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原理和规律 人性的规律是什么

网友提问:

中国都有什么人性定律,社会现象,法则效应?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鲁迅先生有《狂人日记》,柏杨有《丑陋的中国人》,李宗吾有《厚黑学》,可以看看。中国人面上讲《论语》《增广贤文》,骨子里信《孙子兵法》《道德经》。

其他网友回答

1、对一个中国人来说,生命有多宝贵,面子就有多宝贵

你给足他面子,他就会给足你一切!可如果你伤了他的面子和自尊,他就会对你恨之入骨,彻底把你推向他的对立面。

2、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如果你不懂利益交换原则,今日独享繁荣,明日就独吞苦果,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沦为无用的白纸。

中国社会现象多了: 每天所见的事物都是社会现象。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衣食住行, 城乡二元制,引申出好多,城市化问题,拆迁问题,农民工问题,户籍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高房价问题,老龄化社会压力,环境问题等等。

“热炉”法则——惩戒。

每个单位都有规章制度,一旦有人违反,必受惩戒。如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会灼伤人,警告;一摸就马上被灼伤,即时;谁摸都一样,公平;每当你一摸,都会被灼伤,必定。

从热炉效应带来的启示,我们可以提炼出训导下属的四个核心原则。尽可能迅速反应 、事先警告、对事不对人、行使权力的一致性。

“刺猬”法则——距离。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成功之道。

避雷针效应——疏导。

避雷针的原理是,在建筑物顶端放一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以放电,从而中和了云层所带的电,保护建筑物避免雷击。启示是:一要善于解决和疏导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二是领导要关注员工心理和思想问题,加强谈心;三是作为个人要注意调整自己情绪及时校正自己的心理问题。

“木桶”法则——整体。

沿口不齐的木桶的最大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不是最长的。即要注意补齐最短的那块板,要抓薄弱环节,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整体效率;在管理中注意防止“一个臭皮匠气死三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憋死一个诸葛亮”,防止个别人员破坏集体;作为个人要时刻总结和反省自己的缺点并在实际行动中改正。

“金鱼缸”法则——透明。

金鱼缸无论哪个角度,里面的情况都是一清二楚的。要加强监督;加强工作透明度,加强信息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运用到国家管理中,要求行政机关要公开行政法规的内容和办事程序,以便群众监督。

运用到单位管理中,要求领导者增加各项工作的透明度,防止领导者滥用权利,强化约束机制。

“南风”法则——注意工作方式。

南风和北风比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寒风刺骨,冰冷的风一个劲地吹,但这个人越裹越紧;南风和风暖送,这个人觉得热了,把大衣脱了。这告诉我们:第一,领导要注意合理运用工作方式,关心下属,多点人情味,尽力解决下属生活中的困难,使下属感到给予的温暖,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第二,政府在处理社会矛盾时要注意教育和说服的方法;第三,同事之间有矛盾要注意沟通和交流。

弼马瘟效应——竞争,忧患,个性。

古代中国就有养马人在马厩里养猴来防止马生病,马是站着睡觉和消化的,一旦坐下,便容易得血吸虫病死去,所以放入猴子,猴子好动,而马生性敏感,猴子一动马就只能站着,这样马就容易生病了。因此在团队中有个性十足、充满活力的人,容易使团队更有效率。

“青蛙”法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未雨绸缪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人类天生有一种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会去改变现行的各种还过得去的做法,当这种做法还能够让人得到很大的满足时尤其如此。但是,如果一个管理者、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处在一种安逸的工作氛围中而不自觉,那么,就会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机真正到来时,就来不及了。青蛙法则告诉我们的,也正是如此。

破窗理论1

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破窗理论2

也叫“破窗效应”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减法哲学

减法哲学,“人生有一种哲学叫减法”,简单就是一种减法。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奉行加法和乘法的时代,人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超大值。不能说我们这时代不好,或许狄更斯的一句话足以概括:“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不好的时代”,好是因为丰富,物质丰富,消费丰富,娱乐也丰富,坏则是因为复杂,社会复杂,价格复杂,人事复杂,心情也复杂。

在如今崇尚自我、个性张扬的年代,对于自我与张扬的过于关注似乎已让人有些腻烦。于是一些嗅觉灵敏的他们开始前瞻性的试图倡导某种简单、低调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人生的减法哲学。

人们确实要懂得减法的哲学,抱着一颗对生活感恩之心,减去功利、减去烦恼、减去争斗和恩怨。如果一个人能守住自己最根本的东西——快乐和健康,就会懂得哪些才是你最需要的,你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觉得她明净、和谐。

丛林法则——优胜劣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能适应环境,就只能被环境淘汰。

弱肉强食,丛林中的资源有限,只能强者才能获得最多。

实力弱小的时候,采取结盟不失为一种策略。

同类竞争,异类共赢。

强弱是可以逆转的,所以时刻要有危机意识。

这也是人类社会要遵守的生存法则。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