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家乡有什么风俗 你的家乡过年有什么风俗

网友提问:

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

优质回答:

我的感谢有缘回答问题,我家乡的年俗:一进腊月

二十三,祭灶,供灶神,吃糖瓜二十四,扫房子,打扫卫生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二十五,磨豆腐,寓意富贵吉祥!二十六,炖猪肉,寓意衣食富足二十七,宰公鸡,寓意吉庆有余二十八,白面发,寓意蒸蒸日上二十九,贴道酉,贴对联,对联也叫门神,相当于平安符保护居家平安!

三十,晚上守岁熬一宿

初一,拜年

初二,接财神,进财进水,也是女婿节

初五,破五,剁小人,寓意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小年年的延续,年的结束

其他网友回答

一、准备贡品(年三十)。

首先,逢农历腊月29、或腊月30,在这一天最总要的就是做各种贡品,以准备正式过年的“供养”。比较典型的菜都是油炸的:肉炸合、黄花菜炸合、炸鱼、炸鸡、猪肉、瓜果、蒸花馍馍。

一般是凑整十碗炸菜、一碗肉、一条鱼、一只鸡、一个花馍馍。十双筷子、十个酒盅、再煮上两茶碗饺子(一般是每小碗两个)。

各种果菜备齐之后,要把家里的“家堂画”又成“堂主”,悬挂出来,“堂主”呈对联式分布,左侧书“忠孝传家远”,右书“诗书继世长”,中间画着亭台楼阁,为古代宫殿式样,象徵“神楼”以供先祖停留居住。

“堂主”的设置和对联的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先祖的崇敬、对忠孝文化的传承、对读书做学问的重视展现的淋漓尽致。古有耕读传家的古训,到今天,农村人还是将读书作为子孙改变命运的位数不多的途径,想必就是这个道理。

在“堂主”下方要摆放“折子”,样貌像是古代的奏折,上书列祖列宗的“牌位”,如果有妻室可以将妻室的姓氏一并列明,但排位中只列男子姓名,男子的妻室只写姓氏。

供养祖先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这个家庭指的是大家庭,按照传统的五服制亲的原则来划分,一般是没出五服的一起供养,出了五服的可以各自供养自己的祖先。

贡品、“堂主”、折子备齐,酒斟满、各色果品齐备之后就要进行最重要的仪式之一“请家堂”

二、“请家堂”(年三十)

就是请已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各位列祖烈宗到家里来过年、接受子孙的拜祭、享用贡品。

请家堂的仪式由家里最长的男性主持。一般是到院子门口(农村是每家一户院子)点上香,召唤先祖的灵魂,并由长者念念有词的说请各位老祖宗(农村称为“老疙瘩”)来家里过年,并带领全家老小(家族的男性、家族男性的配偶和未出嫁女子)磕头,磕头完毕后,要把大门敞开, 并在院门口的门槛处放置一条木棍,寓意让老疙瘩进家门后过年这几天就不要出去了,和后代们一起过年。

请完家堂后,供桌前要香火不断,一般每次点燃三柱香,烧完即要更换新的香,否则则视为对祖先的不尊重,且桌上的贡品自请完家堂以后任何人不准偷吃,供桌旁边的太师椅也任何人也不能做,因为有先祖的灵魂在此享用美食,子孙不得造次,该禁忌直至过年结束。

?

三、“贴对子”(年三十)

对子,就是春联。贴春联是每年必有的项目,但是如果哪一家有人去世,那么这一家(五服以内)在三年之内不得贴春联。(孔子有:更三年之丧的说法)。

春联的写作一般是各家各户到小卖部去买红纸,然后找村里能文擅墨的人去写,这其中老师的书法最受欢迎。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农村更多的人喜欢赶大集去购买印刷的成品,字是电脑做出来的,美观大方,制作精良,贴在大门上非常气派也非常美观。

春联的内容因其贴在不同的地方而各异。在院子门口,要贴一张“出门见喜”,院子的大门上最重要,门框,门芯都要贴,以前我每年去给父老乡亲去拜年,都先要看看他家贴的对联。大门上在两侧门框很多人都贴:“上联:门迎百福福星照。下联:户纳千祥祥云集”“江山千古秀,祖国万年春”。横批一般都是:春满人间、喜气盈门之类的吉祥话。进到院子里,院子的院墙上要贴一张“春色满园”,院子的每一个门上都要贴上对联。

