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李鸿章在外交上是否过于软弱?弱国无外交真的是他妥协的理由吗?
优质回答:
1876年,日本与朝鲜国王签署了一份独立的商业条约。如今的你,怎么看待这一信息?能看出里面潜在的威胁吗?
朝鲜作为清朝最重要的附属国、以及最具有的战略意义的堡垒。日本此举无疑是向清朝的挑战!回到第一段的商业条约,朝鲜是清朝的小弟,你不通过我直接和我小弟私下交易,你是什么意思?而当时朝廷能看到这一层有几个人?或者我们想想谁能看出来,恭亲王?左宗棠?曾国藩还健在的话、曾国藩?
假如朝廷上下都看出来其中的危险,该解决问题了。但还不如不知道呢,因为什么没有人能够提出策略击退或者防御日本人。
朝廷所有人束手无策之时,李鸿章站出来了。李鸿章提出阻止日本狼子野心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朝鲜向全世界开放。以我们现如今的实力迟早都要失去朝鲜这个属国,倒不如借此机会把朝鲜开放于全世界。李鸿章的这个建议并且通过朝鲜国王与外国列强签订商业条约得到落实。现如今的你仔细想想让你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吗?
李鸿章于1879年10月23日写给朝鲜汉城官员苏善的一封私信。
“承蒙赐告贵国政府与日本之关系。倭人性本倨傲自大,野心勃勃,狡诈万分,步步为营,贵国被迫视情应允其要求。睹此情状,深感阁下任重道艰。去岁会晤朝鲜使节团,余已阅尊函,蒙阁下反复示知,倭人求阁下转达其与我国保持良好关系之愿望,并言我们大可放心,其用心可昭日月。
愚见以为,邻邦关系自古易明:两国有隙,可由共同利益之纽带走到一起。若无互惠之基础,既无一致,互为敌国。明知倭人缺乏诚意,宜佯装不知。为自卫起见,避免争端,维护友好关系。为此于前信中奉劝阁下莫露疑心,恐其成为不利于阁下之借口。”
“本国政坛首脑皆以为,此类事防胜于治。”或言最易避祸之法,过于关门静坐。误哉,我东方国家殊难办到。日本之扩张运动,非人力所能阻拦。贵国亦被迫与之互签通商条约,开新纪元之始。诸事表明,以毒攻毒,借力打力,方为我等最佳出路。阁下抓住所有机会与西国缔约,便能以其遏制日本。
西方通则,一国不得无故侵占别国领土,然则国际法之保护力,仅于共享商业利益之强国有效。去岁土耳其沦为俄国侵略之牺牲,土国将要屈从,英国招各国共商,俄国迅即撤军。若土国如同贵国坚执孤立,便将成为俄国之食物。比利时丹麦皆为欧洲小国,均已与各强国签约,因之无人敢于欺侮压迫。此即救弱阻强之妙计。
西方国家利用我们之不幸,以武力强加愿望于我们。其用于蒂结条约的辩论乃武士。正如阁下所知,执行其条约已成无尽困难之源。贵国政府今若主动实现其自由意愿,则西方列强在诉诸武力之前,定会万分吃惊,竟至难以苛求。循此办法,贵国便能不给其提供保护之口实,坚持禁卖鸦片,禁止基督教传播,禁止各种腐败影响….. 阁下已知晓敌人之力量,便可动用一切手段加以分化。谨慎前行,运用机智,则阁下将以善谋者闻名天下。
李鸿章在信中,建议朝鲜秘密的组织军队进行防御,同时小心谨慎地遵守条约内容,以防落下口实。另外他还要朝鲜除了防范日本,还要警惕俄国,所以李鸿章建议与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都签订通商条约,建立海关关税制度,往国外派遣朝鲜公使。李鸿章不止日出建议,还拿土耳其、比利时、丹麦做了例子,而当时的李鸿章还并未出使欧洲。可见李鸿章是认真研究过欧洲各国的生存之道的。
李鸿章在这封信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才华,我认为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如果李鸿章生在战国时代,何尝不是苏秦、张仪。言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而何尝让这位“俾斯麦”放开手脚做事?正如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所言:
难道一个人熟读经史,文笔华美,就具备了在御前为皇帝作顾问的条件?难道学术上造诣深厚,就能成为大政治家?因为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
但毫无疑问的是李鸿章具备作为皇帝顾问的能力。但大清又有多少官员具备这样的能力?历史的洪流要淘汰这个旧体制,我们却把责任推给勇于任事的李鸿章,这是有失公允的。
仅个人之见,欢迎大家讨论。
?关注我@史争朝夕 ,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外交上软与硬,与国为密不可分,这不是说大话吓唬人的事。说难听一点,咱们的大实”打狗都要看主人面”,表面上是给人一个面子,但这面子是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其实内中也折射出主人背后的实力。同样狗咬死了你家的鸡,普通人家的狗你敢打死,如果是大老板的狗咬了你家鸡,你还真要掂量掂量。
弱国无外交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晚清那种群狼环视的境遇下,李鸿章也只能如此。再说,你说李鸿章卖国,他也说了不算,他只不过是个传话筒而矣。
作为晚清的总理大臣,不要说大臣,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也不愿向外国人奴颜婢膝,也不愿尚权辱国,特别是作为政治人物,他们也知万世骂名、历史的耻柱。
当然,历史上为一己之利而卖国求荣的人也有,那绝对非汪精卫莫属啦。
不是说李鸿章有多好,只能说他尽力啦,换个别人,也许还不如他!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您的邀请!
