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西门豹治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00字

网友提问:

西门豹治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优质回答:

谢邀!西门豹治邺是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真实情况下来治理水患破除迷信,铲除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官绅和巫婆,这说明西门豹不惧恶势力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敢作敢为,而不是和豪强同流合污助纣为虐充当保护伞愚弄欺诈老百姓!所以说当官只有心系百姓、造福一方才能受百姓爱戴!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大家小的时候都学过一篇讲述其破除迷信的语文课文,题目就叫《西门豹》。 如果仅仅考虑课文的内容,那么道理很明显:一是破除迷信,二是斗争讲究策略,三是我自己加的——用对方的道理回击对方太过瘾了。但实际上,西门豹治理邺这个地方,还有一些其他的故事,而不仅仅只是破除迷信,以下我来给大家讲讲破除迷信之后的几件事情,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兴修水利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史记·滑稽列传》

这就是在西门豹把巫婆、弟子、三老这些人扔进河里之后的事,实际上这才是西门豹治理邺地的一项最主要功绩,也是后世为他建祠堂的原因。戳破了“河伯娶妇”的谎言,仅仅只是让大家不信河伯了,但除了河伯还有很多神仙仍被民众所信仰,以战国时期的科学、教育水平,完全做不到彻底破除迷信(即使现在也不能做到完全破除),因此西门豹除了抓精神文明以外,物质文明才是他工作的重心。

于是西门豹征发民众挖掘了十二条沟渠,把漳水引来灌溉农田,使得邺地的田地都得到了充分灌溉。干活的时候,征发的民夫嫌工程浩繁太累人了,不太乐意。西门豹说了一句“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後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大致意思就是老百姓乐于见到成果,但不能和他们商量创业,大家虽然现在抱怨我,但你们后世的子孙会感激我的。

这句话里面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普通人都喜欢坐享其成而不想开创,有些事情如果站在更高层次、想得长远一些,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天地。史记原文中的“泽流後世”既是评价西门豹修建的水利工程,也是对他这个人的高度肯定。

寻找车辖西门豹为邺令,佯亡其车辖,令吏求之不能得,使人求之而得之家人屋间。——《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这个是记载在《韩非子》中的一个小故事,真实性有待考证,韩非子这个人和庄子一样,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在他的书中,许多战国时期的法家人物都经常露脸,这其中就有西门豹。

这个故事很简单:西门豹当邺令的时候,一次假装丢了自己的车辖(即插在车轮轴孔中的车键,使轮子不会脱落),开始让手下的官吏寻找,那肯定是找不到。当西门豹再次让人寻找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本来没丢的车辖居然在一户人家中找到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那个美国警察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在森林里找一只兔子,结果一无所获,而某国警察进去五分钟之后,拖着一只鼻青脸肿的狗熊出来了,狗熊一直在大喊“我是兔子!我是兔子!”

韩非子的本意是想说明他所提倡的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的法家思想,故事里面西门豹用到的是“术”,而凭借的则是其的地位,也就是“势”。但我想到的则是,为何古往今来为何那么多人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权力,原因无他,随心所欲耳!权力越大,你想做的事情就越容易达成,甚至可以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西门豹辞官

这个故事我搜了一下,居然有一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而他的原文出处,同样也是《韩非子》,记载于《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大致内容就是西门豹在邺地的政绩很突出,但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没有给魏文侯的左右近臣送礼,结果这些人不断地诋毁西门豹。等到西门豹回国都向魏文侯述职的时候,魏文侯听信谗言想要收回西门豹的官印,另行委派他人管理邺地。

西门豹请求魏文侯再给他一次机会,魏文侯勉强答应了。于是这次西门豹回到邺地之后,居然开始盘剥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并将这些不义之财用于贿赂魏文侯的左右近臣,以此换取他们的称赞。于是转过年再次述职的时候,由于平时听到的都是夸奖的话,魏文侯竟然亲自到门外迎接西门豹,并感谢他这一年来的“功绩”。

这时西门豹直接将魏文侯怼了回去:“之前我替您治邺,兢兢业业百姓安居乐业,您要收回印信;今年我换成搜刮百姓的方法治邺,您却向我致谢,我不能再继续治理邺地了,请允许我辞官离去。”魏文侯这才醒悟过来,说之前不了解情况,现在了解了,希望西门豹能继续替他管理邺地。

阅读理解到这就结束了,并没有交代结局,实际上原文中的结局是“遂不受”,西门豹最终辞官而去。这个故事韩非子的本意是告诉君王不要受身边人的蒙蔽,而应该自己调查取证。但我在这个故事中看到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做得好不如说得好。

