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求贤若渴 曹操对贤士的态度

网友提问:

真实的曹操是真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吗?

优质回答:

曹操其实不是依靠礼贤下士来获得人才的,曹操是依靠自己个人出类拔萃的实力与素质来吸引人才的。

袁绍比曹操更加礼贤下士,势力也远远强于曹操,但袁绍的个人实力与素质明显不如曹操,比如袁绍优柔寡断,刚愎自用,让真正优秀的人才望而却步,郭嘉一开始就是投奔袁绍,但郭嘉见过袁绍以后就觉得袁绍性格上的弱点很难共成大事,因此郭嘉宁愿闲居也不愿为袁绍效力。

而曹操的个人实力即智谋眼光决断力智商情商性格各方面远远强于袁绍吕布等其他群雄。因此很多优秀的谋士自动投奔曹操,比如荀彧程昱贾诩等,荀彧又向曹操推荐了荀攸郭嘉钟繇陈群等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与曹操一见如故,往往死心塌地为曹操卖命。

当然曹操虽然个人各方面的素质一枝独秀,能够吸引很多优秀人才,但曹操性格上也有弱点,就是曹操报复心很强,对得罪过自己的人往往痛下杀手。比如因为一些小事比如在言语上瞧不起曹操的名士,曹操都毫不留情,比如曹操一次就杀害了边让袁忠桓邵三个德高望重的名士,而且曹操非常残暴,他杀人往往都是全家男女老少全部杀死。

曹操的残暴也让一些欣赏他的优秀人才与其分道扬镳,比如陈宫张邈等都是与曹操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他们因为曹操杀害边让等名士而投奔吕布,但结果证明陈宫张邈等背叛曹操投奔吕布是错误的,曹操虽然残暴,但个人素质在东汉末年群雄中是最强的,与曹操分道扬镳的优秀人才往往结局都不好,最终基本都被曹操杀害。

由曹操的成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功,个人能力方面比如雄才大略善于采纳别人的良策等是最重要的,而仁慈善良甚至舍己为人等个人品德方面是次要的。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其实是一个有勇有谋,求贤若渴的人,他敬重人才,曾招揽了大批来自八方的名士,郭嘉、荀彧、程昱、贾诩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谋士。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发出求贤令,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战略,通俗的说也就是主要你有才曹操就会用你,并且在之后几年之间又发出两次求贤令,基本要说的都一样就是有才之士皆可得到重用,后人还将三则求贤令依次命名,分别费《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这也就是所谓的求才三令。?

曹操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爱才,对那些前来投奔的才人,如同自己的兄弟一般,因此投奔者众多。典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典韦为保护曹操而战死,曹操闻典韦已死,为之痛哭,招募间谍取回他的尸体,亲自临哭,遣其归葬襄邑,拜其子典满为郎中。

?

其他网友回答

是的!我们看历史只是表面,历史上对曹操大多负面评价!可真实的曹操到底如何?三国中的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操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他比其他诸侯们强就强在他能够礼贤下士,而礼贤下士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呢?重点举例关羽!

曹操对于关羽一直是非常渴望,曹操恨如此的英雄居然被刘备给得到了,这次终于是让他找到了机会能够让关羽投降自己了。当时曹操亲自的率领着大军攻打下了徐州城池,而当时的关羽并不在徐州城内而是在旁边的一座小城里面,曹操是严密的封锁了刘备被打败了的消息,而是派出更多的人散播刘备正在被曹操围困的消息,曹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将关羽给引出来,好收服关羽。当关羽得知自己的哥哥被曹操围困的时候,他也没有考虑到这件事情是真是假,就要带着自己的士兵去救援刘备,谋士们都纷纷劝说关羽次数不要去,万一是曹操的计谋怎么办,但是关羽是一心想要救刘备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就带着自己的士兵冲了出去,当关羽来到传闻刘备被围困的地方,是怎么都没有找到刘备,关羽是十分的担心刘备的安全。