对于李鸿章身居要职时所作所为我并不喜欢,因为他并没有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的思想。
追溯历史,当时中国的GDP在世界名列前茅,而身居要职的李鸿在略有眼光。中国要想强大,海洋这块是缺板,要有自己的海军。于是建立了北洋水师。而且花费巨大,而李鸿章并没有把这些巨资用在培养高技能,高海军优秀人才上,而是培养了一群庸懒贪财人身上,一个爱钱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这是一个谁也否定不了的定律。买进了先进的军舰,必须要有坚利的炮台。而李鸿章并没有去监督管理武器的威力。他只迎逢慈禧的喜欢,鼓吹一些北洋水师的强大,致使让慈禧对外宣战造成耻辱的条约。这是他不可推诿的罪过。
在失败的情况下,李鸿章不得不代表朝庭去签定这些耻辱的条约。而慈禧宣战的主要因素就是下面的人瞎吹国家强大,而慈禧治国的依赖就是下面那一帮唱高调的宠臣,而慈禧并不了解国家是否强大到可以宣战的地步。
失败也让李鸿章知道自己无力回天,也深知清朝病入膏肓,无力称霸世界。也有自知之明,如果他不出面弥补这世漏洞,可能有灭族的可能,他只能去弥补让自己保着乌纱帽和家族的性命。
从对李鸿章本人来说,也算人中之龙,凭自己的自身拚博能奋斗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台,也算才高八斗,官运亨通了。
李鸿章并不软弱,软弱的是遇到一个妇人的主子和自己贪权的野心,缺少总结历史,缺少丛林认知的规律。
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个的,学完教科书就以为懂得历史了,可笑的不得了。李鸿章不是你随便可以评论的!近代中国,最伟大的外交家只有李鸿章,另一个是我们的周恩来总理!
其他网友回答
李鸿章不是软弱,是挟洋自重。
外国人点名只与李鸿章谈判,那是李鸿章签协议拿回扣,对方得大单,谈判双方皆大欢喜。
李鸿章不软弱,对太平天国、政治(光绪派系)、经济(胡雪岩)竟争者是凶残的很。
李鸿章所作所为,是想当皇帝,私会梁启超(暴露了帝王梦),在梁启超说干掉慈禧,拥立光绪,才回到慈禧身边。义和团与洋人血战时,拥有十几万大清最强精锐直隶总督李鸿章作壁上观。(一同学旅游,说大英博物馆,八国联军缴获清军几百挺机枪。我说:有几百挺机枪,十几万人打不过2万?!无论如何,李鸿章有高于八国联军军力。)后来袁世凯继承了李鸿章衣钵,清末民国初军阀多出自李鸿章系。
李鸿章因年老将死,又没有新党支持,才放弃帝王梦。李鸿章官居’中堂大人’,既不忠于大清、慈禧,也不为国为民。始终实行将李鸿章个人与家族利益最大化。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日军进攻朝鲜,跨海而来,最大软肋是后勤保障。这都由李鸿章的弟弟李鸿澡提供保障了。李鸿章贪污白银4000万两,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天文数字,成就了李家后世的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