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临终前赐死了谁,竟能让乾隆稳坐皇位六十年? 乾隆驾崩前

网友提问: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优质回答: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58岁的雍正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根据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雍正皇帝的驾崩过程非常突然。八月二十日,雍正皇帝“偶感违和”,但仍能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八月二十一日,“病情加重”,但仍能照常理政,而且张廷玉还能每日进见,未尝间断;八月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院抢救无效于二十三日半夜驾崩。

只是,官方文献中并没有言及雍正皇帝的具体死因;而且,根据张廷玉、鄂尔泰等朝廷重臣的文字记载,雍正皇帝驾崩当晚数人有着“惊慌”表现;更重要的是,继位登基的乾隆皇帝在大行皇帝刚刚驾崩之际,却接连下达了两道看似“无关紧要”的圣旨。

第一道圣旨的大体意思是唯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外间传言”不许向内廷传说;甚至,乾隆皇帝还专门安排了皇太后近前伺候的两位太监——陈福、张保,专门负责此事,一旦查出,定行正法。

第二道圣旨更显“多余”,下令驱逐雍正皇帝生前倍加信任的“术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在这道圣旨中,乾隆皇帝还专门强调了雍正生前“未曾听术士一言,未曾用术士一药”甚至还认定这些术士就是“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

有鉴于此,乾隆皇帝才会“遵照先皇遗训”,令张太虚等人各回本籍,并严令:

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闻,定严行拏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

大体意思就是,你们返回本籍以后,如果胡说八道,如果透漏大行皇帝生前言行,你们就是作死!

那么,问题来了: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皇帝为何要封锁消息?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皇帝为何急着驱逐宫中术士?

很明显,乾隆皇帝在试图掩盖什么;而且,根据乾隆皇帝两道圣旨中的“欲盖弥彰”,他很明显就是在掩盖雍正皇帝的真正死因。

那么,雍正皇帝的驾崩真相到底如何?

根据《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野史的描述,雍正皇帝死于吕四娘的刺杀,原因可以追溯到雍正皇帝最大的“文字狱”——“吕留良案”。但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吕氏一门,男女老幼,俱已严禁,不能逃逸”;而且,案发以后,就连吕留良父子的坟墓都有专人监视,一个活生生的小姑娘还能逃脱?

至于清末民初传出的“雍正帝死于宫女缢杀”,甚至死于“曹雪芹和竺香玉的合谋毒杀”,更是漏洞百出,毫无可信度。

随着后世对雍正朝“内务府档案”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雍正皇帝的真正死因乃系“长期服食丹药造成的慢性中毒”!

根据《清实录·清世宗实录》的记载,雍正皇帝自雍正四年便开始服用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甚至还将丹药赏赐给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等宠臣服用。《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就曾收录了雍正皇帝在田文镜奏折上的一段朱批:

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朕知之最确。

由此可见,最起码自雍正四年起,雍正皇帝就已经对丹药的效用深信不疑!

雍正八年,雍正皇帝突患重病,为此,他向多位倍加信任的地方督抚发去密旨,要求各位心腹“留心访问道士”,一旦发现,必须“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雍正朝著名的道士贾士芳,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雍正皇帝身边。

自此,雍正皇帝开始频繁进行“道教活动”,服用丹药的频率和数量也大幅度增加。雍正九年正月,雍正皇帝甚至命人在御花园的后花园“添盖几间小房”,以供术士们居住。

另据《内务府档案》的记载,此后的日子里,内务府大量购置了“炼丹”所需的矿银、黑炭、化银用白炭、渣煤等用料。这些材料准备好以后,《内务府档案》中开始频繁出现“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望交来丹药四匣”或者“丹药多匣”的字眼,雍正皇帝开始将“丹药”当饭吃了。

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是含有毒素的,对人脑五脏侵害相当大,长期服食丹药的雍正皇帝,也肯定避免不了丹毒的慢性伤害。

再结合乾隆皇帝于雍正十三年八月的那道圣旨,声称雍正生前“未曾听术士一言,未曾用术士一药”就是明显的欲盖弥彰,掩盖事实了!更何况,如果雍正皇帝早就认定宫中术士是“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为何生前不加以驱赶?再加上,乾隆皇帝对张太虚等人“管住嘴”的严令,更能证明他对雍正死因的强行掩盖。

