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宋祖有什么功绩?
优质回答: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二月十六,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后唐飞捷军指挥使赵弘殷家中,他的次子出生了,赵弘殷给这个孩子取名“匡胤”。这就是三十三年后建立大宋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
后晋开运三年(946年),赵匡胤已经二十岁了。在那个藩镇割据、各行其道的年代,国家频繁更换统治者,自他父亲那一辈到现在不过四十年,朝代都更替了三回(后梁代唐、后唐代后梁、后晋代后唐),皇帝也换了七、八个。每一次政权更迭都伴随着混乱、动荡以及血腥的战争。
战乱纷飞的年代,普通百姓们生活困顿不堪,想要个安稳日子都是奢求,虽然赵家不是普通百姓,赵匡胤父亲还是是后晋禁军的中高级将领,但是在那个皇帝都难说富裕安逸的乱世中,赵弘殷也不过是依靠着不多的俸禄勉力维持着赵家而已,绝谈不上富贵。二十岁的赵匡胤已经成婚两年,儿女都有了 ,却一直没有立业,在家闲居,这种依靠父母吃闲饭的情况实在使他不能再忍受下去了。于是,未来的宋太祖在这一年毅然辞别父母妻儿,离开洛阳,独自一人踏上了外出闯荡、以求谋取前程的路途。
在外出闯荡的两年里,年轻的赵匡胤先后投靠过父亲的同僚复州(河北沔阳)防御使王彦超、随州(湖北随州)防御使董宗本。王彦超只是请他吃了顿饭,并送了些钱给他,客客气气地把他送走,没有将他留在复州。董宗本倒是很欣赏赵匡胤,留他在随州军中,委以重任。但是其子董遵诲却嫉妒赵匡胤获得父亲的信任和重用,于是处处刁难欺压他,使得赵匡胤在随州只呆了不到半年,就被迫离开。(三十多年后,已经当了皇帝的赵匡胤召见了王彦超和董遵诲,没有为难他们,还封授官职给他们,两个人都平安富贵到老。董遵诲因此甚至成为宋太祖的铁杆拥趸,为宋朝驻守西北多年,官至灵州都巡检。)
离开南方后,无处可去的赵匡胤流落到襄阳,一度落魄到要偷食寺庙和尚种的菜为生、寓居庙中的地步,而此时北方再一次政权更替,后晋已被刘知远所建立的后汉所代。在庙中和尚的指引下,他北返投入后汉枢密使郭威军中,成为郭威的侍卫亲军。自此,赵匡胤随同郭威父子(即郭威与养子郭荣(柴荣))南征北讨,为郭威建立后周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在掌握了后汉军政大权后,于出征契丹经过澶州时发动兵变,暗命军士将一面黄旗加在自己身上,同时诸军皆大呼万岁,奉其为新皇帝。于是郭威顺势返回汴京,逼迫后汉李太后授其为“监国”,夺取后汉国政后自立为帝,建立后周,郭威即后周太祖。当时作为郭威帐下东西班行首的赵匡胤正在澶州军中,很有可能全程参与了这一次兵变。十年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是照搬郭威的模板。
赵匡胤自跟随周太祖、周世宗(郭荣)父子从军征战后,屡立战功,自滑州副指挥使逐步晋升为开封府马直军使、殿前都虞候、殿前都指挥使、殿前都点检,宋州归德军节度使。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郭荣北伐契丹,关南三州平定,但是在继续进军途中世宗突然患病,只得匆忙退兵,六月十九,世宗在开封驾崩,子郭宗训继位,即后周恭帝。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二,借北上抵御契丹入侵的机会,已经是后周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在开封以北的陈桥驿学着旧主郭威当年的样子再次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自立为天子,然后回军开封,夺取了后周社稷,建立宋朝,改元建隆,成为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
宋太祖登基后,先后剿灭了原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稳定了内部,然后出兵荆南、湖南,将两地割据政权消灭,开始一统天下的进程。
此后,宋太祖先后灭后蜀、南汉、南唐,基本统一了自唐末以来因藩镇割据而四分五裂的中原王朝传统疆域,使得华夏区域从动乱趋于稳定,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作为武将出身的皇帝,宋太祖深知武人跋扈的危害性,所以继位不久就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绝大部分手握兵权的高级将领职务,并以高官厚禄作为补偿。同时设立禁军三衙统帅权,“守内虚外、内外相制、文武制衡”,大大减低了武人对于国家的危害,武将依靠军队而割据自立的产生土壤被彻底铲除。这一政策也为后世王朝所遵循,自宋以后,再没有武夫篡位、社稷易主的事情发生。
宋太祖消除武人威胁之后,又以立誓碑的形式确立了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为: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因此,宋朝的政治生态是有史以来最为温和宽厚的,君臣关系融洽,文官治国制度第一次确立于中原王朝政治制度之中。这也为之后的宋代社会文明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宋朝三百年是中华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年代,社会风气宽厚包容,中华文明也发展到了顶峰。
宋太祖还改革了科举制度,创立了“锁院制”、“弥封制”、“誊录制”、“别试制”,将科举制度更加规范化、公平化,革除了前代王朝的科场弊政,使得科举制真正成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得力制度,国家中央集权也借助此力得以贯彻落实。宋以后诸王朝均采用宋太祖所改良过的科举制度以拔取人才,国家也再没有产生过分裂割据的局面。
对于国计民生方面,宋太祖采取了严查吏治、厘定徭役,平均赋税等措施,并颁行“宋刑统”,以法典决狱,避免人治。同时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劝课农桑,慎罚薄敛与民休息等诸多贤善策,使宋朝自建立开始就走上了社会繁荣昌盛、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有宋一代,没有出现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社会空前繁荣,统治相对开明。中华大地迅速从唐末五代的武夫专权、四分五裂、社会黑暗困苦的局面中走出来,持续近二百年的混乱局面得以消除,这都是宋太祖以宽仁大度、勤政爱民、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的个人品德及施政方针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虽然宋太祖有过趁周世宗郭荣薨逝后孤儿寡母内外无助的情况夺取后周社稷江山的污点,也有过分崇文抑武导致后世子孙尚武精神缺失、武将被文官压制而对外开拓受挫,从而为后来宋朝对外军事行动上的软弱埋下祸患、乃至两次亡于异族的结果。但是宋太祖善待前朝皇室、厚遇文武官员,为人宽厚仁德,在位时从无昏聩暴虐之事,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对于他都是心悦诚服、赞誉有加。宋太祖这一生,上对得起江山社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中间也基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无愧于一位伟大的帝王。
其他网友回答
提起宋太祖赵匡胤,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其实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作为大宋王朝的奠基人,宋太祖赵匡胤无疑是赵宋帝王中影响最大的一位。他的许多决策,直接决定了宋朝未来三百年的发展。在各项制度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以“杯酒释兵权”为代表的打压武将势力、推行文官政治的一系列举措。宋太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提起古代的知名皇帝,常常会并列的提起,比如说有秦皇汉武,再比如说有唐宗宋祖。可以说,在这四个并列的皇帝当中,最默默无闻的皇帝就是宋太祖了。宋太祖,我们都知道,这是位开国皇帝,但很多人对这位皇帝的功绩其实了解的并不是那么深刻。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宋太祖很默默无闻啊。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宋太祖究竟凭什么与其他三位并列?