这时候山下突然是来了很多的曹军,密密麻麻根本就看不出来有多少。关羽的手下是急忙的来告诉了关羽,曹操率领着大军包围了这座山,关羽此时想要冲出去也是不可能了因为实在是有太多的曹军了。于是关羽就让人在原地驻扎下来,当他派自己手下的去寻找水源,哪曾想这山上什么都没有。关羽也是非常的哀愁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山下的曹操则是非常的高兴,他心里想着这次是可以让关羽投降自己了,曹操知道张辽和关羽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于是就让张辽去上山将关羽给劝说投降,张辽起初也是不肯答应因为他知道关羽的脾气,是绝对不可能投降的,但是曹操告诉了张辽一个好办法,张辽听完后就骑着马儿上了山,上了山后对着关羽就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并且是将曹操所交代他的话都告诉了关羽。关羽听完这话后心中也是开始了犹豫起来,关羽为人是十分的忠义,考虑到自己兄长于是关羽也就答应了曹操,但同时关羽也向着曹操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要保护他嫂夫人的安全,另外一点就是不能够阻拦他日后去寻找自己的兄长。

曹操知道了关羽的这些请求后,心里也是非常的犹豫,对于不能阻拦他寻找自己的兄长曹操是非常的不愿意答应但是没有办法曹操还是同意了。当关羽带着人马下山的时候,曹操是亲自的站在山脚下来迎接了关羽,当关羽拜谢了曹操后,两人是面对而立。

这时候曹操突然发现,关羽的脚上是有泥巴的,于是曹操就当着三军将士的面蹲了下来讲关羽脚上的泥巴给拿掉了,三军将士对此都是感到非常的震惊,而关羽是丝毫不为之所动。

身为主公的曹操能够为了手下的人做出这样的事情,可以看出来曹操是非常尊重人才的,他是想得到关羽的真心效劳,但是尽管曹操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送了关羽很多的金银财宝,又赏赐他了宝马还有加封了侯爵但是这些都是徒劳的最终没有能够留下来关羽,关羽还是去寻找了自己的哥哥,这令曹操也是十分的伤心。

曹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与自己臣下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的严肃,对待有才能的人曹操更多的是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就比如郭嘉。

曹操与许攸

许攸少时曾与曹操为友,后为袁绍谋士,中向袁绍献奇计,未被采纳,又受审配迫害,投往曹操,曹操对袁绍谋士许攸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对之倒履相迎,许攸向曹操献计先断袁绍乌巢之粮,致使袁绍败绩。许攸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立下了绝大功劳。

曹操与陈琳

陈琳曾替袁绍起草檄文笔伐曹操,辱及曹操祖先。操攻破冀州后俘获陈琳,身边人劝操杀之,操怜文才,赦其不死,命为从事。

曹操与董昭

与董昭相见一席话,就拉着他的手说:“凡操有所图,惟公教之”(第十四回)。

夺取冀州,就让人遍访当地贤士。总之,曹操爱才,礼贤下士,是他领导观的一大特点

其他网友回答

俗话说得好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同样的每一位大人物身后都会有一群智者为其出谋划策。三国时期的曹操身后可有不少的智者,提到曹操大多数人都可能给予的是差评,因为其枭雄形象,并且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寒了不少人的心,不过实际中的曹操虽然是一位枭雄也是一位智者。求贤若渴不假,他的求贤若渴也是出了名的,比如著名的《求贤令》,曹操可不是孤身一人,身边有一群某臣,曾经曹操三下求贤令,不过曹操三下求贤令真的只是单纯的渴求人才吗??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发出求贤令,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战略,通俗的说也就是主要你有才曹操就会用你,并且在之后几年之间又发出两次求贤令,基本要说的都一样就是有才之士皆可得到重用,后人还将三则求贤令依次命名,分别费《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这也就是所谓的求才三令。?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成为一方霸主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广纳贤才,因为这一举措很多人都会为其效命,根据《三国志 魏书记载》曹操的智囊团人数有91人之多。不过并不是一开始就有91人之多,而是分为几批加入曹操的核心团队。

不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曹操的核心团队形成与建安13年,建安十五年曹操颁布的唯才是举令,并没有新的人才加入,人才流动小,并且在曹操核心团队形成的同时三国格局可以说已经定了下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曹操既然核心团队已经形成了,为什么还要下求贤令呢?到底是目的何在。

这个就要说说当时的大环境了,在当时每个国家都有各大家族,也就是所谓的名门贵族,这些人可以说根深蒂固,在朝中有着重要职位的几乎都是各大家族的人,对于??曹操来说可没有这些基础,所以他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一定要改变这些门第观念,有自己的权威。

所以实际上曹操的求贤令颁布出来可并不是为了广纳天下贤士,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并且于此同时还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同时为以后埋下了伏笔,使人们更加容易接受能者居之这一道理,便于自己将汉魏的皇权逐渐拿到手中。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