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讲座预告|中国古典园林到底美在哪里?)

中国古典园林

看山水亦有体,
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
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这段摘自宋代郭熙《林泉高致》段落中所描绘的“林泉之心”,阐述着中国古人强调非功利的审美态度和澄静虚怀的审美胸襟。这种内心的自省对于中国古典艺术至关重要,其中也适用于古典园林设计。东方园林的核心文化是理性的,长廊和洞门,小桥和湖石,都是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有助于人们沉思和冥想的。
中国园林常被赞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其造园手法亦被西方文明所推崇和模仿。本期我们邀请中国建筑及园林艺术分享人-重阳老师 ,通过两期线上课程,带大家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技术特点,并感受其所蕴含的精神内蕴。

《第一讲:移天缩地》关键词:借景、框景、仿景、对景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在欣赏中国园林之前,了解这些瑰宝的造景手法至关重要。
园林和其他建筑形式一样,都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空间意识强调虚实相生的特征。正如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写:“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遵循这种理念,借景、对景、隔景、框景等造园手法应运而生,以此建造出以有限见无限的园林美景。

李白《独坐敬山亭》中诗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便是指园林中的对景手法,即一个观景点和另一个相对成趣。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和景山公园的顶亭,苏州拙政园的宜两亭和隔湖相望的倒影亭皆为互景。
《第二讲:诗情画境》
关键词:山水画意、佛门禅意、儒家文学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的精神性的象征,无论是布局、建筑、植物、山石和水体,每一个具体事务都传递着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人们常说“文心画境”的意思便是通过园林这个美好的空间环境,为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悦目又赏心。

举例来说,皇家园林多以“一池三山”为布局,源自战国时代的传说,话说秦始皇为求得长生不老药,派人赴东海三座神山寻觅灵药。同时在长安引渭水为池,堆积三座神山,以满足他长生不老,永坐王位的愿望。自此之后,一池三山的布局在皇家园林中一直延续至清代。
另一层面,不少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美学特性,也被广泛应用在古典园林之中。例如松树苍劲古雅,代表着坚贞和长寿;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着纯真和正直;还有把几种植物组合在一起,比如梅、兰、竹、菊象征四君子。

正是因为中国园林透过表面的物质形态,阐释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使得园林意与景浑、情与景和、感物吟志,能给人带来无尽的联想,才得以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园林体系。

讲座预告:《中国园林》时间:1月20日/27日 每晚8点

*本次直播为免费,请大家尽量准时前来
【悦物派人文通识讲堂】
群内直接听,不用进新群!!!
还没有入群的朋友请扫描上图二维码,关注并回复「讲座」

///
*文章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中国古典园林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