在关于宋太祖的人物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熟记。那就是,宋太祖结束了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长达七十多年的分裂割据的时代。可以说,不说其他的,就仅仅是这一个统一,就已经是宋太祖最光鲜,最让人膜拜的履历了。唐末开始,乱世伊始,无数的百姓都挣扎在水深火热的混乱当中。各种势力的此消彼长,地盘的争夺的来去,无数沉重的赋税等等,这些附加在百姓身上的压力,让百姓无法更好的生活。宋太祖的出现,一步步的实现了统一,摆脱了五代的混乱,给百姓一个生活的好机会
另外,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除了夺位让人觉得这人有些问题之外,宋太祖的性格也值得人们称道。他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心地清正,也嫉恶如仇,更是勤政爱民,给百姓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而且,他作为帝王的这种形象,对于改变五代以来的奢靡风气有着非常好的导向。所以,这样的宋太祖,也值得我们尊敬。
而且,在宋太祖的仁政中,有这样一中说法,那就是对文人的保护。因为唐末五代的风气,宋太祖为了改变在百姓心中武将的形象,积极的推崇文人,并且让文人占据朝堂相当大的地位。因为宋太祖的这种努力,宋朝的文化氛围特别的好。在宋朝,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文人,更是让理学一度成为了一种更为的文化浪潮
而且,宋朝非常重视图书的建设,更是积极的督促各方进行图书的管理和收藏。要知道,在北宋的开包年间,官府的藏书都已经达到了八万卷,更是成为一个有浓厚书墨之香的朝代。
所以,你现在是不是可以理解,宋朝的优秀了呢!而这些,都是作为开国皇帝的宋太祖打下的基础。宋太祖作为一个结束多年割据历史的帝王,与其他三位有着各种丰功伟业的帝王,都是有并立的资格的。这样一来,你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何人们让他与其他帝王并列了吧
其他网友回答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河南洛阳人,是大宋开国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评价很高的一位帝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一代明君。
宋太祖赵匡胤一生主要有以下功绩:
(1)一统天下,结束纷争。
(2)“太祖誓碑”,文武制衡
(3)“杯酒释兵权”,优待功臣
(4)改革科举制度,实行监考
(5)轻徭薄税,多次治理黄河
(6)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军事政策。
历史评价
是他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是他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他的统一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基本条件。
总结:
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宋朝的开拓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所以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一位没有明显黑点的优秀帝王。
其他网友回答
宋太祖的功绩与“秦皇、汉武、唐宗、明祖”这几位比起来,有点稍逊风骚,但他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中原以南的朝代更替、诸侯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大繁荣的——大宋,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与那几位相提并论。
一、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976年),河北涿郡人,父亲赵弘殷官至后周检校司徒,后周曾追赠赵弘殷为武清军节度使、太尉。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宋祖可是一个实打实的官二代,再加上雄伟的相貌和豁达的器度,是当时后周都城里的明星人物,备受关注。
时间来到了公元960年。前一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继位。960年,赵匡胤与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给他黄袍加身,拥立他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自此,开封城里的“官二代”赵公子成为了大宋开国皇帝。
二、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在位期间,听从宰相赵普建议,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他又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藩镇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除此之外,赵匡胤赎回了被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政治方面,他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文武制衡,改革科举;经济上,治理黄河水患,加大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和商业经济的流通,为北宋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76年,赵匡胤暴毙,享年50岁,葬于永昌陵,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宋太祖永昌陵(河南巩义)
宋太祖赵匡胤的轶事典故
杯酒释兵权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烛影斧声”
宋太祖赵匡胤的功绩作为都被他的“黄袍加身”所掩盖,他一统中原和南方,结束了多年的战乱,发展经济为“富宋”奠定基础;改革科举,使得“唐宋八大家”中宋占六人,更有晏殊、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名臣………
从这些方面来看,宋祖的功绩还是伟大的,正是他的为政之策,才有了宋朝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绚丽,虽然宋朝的武力方面比不上其他朝代,但仅凭经济与文化的实力,足以证明宋祖功绩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