在农村,一般各家各户都养牲口,人的厕所和猪圈、鸡窝一般都是在一起的,俗称“栏”,在栏门口也要贴春联,一般是:“多积肥五谷丰登,勤垫栏六畜兴旺,横批:六畜兴旺”。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垫栏”,垫栏就是往猪圈、羊圈铺垫新鲜的干土。一来是保证栏里的环境整洁保证牲口不生病,二来随着栏里的土越来越多,和猪粪、牛羊粪混在一起,经过几个月的发酵成为了已经发好的上好的土肥,来年春天上在田地里,可以肥地,换做城里人的说法就是“有机肥料”,将栏里的土肥往外运出的过程叫做“出粪”。

何谓六畜?我问过好多人,但是能准确谁清楚六畜内涵的人并不是特别多,《三字经》曾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这样的说法,传统中约定俗称的所谓六畜就是:马、牛、羊、鸡、狗、猪,尽管鸡在现在我们都归为家禽类。而且我突然发现,这六畜其实是十二生肖中与为人所驯养并联系密切的动物。

进到房子里面,房屋的北墙或者南墙,每家都会贴着灶王爷,这是每家的守护神,最重要的一个神仙之一。(在农村都是混叫的,有人就认为那是张果老)灶王爷一定不能贴在东西两面“山墙”上,农村有:“张果老爷爬山,一家不得安”的说法。

灶王爷这里也要贴对联: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来保佑平安,横批:一家之主。在一家之主上面一般还要贴一张:人口平安,祈求灶王爷保佑一家平安。灶王爷在农村的形象就是一种套色版画,上面写着一年的天文历法还有灶王爷和送财童子等的画像,并配有一张单独的用白纸画成的小马,寓意灶王爷骑马上天跟天爷爷汇报。下文讲的发纸马与这个息息相关。

在装衣服的柜子里要贴衣服满柜;在橱子上贴:鱼肉长存,预示着生活富足;在装粮食的地方贴:五谷丰登;在床上贴:身体健康。这些都是穷苦时代村民对美好富裕生活的向往和无限的追求。

?

四、发纸马、敬天爷爷(年三十)

发纸马,是在除夕夜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晚上十二点之前(时间要稍晚一点,不能太早),在院子里中间摆放一张八仙桌,摆满贡品,并找十双筷子、十个酒盅装满酒。将去年的“灶王爷”画像,用火纸焚化,并向天爷爷致敬,让灶王爷骑马升天,上天去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平安(也有的说法是在小年那天焚烧去年的灶王爷,但是无论何种做法,发纸马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意义非同寻常)。

可以说在这里“灶王爷”扮演的是贯通天人的一个角色,是上天派下凡间的使臣,也是人间与上天沟通的使者,所谓三才者、天地人。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恒久的话题,农村人特别讲究敬仰上天,所以灶王爷的说法,颇有哲学意味。

在这里关于何时更换新的“灶王爷”画像的问题,因农村有过小年的说法,过小年的那天要“灶王爷”画像更换,俗称“辞灶”,有些地方当晚将以前的画像焚化,有的则放在除夕发纸马时候一起焚化,其意义均是相同的,只是具体的时间有差异。

五、熬年五更(年三十)

发完纸马以后,就是等待新的一天的到来,一家人围坐一圈,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作为年夜饭,共度除夕佳节。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以后,新的一年到来,俗话说:一夜之间连双岁,五更以后分二年。在过了12点以后,每个人都长一岁,要吃饺子作为庆贺。这就是所谓的熬年五更。城里人称为:守岁。

六、拜年(初一、初二两天)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了,初一、初二两天,是传统的大拜年的时间。这是我们村传统中最具人情味,最有特点的一个仪式。

一大早,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穿戴整齐,洗刷干净。先到自己的列祖列宗的牌位前行跪拜之礼,然后老人给孩子发压岁红包,比较讲究的家庭,都会要求孩子给老人磕头。自己家的祖先祭拜完之后,家里的小一辈的孩子们,可以分几波或者一起到村里的人家挨家挨户磕头拜年。

这里的磕头不是给乡亲们磕头,而是给各家供奉的祖先磕头,每到一家,你可以观察一下,门口是否放着那条显示着家里供奉着祖先的“木棍”(前文讲到过,请完家堂,要把大门敞开, 并在院门口的门槛处放置一条木棍,寓意让老疙瘩进家门后过年这几天就不要出去了,和后代们一起过年),看谁家门口放着这个棍子,就可以到他家去磕头,进门先要问老人过年好,然后那家的人会陪着客人一起给自己的祖先磕头致敬。

磕完头后,根据两家的交好程度以及时间状况,可以选择在他们家逗留一会,谈天说地,说一说一年来的庄稼收成,说一说孩子一年的变化,说一说老人的过往,谈一谈明年的打算,张三李四、家长里短,在顷刻间会传遍全村。

每家每户都会准备水果、瓜子、糖果、茶叶等以备来客人以后可以享用。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去别人家磕头,因为可以到处吃瓜子,吃糖,回来还可以装满满一口袋,特别开心。