堂堂一代帝王,而且本就被谜团包裹的雍正皇帝,竟然死于丹毒,如此死因必将严重影响本就一直被负面舆论包围之雍正皇帝的正面形象。为了照顾影响,更为了稳定朝局,乾隆皇帝也只能掩盖雍正死因,留给后世另一个谜团!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内务府档案》

其他网友回答

掩盖死因,说明雍正皇帝死的不正常。

如何不正常呢?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雍正皇帝驾崩,惊骇了三朝老臣。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大清杰出的政治家。

他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的三朝大臣。官至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张廷玉是进士出身,先后负责了多本文史资料的整理和修订。如:《清圣祖实录》、《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等等。

关于雍正皇帝的死,史书里记载的很简单。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在雍正13年8月21日起病,仍然正常在工作,23日就驾崩了!

这本《清世宗实录》,是雍正帝死了几个月之后,乾隆帝指派张廷玉等人纂修的。

但是,在张廷玉的私人记录里说,雍正皇帝死时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

什么情况下人死的时候会七窍流血?

对于58岁的皇帝来说,死前出现七窍流血的症状,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 急性心梗

二 急性脑梗

三 外伤(被仇家打的)

四 中毒

如果是急性心梗或急性脑梗,引发的猝死,属于正常死亡,乾隆皇帝根本不需要掩盖父亲去世的真相,更没有必要指使张廷玉等人纂改实事。

仇家打伤而死,这个说法,在梁羽生的小说里,就是女侠吕四娘。为报仇,一身武功的吕四娘,凭借自己绝世的武功潜入雍正的寝宫,砍了雍正的头。

这个说法欠妥。

雍正的头都被砍了,何来的七窍流血呢?

那就只有最后一个原因了:中毒!

是谁毒死了雍正皇帝?

如果雍正皇帝是被人毒死的,目的一定和皇位有关。或者,这个人就是想谋权夺位。

鉴于以往因为皇位引起的手足相杀的斗争,雍正王朝采取的是秘密立储制度。既不一定传位给长子,也不预立太子。

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所以,雍正皇帝死之前,谁都不知道他要把皇位传给哪一个皇子。

因此,雍正皇帝被人下毒的可能性也很小。

难道,雍正皇帝是自己给自己下的毒?这个结论似乎太荒谬!

皇帝都怕死

人是高级动物,万物都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年老的时候,大约能坦然地面对逐渐老去的自己。但是,皇帝好像不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皇帝,认为自己是万事万物的主宰!

他不愿意老,他不愿意死,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皇位,他当皇帝还没有当够呢!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幻想着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要想长生不老,就要吃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

所谓的仙丹,就是一种炼制的丹药。丹药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长期服用,体内会有过量的重金属残留。这种残留的过量的重金属,就会使服用者慢慢中毒。

当体内的毒性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摧跨身体。

雍正皇帝喜欢佛学,对道教也颇有兴趣,特别宠幸驻京道士封娄近垣。

早年在当皇子时候,雍正皇帝就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雍正皇帝自己写的诗为证:

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

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雍正皇帝宠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程度,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应该是毫不逊色!

雍正皇帝太辛苦

清末民国时期历史学家孟森说:

“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世宗,是雍正皇帝去世后的庙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雍正皇帝是个非常勤政的君主。

有史料说: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每天批阅奏章和折子,大约需要写上8000多字!

8000多字,不是我们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就可以了。那时候,使用的是毛笔书写,写的还都是繁体字。

可想而知,作为皇帝的雍正有多辛苦!

13年,每一天都日理万机,呕心沥血。

13年,雍正皇帝一直透支自己有限的身体!

雍正皇帝贪图女色

皇帝,贪恋女色其实没有错!天下都是皇帝的,女人算什么!

在朝鲜史料中有记载:

“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

这个是朝鲜使者在给朝鲜国王的报告中,描叙的关于雍正皇帝的一短话。一个外国人,是没有必要故意捏造、肆意攻击雍正皇帝。

因此,雍正皇帝在晚年身体亏损得很!