我自己曾在企业中任职,深知汇报PPT做得好是多么重要,一年努力不如一篇总结这种现象也的确存在。不过我是历史类作者,对于职场问题不做过多讨论,点到为止。

以上就是几则大家不太熟知的关于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些许感悟,浅尝辄止。

其他网友回答

西门豹治邺讲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西门豹治理邺地的事情,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西门豹刚到邺地的时候发生的“河伯娶妻”的故事。

当时是魏国的国君叫魏文侯,因为邺地非常的贫困,所以派善于治理地方的西门豹到这邺地去进行管理。

到了邺地以后西门豹通过现场走访当地的百姓,了解了老百姓最受不了的苦难就是当地的官吏、乡绅和巫师给“河伯娶妻”的事情。

为了给“河伯娶妻”不仅每年要将一个黄花大闺女投入到了里面去,导致了有女儿的人家能搬走的都搬走了,而且他们还以“河伯娶妻”为借口残酷的剥削当地的老百姓,老百姓背负了沉重的负担,生活极为困苦。

西门豹在“河伯娶妻”当天去参加这项被老百姓深恶痛疾的结婚仪式,他告诉当地的官绅巫师,这个新娘子不漂亮,把巫师的徒弟投进河里去给河伯报信“下次送一个漂亮的”。然后又连续投了两个人去催促,结果彻底的镇住了那些官绅,破解了这个以“河伯娶妻”为幌子的搜刮民财的局面。

后来西门豹发动邺城的官吏组织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河水灌溉民田,使邺地的土地都得到了灌溉,再也不用迷信“河伯”了,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通过故事我们看出来西门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1、要想解决一个地方贫困问题,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实际情况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只有深入到老百姓当中去才能了解百姓的疾苦,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西门豹就是通过和老百姓的交谈了解到当地百姓苦“河伯娶妻”久矣!

2、解决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注重方式方法,只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才能迅速的解决问题。西门豹知道老百姓虽然非常痛恨“河伯娶妻”,但是不得不每年还支持官绅巫师去帮助“河伯娶妻”不仅仅是因为官绅手中的权力,更多的是他们相信“河伯”可以保证他们风调雨顺。所以西门豹通过将坏人投入到河里回不来的方法揭露了“河伯”是不存在的。

3、树立权威和施政纲领。作为一名空降的地方的官员,如何迅速的掌握局面是每一个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面对当地官绅豪强的勾结,要想迅速的打开局面,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就得干净利落的确立自己的权威。

西门豹正是利用“河伯娶妻”连投三人到河里的狠辣手段,镇住了当地的官绅,才能迅速的打开工作局面,利用这些人组织当地百姓修了十二条水渠进行灌溉,给当地百姓带来好的收成和幸福的生活。

其他网友回答

这问题,按书来答,就没啥意思了。

西门豹的故事这类历史故事,看完笑笑就好了,真要问什么道理,其实也没啥道理。

这故事的起源是水患。

战国的时候,这个邺城为啥会有水患?

我们国家是季风气候,夏天下雨多,下雨多,河水就泛滥。你别说战国时期生产力低下,就是今天,隔三差五的,到了夏天,你去看CCTV,也需要抗洪救灾。抗洪救灾这事,几千年都在发生,基本没停过。你也别太相信西门豹同志挖几条渠就能治水,今天就是长江三峡大坝这么大的工程,真的发大洪水了,也只能叫没法。西门豹同志挖了几条渠,就没水灾了,也就是老天爷给面子,那几年风调雨顺而已。

不是吓你,就算今天,邺城地区,如果来一场50毫米的大雨,邺城也得“看海”。西门豹那几条渠,真没啥用。

没水患,老天爷给面子而已,挖渠没啥用。

西门豹对付神棍的方法对不对?

见仁见智了。

神棍让小美女去殉神当然不对,但西门豹扔了神棍下河,未免也残忍了一点。我们只能说,战国的时候,人命真的不怎么值钱。西门豹的前任信河神,小美女命不值钱,西门豹做了领导,神棍的命就不值钱了。当官的都草菅人命,西门豹和他的前任其实也差不多。

我们中国这类“高人级”官员的故事很多的。以前看,看高人作法,看的很过瘾,看多了就没意思了。

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有什么事,还是走法律途径比较好,这种“高人”的表演,还是少一点好。

其他网友回答

对西门豹治邺了解不多,但是个人感觉西门豹的伟大不在于治邺的民生或者水利工程的业绩有多厉害,而在于敢于向专家挑战、向传统习俗决裂的勇气和见识。别忘了,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神棍、巫婆都是科学院院士的级别和权威,那时候可不叫封建迷信,那才是社会的主流和权威,西门豹敢于把科学院院士打包扔到河里喂鱼,换你你敢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