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人?
优质回答:
嗔与痴,新与旧,又何必追究?
鸳鸯锁,胭脂扣,锁不住风流。
一题记
山青埂峰下,太虚幻境中,从绛珠仙草与顽石的奇遇开始,一场艳红虚幻的繁华梦,就从此开始······在《红楼梦》中,最令人发省与感叹的,莫过于林黛玉与薛宝钗了。
多病
林黛玉虽出身贵家,却母亲早亡,父亲政场失意,近乎未落的世家中,身历坎坷颇多,身体上深受痛苦的折磨。进贾府后,王熙凤的话虽然是奉承贾母的,但那番问“妹妹吃什么药?”的话也无不显示出她的情况,但更多的还是深受精神上的折磨。母亲早亡的阴影伴随着她,在贾母那里虽然很受同情与关爱,但对于林黛玉来说,可能就是往伤口上撒盐,在多处姐妹共同玩耍的描写中,曹翁把其他人都用小名代化,唯有林黛玉用全名,也显示了她的孤僻与忧伤。而薛宝钗从小便在荣华富贵中成长,无忧无虑,没有病迹。
多泪
在太虚幻境时,因神瑛侍者曾为绛珠草浇淋过甘露,神瑛又恰凡心偶炽,欲下界为人,绛珠仙草知晓后,便求警幻仙姑也将她幻化作人形,用一生的泪来报答那甘露之恩。在贾府,似乎哪里有林黛玉,哪里就有泪水。再加上她多病,多精神创伤,就更有泪可流了。最深刻的,就是葬花泪了。《葬花吟》句句诛心,发人深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似飞花般寄人篱下的辛酸泪,跃然纸上;“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一句反问道出了林黛玉的命运多舛;“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这是林黛玉洁身自好,勇于向封建黑暗势力挑战与抗争的完美写照。同时又是对自己形单影支,被封建打垮的结局的暗示。传说曹翁在写此吟时呕血三番,才将它完成,也看出它的力度。
多才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才是出了名的。在给大观园的牌匾题诗时,她技压群芳,却因无法兴,而作叹息自己的才华无法显露。当然,薛宝钗的“凝晖钟瑞”也不甘示弱,同样博得元妃赞赏。在建海棠诗社时,林黛玉刚开始说“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 如此谦虚;在各自提雅号时,他对探春自命“蕉下客”来了一番俏语雅讥,足可见她的智慧与博学;在出白海棠的诗题作诗时,人人绞尽脑汁,她却挥洒自如,她的诗以白海棠自比,弥漫着寄人篱下的忧伤;而薛宝钗则为诗社的建立出谋划策,沉稳周全的她,虽说“有却有了,只是不好”, 等到诗的亮相,以含蓄浑厚夺拿桂冠,他在诗中同样也自喻,“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自夸为朴素淡雅的淑女,却又暗讽林黛玉和贾宝玉二人。
香菱学诗时,林黛玉因为香菱与她命运相似,类同知己,便脱胎换骨似的放下架子,担起老师的职责,从王维到李杜,诲人不倦,与薛宝钗一味打击与嘲讽相反,林黛玉反而更谦和真挚,从不这样对待香菱。反而更加鼓励,次则批评指导,佳则赞扬。
多智
薛宝钗虽饱读诗书,却也世故圆滑。在金钏跳井自杀后,薛宝钗不仅急来安慰王夫人,同时也掩了宝玉的丑,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不避讳死者,反却拿自己的衣服给金钏装殓,更显了她包容的大家风范。而林黛玉却在这方面颇为缺乏,有时甚至生妒意:为“金玉良缘”而恼火,直至最后被局中局,病殒在贾薛大婚之时,悲痛情不言而喻,这也许就是她真正的命运归宿吧······红楼梦,梦红楼。从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命运看出,自古多情催人老,自古红颜多薄命。
曹翁为何只写着八十回,远非高鹗所及,这大概就是断壁残垣,维纳斯式的美丽吧。多少绕指柔,都化作石头。岁月所带不走的,也就是这分不朽的温柔。. . . .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由于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笔法,和后四十回的丢失,使得作者的本意变得扑朔迷离,其真实观点实在是令现代人头疼不已,以至于争论不休,永无定论。我只是表达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和喜好,别无他意。
在红楼梦原著中,宝钗抽到的签是牡丹花,题着“艳冠群芳”四字。
周敦颐的爱莲说我们都学过,最后是“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此文影响深远,此文一出,花的品味立成定语。
牡丹,雍容华贵,是富贵和地位的象征,人人追求,一句“宜乎众矣”指出了世人对它的向往。而在那些落魄的封建文人(包括曹雪芹在内)心目中,他们的最爱是莲,也就是荷花,也叫芙蓉,用以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节和品行,而林黛玉抽到签的恰恰是芙蓉。由于潦倒、由于不得志、由于怀才不遇,富贵对他们而言遥不可及,因此他们口中的牡丹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用牡丹的雍容华贵象征宝钗的富贵和地位,暗示着她后来做了贾府夫人。但众人是怎么说的呢?“你也原配牡丹花”,用了一个“也”字,用了一个“原”字,什么叫“你也原配牡丹花”?语气颇耐人寻味,似乎暗示宝钗一生追求宜乎众矣的富贵,虽然做了贾府夫人,但到头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切都是一场空,可悲!可叹!
而黛玉抽到芙蓉签后,众人说的是“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语气极其肯定。
我觉得,林黛玉是封建文学塑造的第一个极具独立个性的女子,其他女子,包括崔莺莺,包括杜丽娘在内,都是才子佳人似的,都具有脸谱化的特点,宝钗就是这样的女子,她们身上拥有着封建时代要求她们的所有美德,她们是那样完美,毫无瑕疵,她们没有自我,从不表白自己的喜好,几乎变成了一种没有感情和知觉的符号,以至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都被她们掩盖了,以至于很多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人都对她们赞不绝口! 这就好像西游记中的唐僧,那些妖魔变成善良的面孔出现在他面前是要吃了他,可是无论孙怎么苦口婆心的告诉他真相,他就是不相信。
当然,生于那个时代,宝钗的追求无可厚非,那些对“圣人”之学不敢有半个“不”字的人对宝钗赞不绝口也无可厚非,而那些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人对她赞不绝口也无可厚非,因为封建礼教的魅力就在于此,在它那等级森严的殿堂外,披着的是温情脉脉的面纱,令多少人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