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和参公管理有什么区别? 参公管理属于公务员吗

网友提问:

参公管理和公务员的区别是什么?参公管理是公务员吗?

优质回答:

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大同小异,身份上有本质区别,待遇上基本一致,只是在互换身份上有点麻烦,公务员到参公单位任职没有任何障碍,而参公转公务员被认为是逆向调动,必须重新进行公务员登记,相对麻烦

所谓公务员,即国家党政机关在职在编、具有法律授予行政执法职责、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的工作人员。包括政府工作部门、党委工作部门、人大政协机关、两院机关等部门的在职在编人员都在公务员范畴。公务员有明显几个特性:一、享受国家全额拨款供养;二、具有行政执法职责;三、身份是干部,使用的是行政编制。

参公人员即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参公分行政参公和事业参公。行政参公主要集中在群团组织比如工青妇,其在编人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参公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的二层机构,比如部门下属的执法部门,包括部分具有行政职责的独立事业机构,都是参公性质。这部分单位的在编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管理条例,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执行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也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实际上与公务员无异。党校、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执法局、旅监所、采购办、环境监察大队、文化稽查大队等都是参公事业机构。

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的相同与不同:

1、相同点:公务员和参公人员都享受国家全额供养,都具有行政执法职责,都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策性安置人员除外),都享受同样的工资待遇和晋升待遇,都可以参加遴选。公务员该有的待遇,参公人员都可以享受,在各种待遇上几乎没有区别,因此说参公人员是公务员,其实也没问题。

2、不同点: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最大的不同是身份的区别,参公事业管理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而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这种身份的区别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很小,但毕竟编制性质不一样,参公人员要转公务员,属于逆向调动,需要重新进行公务员登记,在政策不是那么灵活、没有完全放开的地方在交流互换上或多或少存在障碍。换言之,公务员可以随意在机关和参公单位交流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比较容易,但参公人员不同,要调入行政机关必须转身份办手续,相对麻烦。公务员相对于参公人员,有一定的优越性。

其他网友回答

组织人事部门老手回答你:参公身份人员绝对是公务员,这点毫无疑问,大可放心。

首先,哪些单位是公务员单位?哪些单位是参公管理单位?

公务员单位主要包括党委工作部门、政府组成部门及直属部门、人大和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等,比如纪委监委、组织部、“两办”、发改委、财政厅局等等,都是公务员单位。

而参公管理单位包括了参公群团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参公群团机关如总工会、团委、妇联、文联、作协、社科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法学会等,参公事业单位如党校、党史研究室、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待办、疾控中心等。

其次,参公管理单位与公务员单位有哪些不同?

一是办理身份登记使用表格不同。参公人员使用的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而党政机关公务员使用的是《公务员登记表》,但只要履行了登记报批手续,就意味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身份上就没问题了。

二是使用编制有所不同。党政机关公务员使用行政编制和政法专项编制,而参公单位单位主要使用事业编制,但也有少数单位使用行政编制或者政法专项编制,相对比较复杂。

最后,参公身份人员与公务员有哪些相同之处?

一是身份性质相同,都是不折不扣的公务员,政治待遇并无区别。

二是提拔晋升相同,参公管理单位的职务和职级设置与党政机关基本一样,同样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等选人用人政策法规,提拔晋升快慢也差不多。

三是工资待遇相同。公务员单位享受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参公管理单位也都有,相同级别人员的工资收入基本一致。

欢迎关注职场李论,更多精彩内容期待与您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常年从事公务员管理工作,参公和公务员主要区别在于身份的不用,其他的待遇,晋升、交流基本都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参公和公务员的相同点

1.管理政策:参公人员和公务员都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晋升都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规定》等制度执行,两者之间的管理基本完全一致。

2.招录考试:参公人员和公务员都要通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而且考试的时候这两个类别都是一个考试,一张试卷,最终的面试和公示也是一起的,只是在报考的时候参公的会单独注明的。

3.经济待遇。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的待遇都是按照《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2006年6月14日发)规定执行,工资多少和奖金比例,和公务员是一模一样。

二、参公和公务员的不同点

1.身份不同。参公人员身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一般是事业单位身份,但又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招录人员转正后需要进行参公人员登记。而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一年试用期满后需要进行公务员登记。

2.工作节奏不同。一般来说公务员机关更忙一点,参公机关更闲一点,这主要是与参公单位的性质有关,群团性的组织一般都属于参公机关,比如,文联、共青团、科协、残联、工会、红十字会、妇联,日常工作中,这些单位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节奏会比公安局、组织部等机关要轻松一些。

3.晋升机会不同。这也主要是与单位性质有关,有为才有位。参公机关有一部分属于弱势部门或清水衙门,相对来说工作比较轻松,于是单位干部在同其他单位竞争提拔机会的时候,先天处于劣势。

其他网友回答

您好!广州华图教育乐意为您解答:

什么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我们平常简称“参公事业单位”或“参公单位”,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并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的的事业单位。

先是有单位参公,才导致人员参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中的在编人员(不含自聘人员和工勤人员)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参公管理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指其工资待遇与公务员相同,包括其他的相关录用、退休、处分等政策也都是参照公务员的政策。

根据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特点:参公事业单位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要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二)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行政机关中的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的异同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与公务员的根本区别就是,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而参公人员的编制为事业编制。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执行,也就是说参公管理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其中人员编制也是事业,只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2、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完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进行公务员登记,包括所有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险,退休后的待遇,职务任免,升降,回避、辞退等全部和公务员一样进行。中央党群机关的很多单位,国务院系统,各省地县市,都有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其实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编制不同,公务员是行政编,参公是事业编,其他的例如待遇、升迁等都是 参照公务员。

在某些情况下,参公未必不如公务员,比如当参公单位本身级别更高,或者区域位置更好,或者岗 位本身更好等情况,可能会出现比公务员还好一些的情况。

但是对于其他条件近视的情况下,一般公务员更有优势,我们举一个例子,在很多单位都是行政编和参公编混合在一起的,单位一把手几乎没有出现过参公编制的,其他主要领导人也比较少。但是如果本身就是希望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区别并不大。当然,现在参公也正在改革当中,部分会改为公务员,有些可能改成纯事业编,也有保留参公编制的,具体要看当地政策。

其他网友回答

参公管理是什么

?参公管理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是指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经审批确定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参公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要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规定进行管理。

参公管理和公务员的区别

根本区别就是编制不同,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而参公人员的编制为事业编制。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执行,参公管理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其中人员编制也是事业,只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参公管理和公务员的相同

除了编制不同,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完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等等,包括退休,包括交流调动等待遇是一样的。

参公管理

在编人员需经过考试才能调入参公单位和党政机关,而公务员和通过考录的参公人员是可以相互调动的。只要接收单位和现工作单位双方同意放人和接收,调动以后编制性质也会随之改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