勤政的皇帝,勤劳地耕耘着后宫,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爱,而不能!

加大剂量服用丹药,增强暂时的力量!

多吃春药,增强感官的刺激!

这两样,都可以帮助力不从心的雍正皇帝,获得征服后宫的快感。

据说:仙丹与壮阳药一起服食,并不矛盾,还是某些皇家保健的惯例。所以,雍正皇帝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快乐过后,七窍出血,油灯枯尽,雍正皇帝突然驾崩,没有任何的预兆。

雍正皇帝死后的第2天,乾隆急急下了两道上谕。

一道上谕专门驱逐炼丹的道士,(可见雍正之死同道士有密切的关系)。

一道上谕专门告诫宫内太监和宫女们,管住自己的嘴巴。

乾隆自然知道雍正皇帝的死因,可是,雍正皇帝死得不体面,他必须做点什么,以此来保护皇家的威严与颜面。

后来,康熙第8世的孙子金恒源先生,在他的《正本清源说雍正》一书中,再次论证了雍正皇帝长期服用丹药,死于丹药之说。

三少说:

皇上,如果真的有仙丹,你的上任去了哪里呢?

其他网友回答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25

雍正皇帝的驾崩十分突然,乃至到今天,雍正皇帝的死,仍然是清王朝帝王突然驾崩的一个离不开的话题,成为清王朝十大谜团之一,留下的只是猜想和谜团。

为何后世人对雍正皇帝的死这么好奇?因为雍正皇帝在位执政期间就与其他的皇帝有好多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留下了好多奇闻怪事,让后人好奇。(二月河笔下的雍正帝)

雍正皇帝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分别是世祖章;顺治皇帝在位一十八年。圣祖仁;康熙帝也就是雍正帝的父亲,他在位六十一年,并且活到了六十八岁,可是到了雍正帝这却在正值当年的五十八岁突然驾崩。

对于雍正帝驾崩,流传性最广的有两种说法。

一、第一种说法:

持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的比较广,那就是说被吕四娘杀的。因为在雍正皇帝执政期间,由于对反对派的制裁,制造了一次庞大的文字狱,就是这次文字,山东的吕留良被遭到了严厉的惩处,传说这吕留良家族因为这次的文字狱,被杀者有几百条之多。

传说中吕留良有一个女儿,或者是他的一个孙女,叫吕四娘,不知为何落网了,可是这里四年在江湖上学得一身手艺,为的就是要找雍正皇帝报家族被杀之仇。武艺高强的吕四娘潜伏到大内,我在杀了雍正帝,还把雍正帝的头割了下来,所以有传说雍正帝的死,埋葬在泰陵陵寝,没头。(传说中的吕四娘)

二、第二种说法:

对雍正帝的死还有第二种说法,持这种说法的人也比较多,说她是大量服用丹药中毒而亡。大内宫中,曾经有密档记载里面多多少少流露出一些线索的推理,雍正帝在生前曾经在宫内蓄养了一些奇异道士,经常使用出一些特异功能,大量制作丹药给雍正帝进行服用,这丹药在冶炼过程中含有大量的铅,很可能是中毒而亡。

不过在二月河的小说里,对雍正帝的死亡,又加了一种暧昧的说法,那就是他在十四阿哥胤禵手中多来的这个宫女乔引娣,竟然是雍正帝当皇子的时候到山西巡查,碰上发大水被乡村女子相救后,生下了这位女孩叫乔引娣,当雍正帝发现自己交篝的宫女竟然是自己的亲闺女时,内心崩溃的雍正帝自杀了,而且非常悲惨。(雍正帝的驾崩)

雍正皇帝驾崩后的第三天,已经登基的新皇帝乾隆帝,忽下令驱逐炼丹道士出宫的谕旨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突然暴死在圆明园离宫中。

官方记载说他是忽然发病身亡。作为清史第一手资料的大清王朝《起居注册》中是这样记载的: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下豫,二十二日,上下豫。子宝亲王、和亲王终日守在身旁。

此时的雍正皇帝,虽然五十八岁已到中年,得点病不至于大碍。可是雍正皇上病情加重,龙驭上宾于二十三日子时,由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着宝亲王继传。”(影视资料的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继位后,极力掩盖用正皇帝的死因!

