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崇拜信陵君 司马迁如何评价信陵君

网友提问:

让司马迁和刘邦都崇拜的信陵君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优质回答:

谢邀,四公子只是当时的贵族而已,没什么神奇的,。

很多人受传说和名气的影响,把他们当成仁义、正义的化身,觉得他们人品好,道德高尚,有魅力,才能吸纳那么多门客,

实际上,只是因为做他们的门客,可以通过他们走上仕途去当官,或者在他们府上谋得富足的生活,简单点说,就是依附于权贵可以让自己有前途,

商鞅、范睢、蔺相如都曾做过门客,都通过他们依附的人出将入相,

讲个故事,就明白门客和主人的关系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

廉颇很是生气,要他们退去,门客批评他:“这没什么奇怪。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廉颇很惭愧啊!又接受了他们。

战国四公子都是当时的权贵,拥有惊人的财富和权力,他们拥有招纳门客的实力,也有培养门客的能力,做他们的门客,可以平步青云,这是他们可以拥有三千门客的基础,

门客也并不都是人才,也并非都是正义之士,四公子也非并不是靠人品吸纳他们,他们的联合,不是“义感君子”,而是“利动小人”

其他网友回答

朝史暮想:

对于信陵君,其才能,可能的确有肯定之处,但是对其做事情的方法,朝史暮想非常不认同。

为了一个所谓高尚的目标,就可以不择手段吗?

信陵君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窃符救赵了。

时,长平之战结束,赵国主力全军覆没。秦国在短暂的观望和外交协调之后,发动了邯郸战役。赵国向各诸侯国求援。齐国因为五国伐齐之战,与山东五国关系一直很僵;韩国是没实力去救;燕国当时是秦国的跟班;所以只有楚国和魏国,最有可能出兵。事实上,最后也的确是这两个国家救了赵国。

楚国咱们按下暂且不说。魏国国君魏安釐王收到赵国的求援,其实是动了的。唇亡齿寒的道理都懂,上党地区的门户因为长平之战已经向秦国彻底打开了,魏国的战略缓冲空间已经被压缩得很小了,一旦赵国被灭,接下来轮到肯定是魏国。

所以魏国国军是派了晋鄙领十万魏军去救援的。但是邯郸的局势到底如何,魏王是没底的,而且秦国此前也发出过警告,谁救赵就干谁。就吩咐晋鄙求稳,可以观望局势。晋鄙带着十万魏军就在离邯郸不远处扎营了。

这个时候,赵国平原君一天几封信地写给信陵君,就是各种羞臊信陵君,说他见死不救,说他目光短浅,说他不顾亲情(平原君的老婆是信陵君姐姐)。

于是信陵君动了。他首先以人情债要求自己的嫂子去偷哥哥魏王的兵符。之后带着刺客拿着偷来的兵符感到晋鄙军营,假代自己哥哥魏安釐王的命令要求晋鄙马上出兵。晋鄙怀疑了信陵君的说辞,信陵君的刺客瞬间击杀了晋鄙,之后信陵君控制了兵权,发兵邯郸救赵。

这就是著名的窃符救赵。

一,以人情债要求自己嫂子去偷兵符,以后让嫂子怎么面对自己的哥哥?

二,晋鄙是魏国能力不下于信陵君的大将,信陵君居然直接击杀了他,是魏国的损失。

三,姐夫平原君几句羞臊,就让信陵君方寸大乱,做出过激举动。

朝史暮想问问大家,这样的事情要是放在现代,是不是妥妥的叛国罪?即使你又一万个理由需要马上救赵,但是这种不顾自己身边亲人,不顾自己国家利益的举动,是不是太没有下限了?不要说舍轻求重,舍小求大,堂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难道就没别的稳妥的办法?反正朝史暮想是不信。

为了一个所谓正义的目标,就能不择手段吗?

至于为什么汉代如此推崇信陵君,原因也简单。虽然说刘邦的天下是打败项羽取得的,但是终究还是从秦人手里抢的。所以在历史上刻意压低秦人,自然就需要抬高秦国的敌人。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