下,再找,找上几次,大家发现,几乎每次都能找到生日相同的两个人,简直太神奇了,课本预设的效果就这样达到了。否则,我们还在调查七大姑八大姨的生日呢……诸如此类,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二次函数在图形上的应用、随机出题器等等。画板课件的制作,确确实实帮助了孩子们有效、深刻的理解知识点,帮助老师高效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3、深挖教材、习题。前两点说的课堂教学,这一条想谈谈画板对教师备课的影响。教师在制作画板课件的过程,就是对教材、习题深入研究的过程。制作一个习题课件,不仅仅需要算出答案,更要梳理出图形的来龙去脉。在这过程中,通过对参数的改变,会得到新的认识。将本身的静点问题,转化为动点问题,再将动点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类似的过程,我常有体会,仿佛就看到了一个综合压轴题是如何从第一问衍生出第二问、第三问的。举个栗子,有位上海老师询问我下面这个题怎么做?这个普通的填空题,我先后想出了三种方式构图。题目中所示存在一个动点,其实是骗人的,这个题就是静点题,利用相似算线段长度。静点图做好后,那动点应该怎么做呢?我给他分享了第二种构图方式,将F点设置成动点,做出我们想要的翻折效果,利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构造了图形。此刻,在图形生成的过程中,我俩绝不仅仅只看到题目中BF的长度,肯定会看到A’B’+B’C≥A’C!习题的背后是不是就让我们挖出了点猫腻呢?之后,我们又探讨第三种方法, F点在运动的过程中,点H会随之在折线FC-CD上运动,如此,这个题值得深挖的就多了。CH、GD的大小如何变化?与CF是否存在一定数量关系?紫色图形和蓝色图形这个阴影面积如何变化……
学习几何画板,贵在坚持。很多老师早早地走在我的前面,或是做出我触不可及的工具,或是生成实用性极强的课件。在这条路上,有前辈、高手前方带路,也有志同道合的袍泽携手共进。每每想到,自己是在和祖国各地的老师们一起讨论教学,亦是一件颇为美妙的事情。
这一次,美美地絮叨一回,仅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可能有诸多不适的地方,希望大家海涵。也许这条静静的路才是适合的,我也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感谢画板群,感谢一起携手并进的老师们,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学生们、家长们、朋友们。
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感谢你从这里路过,更感谢你能关注一下,来来回回地路过。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