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年味是 小时候的年味跟现在的差别

网友提问:

你觉得小时候的年味,还在吗,为什么?

优质回答:

谢谢!我觉得小的时候真的很有年味,小的时候等到过年就有新衣服穿了,也有好吃的了,从前过年很热闹,一家人在一起太高兴了。

现在为什么没有了年味,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生活条件好了,现在每天吃的比从前过年吃都好,所以呢感觉不出来年味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不知道是年龄大了还是时代变了,总之我觉得小时候的年味儿感受不到了。以前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那么多新衣服,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但是却特别开心。每当过年,女孩子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买上两身新衣服,以前的我们不知道名牌,也不纠结款式,质量问题都不管,反正只要是新的就行,从妈妈给买回来衣服的那天起,动不动就想拿出来试试,每天倒计时盼着大三十,到了那一天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早早起来,顾不得洗脸刷牙,先把新衣服穿上,还不忘在镜子前臭美半天。再就是念念不忘的小吃,奶糖、核桃、松子、果肉、杏干,妈妈买回来,总要找个地方藏起来,否则啊,家里的小馋猫们天天偷吃,等大年三十都吃光了,有时候实在顶不住磨人的小家伙们,妈妈隔三差五的也会给抓上一把果肉,或者拿出两三块糖,记忆中小时候的糖果真的是无法形容的美味,可是现在大了,吃什么糖果都再也没有当初的味道了。小时候大年三十早晨穿好新衣服,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爸爸负责贴,妈妈负责抹浆糊,家里的小朋友就负责瞅准位置,这个任务看似轻松,实则艰巨,一个没瞅准,就会出现一高一低,要不就是歪歪扭扭。贴好春联以后,小朋友的任务就结束了,可以看电视、出去玩儿、响鞭炮,随便怎么样都不会有大人唠叨。然后呢,妈妈就会开始准备中午的大餐,一般都是炸糕,黄米面做的那种,过程是特别复杂的,先再上锅蒸熟,再取出来和好,还要沾上油,然后捏成一个一个的,速度还得快,一不小心就凉了不好吃了,家里有小朋友的妈妈一般都会给包上几个红糖馅的,炸好的糕一出锅,赶紧把事先准备好的鱼放进去炸,炸完加水一炖。鸡肉通常在前两三天已经炖好了,因为大年三十太忙了,饭一上桌,长辈们会喝点儿酒,酒足饭饱之后,打打麻将,打打牌,一直打到晚上春晚开始才散摊,各种回家看春晚,响鞭炮,接财神。现在我们住在城市里,雾霾污染不能响鞭炮,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吃的东西,平时基本天天吃,鸡鸭鱼肉也不再是新鲜玩意儿,一年到头,衣服不知道买几套,换季来一套,打折来一套,过年换不换新衣服也都无所谓了。没有年味儿,本身就是因为缺少了期待,物质的匮乏让我们有所期待,物质的充盈却让我们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

其他网友回答

很开心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下面小编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小时候年味现在已经不在了,记得小时候临近春节会掰着手指头算日子,总感觉时间过的很慢。恨不得一下子就是除夕夜。那会儿没有智能手机,家里条件好点的是彩电,一般的就是黑白电视。每天都要等转播,大多时候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

大家肯定不会忘记,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口袋塞满糖,在大人面前显摆,不管是做什么都舍不得沾上一点灰。说好了要守岁,却不知不觉的睡着了。还要大人抱进被窝。过年就这样开始了,初一早上完放鞭炮,吃过饭后,就挨个的给长辈们磕头,挣压岁钱。现在回想起来,仿佛那一幕就在眼前!感觉那时候是一年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候!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之际,看舞狮舞龙、耍大头、踩高跷、扭秧歌……简单又质朴的表演,让那个年代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满足!

太多太多当时的场景在脑子里浮现,那会条件没现在好,但是大人,孩子对过年比较重视!一年的操劳辛苦,在那一刻都感觉是值得的!现在人临近年关了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甚至春节都不回家过年。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慢慢的把年味淡化了!再也回不去了……

这里是平头哥讲农村,有对小编不同看法与意见的朋友,欢迎在评论下方评论留言!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每年快到过年,人们都会提到一个热词“年味”,小时候的年味还在吗?回答很明确:不在了!那么年味到底是越来越浓了呢?还是越来越淡了呢?

不知道你所说的小时候时啥时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特别是60、70年代之前,边远地区在80年代之前,由于经济落后,人们对于“年”的向往首先是吃饱,期望穿个新衣服,这个向往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盼望过年,年味也集中体现在过年这几天的满足感。到了80年后期到9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了,人们整体收入开始逐步增加,过年的年味在于能吃上肉了,可以吃的好点了,穿新衣服的奢望都可以逐步满足了,到了2000年之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近10年来,人们对“年味”的追求也出现不同的变化,把过年当作一个难得的假期,一年之中唯一可以放下工作,放下心情的假期,纷纷开始出门旅游,过年变成了散心,出去打开眼界的机会,过年逐渐由原来的全家团聚变化为全家出门旅游一趟。

通过多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出,“年味”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着巨大地变化,特别是在城市里,人口越来越密集,管理也越来越规范,许多大中城市过年不让放炮了,放烟花也越来越少了,那么小时候记忆中“年味”里最经典的一项就没有了,看不到、也听不到“爆竹声声辞旧岁”的景象了。另一方面,过年串门给亲戚朋友的拜年也演变为聚餐了,订一桌聚一起,吃点、喝点,打打牌,聊会儿天,年过完了。这种方式在平日里就在发生,没什么稀奇可言,所以年味自然也就淡了许多。

农村里过年的习俗这些年来也在发生着巨大地变化,孩子们陆续出去打工或转移至城市安了家,留在村里的大部分只有中老年人和小孩子了,过年的习俗能简化的都简化了,逐渐演变为子女们回老家看望了一下老人和孩子,时间宽松的还可以看望一下其他亲戚,时间紧张的,初三、初四就又离开了家。只有春联、年画或灯笼能表示出来这是在过年,其他的习俗已经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省略了,所以显得年味也淡了。

总之,小时候的年味已经所剩无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小时候的期盼现在都实现了,“过大年,穿新衣,戴新帽,热热闹闹放花炮”,这些平时就在发生,更别说其它的了,只能作为年长者的一种回忆了,而现在过年已演变为一个特别的假期了,一个可以完全放松的假期,年味自然也就变了,真正的年味逐渐演变为一种民俗旅游的形式在传承着,延续着……

其他网友回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的流逝让我们再也回不去那天真无邪的童年时期。在我们农村,小时候常听到老一辈人说的一句民俗:小孩望过年,大人望栽田。每个小孩都盼望着过年的日子早点来到,因为那时候过年就意味着有很多好吃的,很多好玩的。而大人们却想着来年的春季又要开始操心了,打算着耕田种地的一些烦恼事。

记得小时候要是身上有5角钱,那感觉是多么的富有啊,如果有一两块钱,那已经就是孩子王了。那时的电视、录像、电影非常稀奇,稍好一点的家庭才有一台黑白电视,我们那里还有人用黑白电视来卖门票去看。要是哪家有红白喜事晚上有电影、录像观看,哪怕打着火把步行几公里甚至以上的路程,也无法阻挡那颗激动的心,只因那时候的电影实在太稀奇了。

每当过年身上有了压岁钱,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场电影。再者就是玩甩炮,往地上一扔,砰砰的响声真的很好玩!

现在有了手机,基本都代替了电视电影,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过年再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气氛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