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不在飞机顶上设计个降落伞?
优质回答:
题主的意思应该是客机吧!或许题主看多了各种飞机事故率,而且深知飞机事故率导致的死亡率很高,基本上都会机毁人亡,所以才会有此疑问!
给客机配备降落伞其实是很愚蠢的做法,不管是在安全性上还是经济性上来说都是不划算的买卖!
我们常见的民航飞机基本是中大型的,重量大概50吨,比如波音737。大型客机比如波音747满载重量能达到150吨。
我们知道单人体重70kg,也需要20kg的降落伞才能保证其安全落地。如果给重量百吨的客机配备降落伞,其重量也得增加数吨,这样就会导致飞机接近甚至超过最大载重量,其飞行安全反而大大降低了。
大家都知道,客机事故主要发生在起飞和降落阶段,很多事故发生时的高度不足500米,完全不具备降落伞打开的安全高度。而只有客机在高空中受到袭击(撞鸟),或者失去动力才适合打开降落伞,但是这种事故发生率更小!
所以大部分客机事是不具备用伞条件的,而配备了降落伞则会大大增加载重量,反而更大程度上威胁乘客的安全!
那如果给每一个乘客配备降落伞呢?
大家也必须清楚,客机的每年事故率才万分之一,而中国的客机年事故率几乎为0。给乘客配备降落伞需要增加额外的开支,比如人员培训,维护费用。而且乘客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第一次跳伞也无疑于自杀。每年多余的开支只是为了防止那概率极低的航空事故,而且还并未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与其这样,还不如出了事故赔点钱,这样多么划算呢!
其实也有飞机配有降落伞,那些全是小型私人飞机。
私人买飞机不仅为了方便,也为了安全,所以制造商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就可以给小型飞机配备降落伞,反正这个开销也算在消费者头上。
比如畅销全球的小型四座复合型飞机西锐SR22-GTS,就以配置降落伞著称。
客机配备降落伞一是增加更大的开销,比如燃油费,二是降低了安全性,综合看来没有任何必要给客机配置降落伞!
其他网友回答
实际上,有安装在飞机的降落伞,不过这只能是轻型飞机才可以使用。美国的一家公司在十多年前就研制出了一套轻型飞机用的降落伞,最大的载荷只有1.8吨。
图:使用降落伞的轻型飞机,04年的图片了,那时候网速慢,图片都这个样,将就看吧。
目前最大的降落伞有1200平方米,是神舟六号返回舱使用的,神舟六号大约有8吨重,返回舱的质量应该不会超过4吨。可见如果要在一架100余吨重的商用大型飞机上安装降落伞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即使是在飞机上安装上了降落伞,也不会提高多少大飞机的安全性。据统计,飞行事故有6成发生在飞机的起飞、爬升、降落和着陆阶段,这时候由于离地距离不够,降落伞不会完全打开,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飞行事故有7~8成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所以,加装降落伞,不如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来得实惠。
在飞机上加装降落伞后,会提高民航公司的成本,最终这些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那里。
飞机本身就已经很安全了,比汽车安全22倍,没有多少人为了出行的安全,而改坐装甲车吧?
以上……
其他网友回答
多年来大洋彼岸政府曾多次召集各航空公司希望其将飞机上所有客椅都換成弹椅以便飞机失事时能让乘客弹射跳伞!但因改装成本过高(大致相当于购机成本),后者大多不同意。最后每次都不了了之!所以,真正原因不外乎两点,航空公司不愿承担额外成本及政府尚未觉得空难次数及伤亡人数严重到有必要强制前者安装弹椅!归根结底,这个世界只有永远之利益!没有利益之事谁都不愿做!哈哈哈!
其他网友回答
原本想两句就写完的,没想到写了这么多,看来我是真的喜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刚才查了一下,以波音737系列中最轻的一型,波音737-300的最大起飞重量来算,最大起飞重量是49.19吨,同样网上查到的,降落伞每公斤需要用降落伞面积0.4~0.6平米,取个稳妥点的0.6的吧,折算下来,需要用降落伞面积29514平米,接近3万平方米,是四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总和还要多,这么大的面积,还要考虑伞绳和打开问题,其难度不比再研制一架飞机容易。
从结构上来说,飞机承受不了只在一个地方安装降落伞,现实的是,现在人类也做不出那么大的单一降落伞。现实做法是,用几个降落伞安装在不同位置。但是,伞的数量要尽量少,因为故障率是随着复杂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
客机伞降不比货物伞降,只能以人员伞降来计算,飞行员伞降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开伞阶段和着地阶段。像飞行员开伞,需要几级引伞逐渐减缓飞行员的速度,飞机也需要有这个阶段,难点是飞机有必要保持水平状态,否则会对乘客造成伤害。这需要大量的实验来确定降落伞位置和面积。像客机这么流线型的飞行物,减速时间可能会比较长,飞机要在必要的高度才能打开引伞的数量又增加了复杂程度,客机大部分事故发生在起飞和降落阶段,平飞阶段靠着飞机设备备份,和飞行人员技术滑翔飞回地面的也不少见。这样看降落伞的适用范围有点窄。
降落伞着地阶段容易对人员造成骨关节类伤害,客机在这方面优势就多了,因为机身就可以做出破坏性承力结构,而且乘客座椅本身也有缓冲作用,麻烦的是乘务员要学会两套应急动作,乘客的后背要紧贴椅背。这要是驼背可怎么办?
好了,这么看降落伞用在飞机上还是有市场的,在出事故几率不高的阶段,飞行员没有能力驾驶飞机飞回地面的情况下降落伞挽救了众多生命,航空公司在每年多付出几十个亿的情况下挽救了几个亿的损失,但是人命是无价的,这都值得,至少乘客是这么想的。
现实当中没有那么理想,像最近的乌克兰空难是导弹打下来的,不可能为每一个降落伞安装一套姿态设备,波音737max8的事故源于自动驾驶系统,错误在于驾驶员无法关闭这个系统,否则事故也不会发生了。最近几次没有造成空难的事故,正是飞行员的发挥,挽救了财产与人员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