回想驱逐道士的同日,乾隆皇帝另降一道谕旨谕令内监、宫女,告诫他们不许妄行传说国事,“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定行正法”。乾隆皇帝开始掩耳盗铃了,目的是掩盖雍正皇帝死亡的真实性,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的事定是非正常的。

倾向于雍正帝死亡属于中毒,为多数者,“中毒身亡”论者认为此事必与世宗爆死有关,否则为何皇太后所见外间闲话会心烦?皇太后就是乾隆帝的母亲,心烦是在吃醋吗?还是另有隐情。

所以雍正帝的死因不但极其古怪,虽然突然死亡常有,但被这不伦不类的些种种说法,蒙上了层层的神秘面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让后人有好奇心去无限猜想。

当然乾隆帝的对雍正帝的死因,极力去掩盖,也是不想留下不齿的一幕,更不想把这些上不了大雅之堂内幕,载入史册。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其他网友回答

《清实录》中记载,清朝有多位皇帝都是暴疾而卒。一般来说,皇帝那享受的生活条件与医疗条件那绝对是最上等的,一般也不会存在什么病症,可是一旦有了病症,那绝对是致命的。特别是雍正皇帝的暴亡,就让人很不解,一直不知道是怎么死。甚至传闻是遭到文字狱的吕留良的女儿——吕四娘的刺杀。当然了,这纯属是无稽之谈,要知道当时皇宫禁地是多么的森严,就算是武功再高,也不可能一个人能够刺杀得了皇帝。

而关于真正的死因,官方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雍正死亡第三天,乾隆皇帝就下了这样一道圣旨:

雍正(剧照)

“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间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与和亲王面谕者屡矣。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这道圣旨说的是什么呢,主要是说把雍正之前养在圆明园的那些术道士赶出宫。粗略一看,这道圣旨没有什么问题,先皇喜欢方士,自己不喜欢,就把他们赶出宫,也没有什么。但想想这是个什么时间,这是在皇帝死后的第三天啊,这就有点不对了!

乾隆(剧照)

雍正暴亡,乾隆仓促继位之后,竟然什么都不管不顾,甚至连雍正的后事、新君的继位大典,等等,都没有处理,却是发了这样的一道圣旨,处理的还是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事,一些无关紧要的人?

这就令人不解了!圣旨里说,雍正喜欢养些道士在宫里,觉得方士的那些东西很好玩,那么乾隆为什么急着赶这些人出宫呢?甚至连饬令将士办理肃州和苗疆军务的圣旨,都是第四天才发出的。

乾隆(剧照)

实际上,我们可以想到,雍正是非常迷信方术的,还经常吃一些他们进奉的丹药,甚至还上次给田文静、鄂尔泰等一些大臣,让他们也一起分享。

毕竟皇帝说什么东西好,做臣子的自然也只有附和的份了。而雍正也更加坚信这些丹药是非常好的。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丹药很多里边都含有重金属,长期服用自然就会导致中毒,这或许就是雍正暴亡的原因。

古达术士炼丹

乾隆在这个时间点一纸诏书把这些热赶出宫,无疑也是认定雍正的死跟这些方术脱不了关系,但因为在国丧时期,也不能滥杀,只能加以驱逐。这是急于掩盖雍正帝暴亡的真正与您,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同时还警告这些术士“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闻,定严行拏究,立即正法。”

殊不知,这恰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人反而更加确信了一点,雍正之死与迷信方术是有关的!

其他网友回答

雍正十三年8月23日子时,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在圆明园驾崩,由于在此前的几天时间里,雍正皇帝依然像往常一样办理公务,身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所以当他暴卒之后,整个内廷一片慌乱。

雍正的宠臣张廷玉得知消息后火速入宫,在和鄂尔泰进行简单的商量后,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张廷玉和鄂尔泰长期在机要中枢任职,对于雍正秘密立储的事情一清二楚,他们立即将这件事告知在场的允禄和允礼。随后,总管太监按照指示带回了传位遗诏,当众进行宣读。

