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狼兵属于哪个部队 广西兵为什么称为狼兵

网友提问:

广西狼兵是一种什么样的部队?

优质回答:

广西狼兵崛起于明朝中期,是广西壮族土司组建的一支地方武装。明清时期,屡被朝廷征发,用于平倭、平乱,而狼兵凭着自己的骁勇善战,打出了赫赫威名,成为朝廷倚重的重要军事力量,正如《明史》所言:“东南有急,辄调用狼兵”。那么,广西狼兵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

一“狼兵”一词的由来

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学者对“狼兵”一次的来源进行了考证,著名的历史学家罗香林在其所著的《狼兵狼田考》一书中认为,“狼兵”应该是因“狼人”而得名,他研究了广西地区的史料记载,在同治时期的《苍梧县志》上发现有记载:“以其出自土司,故曰土兵,以其有头目管之,故曰目兵,又以其多狼人,亦曰狼兵”。意思是广西兵都听命于当地土司,所以称为土兵,而土司下面有各个头目管理,所以也称目兵,又因为广西这个地方有很多狼人,这样一来二去,就叫成了狼兵。

还有一种说法,也是历史学家徐松石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狼兵一词的来源应该与明朝时期广西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僮族(也就是今天的壮族)有关,僮族是岭南土著,生性彪悍,不服管束,明朝时期,为了应付边疆战事,朝廷经常从广西招募僮人入军,对于那些已经归化朝廷,并且愿意参军的僮人,称之为“良僮”,而由良僮组成的军队,则称为良兵。后来,由于这些良兵骁勇善战,向狼一样凶猛,称呼慢慢变成“狼兵”了,所以狼兵是一种外人对广西兵的称呼,而不是自称。

不管是哪种说法,有一样是没错的,即“狼兵”一词表达了广西兵悍勇的形象。

二 “狼兵”的出现

广西狼兵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南宋时期,范成大调任静江府(就是今天的关系桂林),当时南宋还是以羁縻的方式对桂西实行管辖,他在静江府任上所见羁縻州洞的情形时称,土酋除了拥有世属的家丁外,还有部分平民,并且从这些平民中中选取强壮者教以武技,称为田丁,田丁与家丁总称为洞丁,是土酋的全部武装力量。元朝时期,桂西的这种地方武装被保留了下来,明朝时期,这些土司(也就是土酋)归附后,朝廷也同样保留了他们的武装,但是将他们编入卫所,形成土卫,所以这些土司既是地方上的掌权者,也是朝廷任命的卫所千户。本来这些土司卫所兵只是代替官兵驻防,但是永乐时期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永乐帝对交趾(今天的越南)大规模用兵,在广西与交趾边界的思明府、太平州等地增设土卫所,于是朝廷对桂西土兵的使用不止限于驻防本地,而是经常被调往动乱地区屯驻。

虽然朝廷还没有对桂西等地实行直接的管辖,但是也和当地土司达成了协议,朝廷任命土司为官员,并且使他们的地位和权力稳固,作为回报,土司一定程度上交出兵权,允许朝廷征发土兵,这样,广西狼兵就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政府武装。

明朝中期,卫所制度崩坏,大批卫所兵逃亡,即使没逃亡的,也沦为各个百户、千户的佃户,甚至成了乞丐,毫无战斗力可言,朝廷不得不实行募兵制,没遇到大的战事,几乎都要募兵。而广西土兵就是一个主要兵源,以至于“凡有征调全倚土兵”,不仅征调频繁,而且征调人数众多,常常是以万计。

文献记载,广西土兵最早大规模的参与朝廷的军事行动,是永乐年间平定大藤峡地区的“瑶乱”。大藤峡位于广西桂平城区西北约8公里的黔江下游,是广西境内最大最长的峡谷,明朝时期,是朝廷华南盐运的枢纽。但是长期以来,大藤峡被瑶族占据,他们强行收取盐和日用品为

“通行费”,由此而阻断了东、西水道交通。永乐十三年,朝廷调庆远府(今天的广西宜州市、金城江区等地)土兵,连同官兵一万九千人,前往大藤峡进剿瑶人。

当时一名朝廷官员记载了这次军事行动:

浔州切近大藤峡等山,猺寇不时出没,劫掠居民,阻截行旅,近山多荒田,为贼占耕。而左右两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惮。若选委头目,起领前来,屯种带近山荒田,断贼出没之路,不过数年,贼徒坐困,地方宁靖矣。

这是“狼兵”一词正式出现在文献史料中。景泰三年,于谦在给朝廷的一封奏折中,对狼兵有更多的描述:

臣等访得两广土人有号狼家军者,骄捷健鸷,勇于战斗,涉险履危如行平地,蛮贼素所畏惧。……其土官衙门狼兵如果应合调动,就同武毅李棠等计议处置,或度量该管土官署职,量与赏劳激劝,可调狼兵若干,就将武毅等堪否任用,及起调狼兵缘由具实回奏以凭定夺。

