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卫哪集出现 雍正王朝李卫见到雍正大哭

网友提问:

《雍正王朝》尾段剧情中宝亲王为什么不敢处理李卫?

优质回答:

题目中说的是宝亲王而不是说乾隆皇帝,说明问的是在乾隆皇帝还没有即位之前,也就是雍正时期。宝亲王弘历在康熙在位的时候就很受宠,有传闻雍正能够在“九龙夺嫡”中胜出即位,和康熙喜欢弘历有点关系。而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亲王为什么不敢动李卫那。李卫家里在当时还是有钱的,可是李卫偏偏又不喜欢读书。康熙年间,他家里人想他有出息,就花钱给他买了个员外郎的官做。从此李卫正式步入官场,虽然李卫没学问,但是脑瓜子好使,属实是块当官的料。在康熙年间就曾得到康熙爷的褒奖。李卫不仅脑瓜子好使,而且眼光好,在“九龙夺嫡”的时候,就知道站位雍正。所以在雍正即位以后就开始重用李卫。李卫在稽查私盐,管理河道等重大事情上都有出色的表现。雍正帝对于这样的人才也是欢喜得不得了。李卫的官也就从云南盐驿道坐火箭一般的升迁。仅仅五年就坐到浙江总督兼巡抚。在清朝,总督有军权管理多个省,巡抚管一个省的民政。李卫当时可谓是军政民政一手抓的封疆大吏,雍正爷身边一等一的红人。 最红的时候,李卫做到两江总督管理四省军政。虽然宝亲王弘历也很受宠,但对于这样深受雍正喜欢的,并拥有军权的李卫,他也要敬畏三分的。李卫在为官期间也是非常的清廉,也没有什么重大过错,让宝亲王想要处理他。

李卫虽然一开始官是买来的,并且没什么文化。但是他一生为了正直,为官清廉,一生为国家着想。从康熙到乾隆历经三朝,对国家做了不小的贡献。在他死后,乾隆(也就是没有即位前的宝亲王)以总督的规格厚葬了他,并且赐了他谥号,以此表示对他一生贡献的肯定。

其他网友回答

领导是否处理一个人,不完全在于这个人做过什么,而在于处置过后的利弊得失。员工犯小错,略施惩戒即可。《雍正王朝》中,李卫私自跑到刑部大牢,违反纪律,殴打曾静,弘历看到后处理刑部官员却放过李卫,同样是出于利弊权衡。

李卫打曾静的行为,虽不合规,但在道义上没毛病

剧中,曾静是个小知识分子,因多次考试不中而心有怨言,于是,他到处煽风点火,抹黑雍正,传播道听途说的“假消息”,甚至策动岳钟琪造反。后来,这事闹大了,但大清上下居然没人肯接手这个案子。这下雍正就伤心了,到处找人吐苦水,先找弘昼,弘昼不敢碰;又找李卫,李卫出马,替雍正出了一口气。

也就是说,李卫的行为,得到过雍正的“暗示”。按照常理,弘历他爸被人喷,最应该站出来出头的是弘历。你自己作壁上观,人家充当你爸的打手,你总不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卸磨杀驴吧。何况,如果处置了李卫,容易引起其局外人的猜疑。外人心里就会嘀咕,李卫打曾静有错,是不是曾静没罪,难道曾静说的是真的。

曾静的所作所为,按照《大清律例》判处,最少也是弃市街头,他被打完全是咎由自取。他说雍正篡位弑君,言下之意就是雍正的合法性有问题,这也就间接动摇了弘历继位的合法性;他把雍正抹得越黑,弘历也跟着越没面子。所以,弘历对曾静也会不满,只是出于其他目的而没有出面,李卫打曾静,也算帮弘历出气。自家的“狗儿”,何必太计较

李卫原本只是扬州街头的叫花子,得蒙雍正栽培,才一步步成为封疆大吏。从关系上来说,雍正是李卫的主,弘历也是李卫的少主人。

长久以来,李卫都对雍正忠心耿耿,即使偶有小毛病,雍正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这次打了曾静,雍正心里不晓得多开心呢。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雍正都没对李卫发话,弘历自然不好多说。

当时,弘时已经被清理,弘历离皇位越来越近,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安全接班。因此,弘历要处处顺着雍正的意思。李卫是雍正的臂膀,处置他就是断了雍正的臂膀,雍正必然不高兴。何况,李卫在弘历家里打工多年,功劳、苦劳都有,这么处置了,岂不让其他员工寒心。对比已经处置的几位刑部官员,弘历不处置李卫,反而可以提醒摇摆不定的员工,只要你们跟我混,就不会有事;只要你们忠心事主,我不会拿你们怎么样,否则,那几位刑部堂官就是“榜样”。

李卫头脑灵光,办事能力又强,而且正值壮年,将来可以直接成为弘历的嫡系部队啊。他管着两江,手里握着大清的钱袋子,弘历不仅不会处置他,反而会拉拢。两人之间有“勾兑”,早就结成利益联盟

不管职场还是官场,一旦结成联盟,就会共进退,否则,对大家都不好。

胤禩逼宫之前,雍正就将弘历派往江南,一是为了保护他,二是为了让他和李卫建立密切关系,将来有可用之人。这么明显的安排,弘历自然心领神会,到了江南,肯定少不了和李卫“暗通款曲”。李卫看到弘历的到来,不管是私人关系还是公务,接待方面必然也要下一点功夫。因此,两人的关系自然比较铁,不说歃血为盟,最少也能心照不宣。盟友犯点小错,大家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弘时刺杀弘历时,是李卫带着人保护,弘历才能安全回京;雍正在处置弘时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时,又是李卫站出来,给了弘时一道“催命符”。李卫做的这些,为弘历的夺嫡铺平了道路。弘历是最大赢家,奖励李卫还差不多,怎么会处置李卫呢?