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思,皇四子弘历继承大统,允禄、允礼、鄂尔泰和张廷玉担任辅政大臣。此时的弘历正跪在地上痛哭,其中的感情十分丰富,一方面他确实为父亲的突然离世感到悲痛,另一方面,他也为自己能够25岁登上帝位感到幸运。要知道,雍正皇帝可是45岁才继承大统,相比之下,弘历的运气不知好了多少倍。

就这样,中国历史迎来了乾隆时代。雍正皇帝大丧期间,乾隆以嗣皇帝的身份发布了多道谕旨,基本都是以稳定政局、拉拢朝臣为主,但是有一条谕旨很奇怪。雍正死后第三天,乾隆特意发布上谕,命令都统莽鸽立将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赶出皇宫,并且对他们下达了“封口令”。

按照乾隆皇帝的说法,这些炼丹道士都是“市井无赖之徒”,雍正皇帝也这么认为,只是把他们当成娱乐解闷的工具。乾隆还特意强调,雍正从没有吃过道士们提供的仙丹,这就有欲盖弥彰的嫌疑。那么,乾隆究竟出于什么考虑,才会如此迫不及待地赶走道士,掩盖雍正皇帝的死因?

个人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是面子问题,第二是政治原因。

首先说说面子问题。

雍正的真实死因,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作为一位充满谜团的皇帝,他的一生都伴随着各种流言蜚语,就连去世也显得那么突然。但是从有限的记载中,能够对雍正的死因进行推测。雍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在位13年做到了其他皇帝30年乃至40年才能完成的事业。

而且,雍正执政13年,很少有顺心如意的事情,无论是处置允禩、允禟等人,还是推行摊丁入亩等政策,都遇到了强力的阻碍,他的身上承受了太大的压力。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巨大的心理压力,雍正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

为了补充精力,本就痴迷于佛学和方术的雍正把希望寄托在炼丹道士身上,认为服用仙丹能够延年益寿。一般情况下,丹药中都含有一些提振精力的成分,少量服用确实能够起到提神醒脑的效果。雍正由此认定,只要坚持服用仙丹,就能够保持健康,甚至还经常把仙丹当成宝贝赏给大臣。

但是,丹药中还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一旦问题爆发,可能就会造成暴毙。随着年龄增长,雍正的精力越来越差,在听从了道士们的建议后,他开始加大了丹药的服用量,然而这些“灵丹妙药”不仅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乾隆皇帝对于父亲的爱好十分清楚,而且充满鄙视,但他作为儿子,还没有继承皇位的时候,不可能公开顶撞父皇。于是,雍正去世之后,乾隆立即驱逐了宫里的道士,就是为了维护大清朝和皇家的体面。试想一下,一个勤政多年、树敌无数的皇帝,最后竟然死于丹药中毒,这是多么丢人的事情,乾隆皇帝肯定会尽全力抹除相关痕迹。

再来说说政治原因。

正如前文所述,雍正朝充满流言蜚语,那些曾经遭到雍正打压的人心怀不满,四处散布对皇室不利的言论,甚至波及到了下一代。乾隆皇帝对于这种情况很不满,如果继续放任道士们自由自在地活动,指不定他们会传出什么样的消息。因此,乾隆不仅将这些道士赶出皇宫,还威胁他们永远不准泄露宫里的一个字,否则决不轻饶。

而且,雍正皇帝的执政风格十分严酷,他在处理问题时的很多做法,乾隆都看不惯。了解乾隆的执政风格后就会发现,他做的所有事情,几乎都在和雍正皇帝背道而驰。乾隆即位后,不仅相继给允禩、允禟等人平反,还放出了遭到圈禁的允?和允禵,简单来说就是,凡是受到雍正皇帝迫害的人,他全都给予赦免。

除此之外,乾隆还对雍正的其他苛政进行了调整,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种公然违背先皇意愿的做法,确实十分罕见。乾隆赶走雍正宠信的道士,一方面是为了掩盖死因,防止闲人散布谣言,另一方面是为了和雍正“划清界限”,同时给天下臣民传递消息:我乾隆皇帝的执政风格完全和先皇不同,你们尽管放心。

事实证明,乾隆皇帝即位初期做的事情,很好地安抚了民心,并且为他赢得了王公大臣的支持,最终顺利稳定了局势,清王朝得以进一步向前发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