一般而言,家里在村里威望高的,所有的乡亲都会来你家拜年,同样你们家也要去别人家回礼,一来一去,一天要磕头好多次,且要走家串户,忙的不亦乐乎。

对于双方有矛盾的家庭,你大可不必去他家磕头,但是如果你主动去他家磕了头,那么就意味着你们已经示弱了,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一般而言另一家也会派他们家的子女到你家磕头,一来二去,双方的恩怨也就一笔勾销。

我总觉得,所谓的社会和谐,其实是要有方法和有基础的,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同一个房间住的两家租户可能都互相不作任何沟通,而在农村,这种特殊形式的沟通却成为维系乡里团结、化解邻里矛盾的特殊平台,意味深长。

从年初一到年初二,两天时间,都是相互磕头拜年,空闲的时间朋友们可以一起打牌吃饭、喝酒、聊天其乐融融,年味十足。

拜年磕头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已经出的女子绝对不能在初一、初二这两天到娘家来,更不能见到娘家的列祖列宗。到初三,女儿都要和女婿、外孙一起回到娘家来看望娘家的父母。

七、送家堂(年初二)

初二下午,等该磕头的亲友都磕完了头,所有的仪式举行完毕后,就该结束供养,春节也就结束了。初二的下午三四点左右,还是跟请家堂一样,所有的家族成员都要到场,由老人主持,包好水饺,用装水的舀子装满饺子汤,把供奉的食品取一点放在饺子汤里,将祖先的“折子”取下来。

到原先请家堂的地方,点燃香火,焚烧纸钱并将门口的木棍取走,将舀子里的饺子汤泼到地上,让各位老疙瘩酒足饭饱后返回祖坟。纸钱焚烧完毕后,全家要给祖先磕头,后要燃放鞭炮、礼花等以送各位老疙瘩走。

回到家里再行在院子里焚烧纸钱,以向天爷爷表达已经过完年了,希望天爷爷回到天庭能保佑一家平安四季风调雨顺。

?

一切礼仪完毕后,将堂主整理起来,等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来年的春节再行供奉。家里的女人们将供奉的各式菜肴自己取回,打扫卫生,年就算过完了。

这就是我故乡过年的习俗,有些表述可能不准确,但是基本上囊括了我们那里过年的基本情况。

如今,随着农村的孩子纷纷进城,家中留守的老人越来越多,再过几十年,当农村沦为空城的时候,那时这些习俗估计都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了。沿袭了几百年的习俗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一定会断送。

传统的东西,是不能用对或者是错来形容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就是这样产生—消灭—再发生新的文化。

所以我并没有特别悲天悯人的来看待我故乡的习俗,但是这些隆重的仪式、这些迎来送往之间的真诚、可爱,总会成为内心深处故乡亲人对年的所有认识和最诚挚的表达。

其他网友回答

答,年前(腊月二十三小年清扫卫生)腊月二十八贴对联(上午)除夕准备年夜饭,初一小辈的外出拜年,过年也叫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及世界各地华人的最重要大节!

其他网友回答

你们家乡有什么过年习俗?

答:过年习俗无非就是比平常日多忙些 忙着大扫除 忙着做年糕之类的美食 忙着炸些可以储存的食品美食 忙着购买新鲜海产品和上等的鸡鸭猪牛羊肉类把冰箱的冷藏室(柜)给屯满 忙着给全家大小购置新衣服 新鞋帽。。。(有的人家还会自己动手做) 除夕那天 还得忙着做全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围炉餐

谢谢!午好安!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叶子在山上,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们这边过年都有什么习俗。

时光流逝,转眼又到了过年。

记的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年。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总会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菜。有时候过年还会带我去集市上,买一件衣服。那是我最高兴的事。

现在自己长大了,也有了孩子,却怕起了过年。每过一年就又老了一岁。总感觉现在的时间过的飞快。心还未变,人却已经老了。

民间有句俗话:小孩小孩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人们已经开始备年货了。每到集市的日子,都会去选购东西。什么鸡啊、鸭啊、鱼都是必不可少的。

到了腊月二十八,就要贴各种年画。以示来年平平安安,生意兴旺。

除夕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晚上要守岁。

到了大年初-这一天就在家里打牌聊天,不易外出。

大年初二我就要去亲戚家做客。大家平时都各忙各的,一年也就聚这么几天,这是重温亲情的大好时光。

春节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亲人在这一刻相聚。让我们对自己这一年的收获或得失,有了与大家分享的机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每个在外游子的心情。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不管你在哪里,当地有什么样的习俗。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这种深深的自豪感都无法改变。对过年的感情也无法改变。

谢谢大家在百忙之中看了这篇文章,你们肯定有更有趣的习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