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金额核算法
《总论》公式总结
财务状况等式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收入-费用=利润 |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 |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 = 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
《资产》公式总结
应收账款 | 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代垫运杂费等 |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计算出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需要提的)-已有的坏账准备(已有的) |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支付价款-取得时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注意交易费用是否为另支付) |
整个持有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从购入到出售)=初始时投资收益(购入时的交易费用)+持有期间投资收益(现金股利/利息,不含购买价款中的)+处置时的投资收益(处置价款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负差产生的增值税(-正差需要交的增值税) | |
整个持有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对损益(利润)的影响=初始时投资收益(购入时的交易费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上升(-持有期间公允价值下降)+持有期间投资收益(持有期间现金股利/利息,不含购买价款中的)+处置时的投资收益(处置价款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负差产生的增值税(-正差需要交的增值税) | |
出售时点的投资收益(或者出售时对损益的影响)=出售实际收到的价款-处置时资产的账面价值+负差产生的增值税(-正差需要交的增值税) | |
购入的存货成本=购买价款+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为了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合理必要的支出费用(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挑选整理费、入库前的仓储费、合理损耗等) 【邦尼记】合理损耗影响单位成本,不影响总成本; 非合理损耗,单位成本和总成本都影响。 |
|
个别计价法 | |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 |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100% 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额×毛利率(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 销售成本=销售额-销售毛利=销售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
|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总进销差价/总售价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
|
可变现净值=估计存货售价-估计进一步加工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要计提的)- 已有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已有的) (同坏账准备) |
|
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方法一: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方法二: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
|
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固定资产原值(即固定资产科目余额)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同) |
《负债》公式总结
应付账款 | 应付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增值税 | 一般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不含税)×增值税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
简易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销售额(不含税)×征收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
《所有者权益》公式总结
发行股票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 | 资本公积=发行总价款-股本-发行费用 |
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投资 | 资本公积=固定资产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实收资本 |
利润分配 | 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 – 计提盈余公积等税后计提金额 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计提盈余公积等税后计提金额-分配现金股利 |
盈余公积 | 盈余公积=【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亏损(若年初为盈利则不考虑)】×计提比例 |
《收入、费用和利润》公式总结
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确认收入(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 当履约进度能合理确定时 当期应确认的收入=合同的交易价总额×履约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
税金及附加 | 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等 |
利润的构成 |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
所得税费用 |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
《财务报表》公式总结
资产负债表 | |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 “短期借款”项目=短期借款 “资本公积”项目=资本公积 “货币资金”项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
2.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 “应收账款”项目 =应收(借)+预收(借)-坏账准备【用第4种填列方法】 “预付款项”项目=应付(借)+预付(借)-坏账准备【用第4种填列方法】 “应付账款”项目=应付(贷)+预付(贷) “预收款项”项目=预收(贷)+应收(贷) 【邦尼记】收对收,付对付;确认方向看科目,资产找借方,负债找贷方。 |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 “长期借款”项目=长期借款 – 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 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有关科目 – 一年内(含1年)收回数后的金额 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有关科目 – 一年内(含1年)到期偿还数后的金额 “长期待摊费用”项目=长期待摊费用 |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 “应收账款”项目=应收(借)+预收(借)-坏账准备 “预付款项”项目=应付(借)+预付(借)-坏账准备 “应收票据”项目=应收票据-坏账准备 “其他应收款”项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在建工程”项目=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工程物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项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借加贷减) “无形资产”项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成本模式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 “存货”项目=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借加贷减)+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发出商品+生产成本+受托代销商品 – 受托代销商品款 – 存货跌价准备 |
利润表 | |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投资收益(或减去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或减去净敞口套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或减去资产处置损失) |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净利润 |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
综合收益总额 | =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
《管理会计基础》公式总结
分配率 | 分配率=待分配总额/分配标准之和(通用) | |
废品损失 | 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应收赔款 | |
直接分配法 | 单位成本=待分配费用/对外供应劳务数量 | |
交互分配法 | 分两次 1.对内:单位成本=总费用/总供应量 2.对外: 对外分配实际费用=原有的-分出去的+分进来的 单位成本=对外分配成本/对外分配数量 |
|
计划成本分配法 | 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按计划数对外分配总额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待分配费用+分进来的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管理费用 |
|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 |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 |
约当产量比例法 每道工序完工进度=(前面各道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道工序工时定额×本道工序平均完工程度)÷产品全部工时定额×100%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单位成本×完工产品产量 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邦尼记】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性投入,在产品数量不用约当 |
||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 分配率=待分配总额÷分配标准值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