于谦将两广土人成为狼家军,并说他们身体矫健,骁勇异常,攀山越岭如履平地,向来被蛮贼所畏惧。在这封奏折中,狼家军和狼兵都出现,而且指的都是两广土兵,此后狼兵这一称呼开始流传开来。

三战功卓著广西狼兵

明朝中期以后,狼兵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无论是在平乱、抗倭,还是北方戍边中,都有广西狼兵的身影,甚至到南明时期,广西狼兵还在艰难的和清军作战。

1、戍守屯田

狼兵戍守屯田一般在广西境内,主要任务是监视和镇压瑶、苗等少数民族的叛乱,比如上述的大藤峡战役,就是狼兵参与镇压瑶人叛乱。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殷从俭也曾建议征调狼兵在古田屯戍。

“先年古田之寇虽时时出没,然未敢深入由防守有狼兵也……宜择调东兰、那地、南丹三州土官,令亲领精锐狼兵各一二万名,给以行粮,资以向导,进据古田要害……照左江九司事例,授以巡检职衔令其以夷治夷,属之桂林府辖,则今日之獞寇,即他日之狼兵,纳粮听调与编民无异,古田永无患矣。上采行之。

可见,以狼兵来镇压其他少数民族,是朝廷一贯以来“以夷治夷”思想的延续。

2、抵御倭寇

明朝中期,倭患严重,骚扰沿海居民,让沿海百姓苦不堪言,到了嘉靖时期,倭患越演越烈,甚至有向内地发展的趋势,当时官兵久疏战阵,遇到倭寇往往一触即溃,于是,朝廷调来狼兵参与抵御倭寇。

其实,从正德四年开始,广西东兰、南丹、那地的狼兵就开始到沿海抗倭。正德四年,狼兵奉命出征广东惠、潮,以韦正宝为代表的广西狼兵约为3000人;正德八年至十一年,以韦虎臣为代表的广西狼兵达5000多人再次奉命出征广东雷州、海南岛;嘉靖三十四年,以田州瓦氏夫人为代表的广西狼兵6850人,投入张经组织和指挥的嘉兴会战,,,,

其中,东兰州韦正宝、韦虎臣、韦起云、韦应龙一家四代土司都曾奉命率狼兵到沿海一带抗倭。正德4年,韦正宝在广东九连山遭遇倭寇,被重重围住,韦正宝力战而死,麾下狼兵阵亡千余人。消息传来,韦正宝15岁的儿子韦虎臣立誓要为父亲报仇,但是官军都被吓破了胆,谁也不敢主动出击,韦虎臣只能率本部狼兵出击,人人扎白头巾,手持大刀梭镖,冲向倭寇巢营,经过殊死搏杀,终于攻陷九连山倭巢,全歼敌寇。少年韦虎臣一战成名,“虎臣狼兵”在东南沿海不胫而走,而倭寇对广西狼兵,也是闻风丧胆。

3、抗清

明末清初之际,广西土司毅然而然的站在了南明这一边,隆武帝时期就曾多次征调狼兵抵抗清军,“手敕广督平粤伯丁魁楚……再召狼兵七千。七千之兵,俱准支销正项粮饷”。直到永历帝时期,此时南明已经退居西南一隅,苟延残喘,但是仍然有狼兵勤王的记载,“顺治五年春正月,命大理评事朱宿坦谕广西左、右江土司勤王,皆听命”。广西狼兵虽然素来骄横,但是在民族危亡之际,始终没有背叛明朝,而是坚定的和明朝一起抵抗清军,直到明朝灭亡,这与吴三桂、孔有德之流的汉人叛臣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他网友回答

广西狼兵——又叫做郎兵(具体是从明朝开始这么叫的),当地口音的音译惯称,八桂大地的蛮兵自古以来都骁勇善战,从战国时的南蛮~秦折兵几十万、抗倭寇战争、明袁崇焕时期的关宁铁骑主力一支、到现代的抗日战争都映衬着大地孕育的铮铮铁骨。。。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唯一支在其他地方派系军队求自保时,尚一直盯着蒋介石宝座的军队。

其他网友回答

一九三四0年代的广西狼兵:1听指挥步调一致2很多士兵从小就练过武功,因为习武是广西人风俗之一。3不少人是少数民族,他们长年爬山涉水夜伏打猎枪法很准当兵后人人都是好枪手。4广西那时实行义兵役制,多数成年男子当过兵有作战经验。5全省成年男子18至45岁十之八九是民团队员,政府利用农闲从部队派教官训练他们射击刺杀投弹格斗救护等,平时维护地方秩序战时协助部队作战。

其他网友回答

广西狼兵的称谓来源于古代明朝的屯兵制度!战时为兵平时为民,,(朗兵)和狼兵是同音政府为了表扬广西兵的勇猛就给予狼兵的称号,那么平时为民战争来临时怎么动员士兵参加战斗呢?那就是由各个村屯的姑娘外嫁的姑爷带兵来抵抗,所以这些兵就叫(朗兵)大家都是自己人同心协力抵抗外敌保卫家园,这给中央调派军队赢得时间,这就是狼兵的由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