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张居正、李太后严格要求万历,为什么教育出万历这样的皇帝呢?
优质回答:
好吧,我帮你把一鞭法揉碎了说吧,首先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解决踢尖潵斜的问题,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由头,但是需要用货币税改革治理吗?不是吧,朱元璋建国就给出了答案,账目清晰啊,他用空印案20000颗脑袋划了一条红线不许账本作假!同时用大郜防止地方官员在账本上没法牟利转而坑害百姓!时间走到了张居正这里,他发现朱元璋的管理太厉害啦,贪官污吏都没法贪了,作为他们的头这怎么行!!!最终他看到了朱元璋制度的唯一漏洞,没有对银子这货币本身设限,只要转换货币那火耗可以不经过账本一缕青烟进入贪官的口袋。得了就他了了明朝的后80多年变成了贪官群魔乱舞的天下!这就是张居正的目的!但是后面才是大头,货币税逼迫原来可以交实物的农民必须进入市场,但是市场对于初入者和小个体户极其不友好,张居正又在夏秋两季粮食丰收的时候收税,粮食价格可想而知,有点钱的农民还可以通过反季节销售获得经理利益,但是小自耕农就没有这个机会了顶着低粮价也要卖出,完税后几乎剩不下什么!尤其在丰收的情况下更明显!直接导致税收主力小自耕农破产,只能进城打工,所以明朝可以迅速出现巨大的城市人口,但是自耕农的土地就直接进入了兼并市场,这也是明末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后面就是灭国了!张居正的裁撤的人集中在哪里,就在地方的粮食体系上!而这些人管理得仓库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常平仓,这些仓库平时转运国家收的实物税,灾时提供周边基本的食物供给,你可以拿张居正画条线之前地方遇到天灾官员会打报告,要求开仓赈济灾民,但之后到清末变成了朝廷拨多少白银赈济灾民,没有了常平仓,一旦遇到灾年你让老百姓怎么过,只有乞讨度日,然后卖儿卖女,实在不行就起义了,即便是国家投入银两赈灾,你拿丰收时的价格在灾年可以买回同样多的粮食吗?你在灾区购买粮食再次推高了灾区的物价灾民还能买到吗?明朝走碰到小冰期天灾一多肯定完蛋!最后一个需不需要张居正改革,答案是不需要,因为有隆庆改革!隆庆三年开始的隆庆开关已经开始把国家的经济引导向了外向型经济状态,由于开关原来的南方倭寇开始做起了正当生意,大大减少,同时国家财政开始恢复,可惜隆庆死的早了,但是留下高拱继续,这才有了高拱那句陛下你走了留下我,那小万历懂什么的哀叹,被张居正伙同李太后冯保所干掉,然后张居正大吼一声我要土地改革,彻底把中国拉进了小农经济的怪圈,自此中国再也无法摆脱最终走向了清末的洋人叩关!不要把张居正死后清算说成什么政治斗争,明朝内阁首辅去职后受到清算是政治常态。前有夏言,严嵩,高拱,后有申时行,叶向高。像现在的韩国首相一样只是一个常态罢了!张居正把明朝玩完蛋了幸亏万历没学他!
其他网友回答
就是管的太严了,才会出现叛逆之心,跟现在家教一样的,往往管的严的子女出去外面反而更容易误入歧途。
而且张居正虽然对万历要求严格,但自己却并没有做好榜样,反而贪污纳贿(尤其是荆州的家人简直是为霸一方)、排斥忠良、仗势欺人、独掌权柄,不把百官放眼里。
尤其是万历都快二十岁了,还是从来不把皇帝万历放在眼里,导致自己死后还得被清算。
张居正要是有杨士奇、李东阳辅佐小皇帝的那般睿智,懂得功成身退,也不至于有这般结局。
其他网友回答
这就是一个因爱而生恨的故事,可以这么说,万历皇帝的启蒙教育,素质教育,乃至大学毕业,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都是张先生一手培养的,按理说,万历小皇帝是应该尊敬张先生,爱戴张先生的,其实在万历亲政之前也一直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张先生是他的天,张先生一切都是对的,但就是有那么一天吧,张先生不让万历皇帝做的事,张先生都做过,而且规格之高,排场之大,这就有点不太好了,什么情况,,帝国的一把手,竟然不如手底下的待遇好,而且万历他妈李太后,也是个很精明的女子,自打和张居正合作以来,怎么用怎么顺手,从来不拿自己当外人,张先生想退休,李太后不愿意,万历想亲政,李太后也不愿意,走的走不了,干的干不成,得,张先生终于干死在了工作岗位上,万历亲政后,你们小时候越不让我做什么,我就偏反着来,我估计,万历头开始是置气,后来是习惯了,也就不管不顾了,爱谁谁吧,当然,这只是片面的说法,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