秋媚说:李卫是雍正的“狗儿”,处决权在雍正手里,弘历只能看雍正的脸色行事。处置李卫,弘历既得罪雍正,自己也少了一个帮手。因此,在是否处置李卫的问题上,弘历“打马虎眼”才是最优选项。

其他网友回答

宝亲王为什么不敢处理李卫?

这个问题很有趣,《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个剧情,曾静因对皇帝出言不逊而被关进牢房,李卫却违抗旨意竟跑到牢中殴打曾静。但最后的结果是,宝亲王只是把围观的刑部官员革了职,按说应该都将他们一同治罪,但宝亲王弘历在处理了这群刑部官员后,却并没有处理李卫,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从曾静说起了,他当初为了怂恿岳钟琪造反,居然在信中骂雍正皇帝为害父害母杀兄杀弟之人,把雍正皇帝描绘的如此十恶不赦。而李卫呢,他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当初的李卫还是街边讨饭的一个小乞丐,是雍正遇见了他,并把他带进了王府中,这一举动从此就改变了李卫一生的命运。

自那以后,李卫才有机会步入仕途,慢慢地更是官至两江总督。所以在李卫心中雍正皇帝就是他的知遇之人,是对他有恩的人。他愿意为雍正皇帝做任何事来报答恩情。而这封信正好被李卫看到,看完后,李卫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后来,曾静被捕入狱,皇帝下令不许动刑要由他亲自审问,但李卫却咽不下这口气,这才让李卫不顾圣意闯入牢狱中殴打曾静。这看上去李卫是抗旨不尊,但在李卫眼中这算不了什么,竟敢欺辱皇上,这怎么能让他忍受呢?但实则他这么做也是为了给雍正皇帝狠狠地出口气啊!

可正在李卫暴打曾静时,雍正皇帝就带着宝亲王一同前来。宝亲王呵斥:“住手!”,刑部大臣连忙下跪,李卫也连忙跪下。雍正皇帝面对这些跪下的大臣问道:“很好看,是吗?很好笑,是吗?”“你们是不是觉得,曾静骂朕的话很解恨啊?”面对这样的质问,大臣们连忙答到:“臣等岂敢有这种心思。”频频磕头认罪-。

雍正皇帝对他们围观取乐的行为愤怒不已。而此时在一旁的宝亲王弘历却发了话:“张中堂,把他们都给我革了!都下去!”但此时,雍正皇帝似乎没有对跪在一旁的李卫动怒,只是轻描淡写说了句:“身为封疆大吏,如此不顾官体,张廷玉,罚他一年的俸禄。”说完转身就离开了,宝亲弘历没有说一句责罚的话就跟着走了。这时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宝亲王弘历处罚了其他大臣,却不敢处理李卫呢?

宝亲王弘历从小可就是一个小人精,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人小鬼大的他甚至可以把康熙皇帝的玉如意哄到手。如此可见,弘历从小就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事该做,早就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领。这次李卫打曾静,他也明白是为了自己的皇阿玛出气,虽然违抗旨意,但也没什么大不了。再说了,他肯定要先看看皇阿玛的态度才敢作决定。但是看到雍正皇帝对李卫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处罚,宝亲王弘历也就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他之所以敢当着雍正皇帝的面革了那些大臣的职,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皇阿玛是非常厌恶这些人的,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可李卫就不一样了,雍正皇帝虽然嘴上不说,但宝亲王弘历也清楚皇阿玛并没有生气,甚至还有些欣慰。所以,宝亲王看到这里,已经懂得了皇阿玛心中的想法。如果断然处理李卫,不但会让皇帝不高兴,甚至还会引起猜忌。所以宝亲王自然不会冒险去处理李卫了。

出生于皇帝世家,自然得懂得揣摩人心,察言观色。宝亲王如此优秀,又怎会不懂得这样的道理呢?

其他网友回答

李卫殴打曾静这是替雍正出一口恶气,虽然打人这事不对但这一打一维护就让雍正觉得心中一暖,面对这样的一个对待雍正十几年如一日的贴心奴才,雍正都没处理宝亲王又怎么会处理呢?

要说这李卫可是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去江南赈灾收留的要饭花子,李卫从一个要饭花子成长为后来的封疆大吏这里面有雍正的提拔有李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李卫始终对雍正有一颗敬畏爱戴的心,李卫的忠心十几年如一日这一点就是雍正最欣慰的事。

这个李卫不仅机灵会做人同时时刻不忘了感恩,做官以后回到京城就跟着妻子儿子走着见四爷,说主子面前没有奴才坐轿子的份,儿子还取名为“李忠四爷”,就连胤禛都看不下去直接赐名为“李忠”,后来雍正登基实行新政,李卫也都排除万难尽心尽力为雍正办事,李卫这个奴才雍正用着满意并且安心。

雍正推行新政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员与士绅阶级,可以说雍正的处境步履维艰,这时候又出现曾静想要策反岳锺琪反清一事,满朝文武百官都在看雍正热闹,明知道曾静犯了死罪却都不敢审理替雍正分忧,这时候李卫听说了二话不说就进了大牢暴打曾静一顿,这一打一维护如何不叫雍正感觉的安慰啊,无论何时李卫都是把忠心两个字放在前头,这也是李卫一直圣眷优渥的原因所在啊!

其他网友回答

宝亲王不是不敢处理李卫,而是不能处理李卫。

李卫在《雍正王朝》中是雍正的得力干将,是雍正新政的执行者,雍正重用李卫,如果宝亲王对李卫有意见,也需要抓住把柄才能处理他,何况此刻的宝亲王没有理由打击李卫。

如果到了乾隆朝,弘历只要对李卫不满,就可以处理他。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