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弓箭精准度低,威力也并不大,为何古代战争中却大量使用?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小院从几个方面试着解答一下。
弓箭的精准度确实不高
射术练习需要经年累月,非数年不得小成。历朝历代,精良的射手在军中都是稀缺品种,道理跟如今的狙击手是类似的。但与狙击手不同的是,即使是普通士兵,多半也能拉弓放箭,欠缺的只是力度与精度,就跟如今部队中的普通士兵一样,手里的枪基本都能放响,至于准不准,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武备要略》:然而世之习弓矢者,比比皆是,计百千中未必得一精巧者。其技至难也。
比如宋朝对殿前精锐禁卫军的考核标准是这样的:六十步十二箭中垛六箭。也就是达到50%的命中率就是合格。普通士兵的要求当然更低:步射,六发而三中为一等,二中为二等,一中为三等。马射,五发骤马直射三矢、背射二矢,中数、等如步射法。
六箭能中一箭已经是及格,六箭中三箭同样属于精锐。这只是射靶子的考核,考虑到战场上的真实作战环境,命中率比草靶相比只低不高。
弓箭的威力并不小
前几年有媒体报道过一件事,是真实版的“膝盖上中了一箭”,一名市民被隔壁楼的邻居练习箭术时误伤,金属箭头直接穿透膝盖骨,继续深入达12厘米,两人相隔的距离是八十米左右,这种程度的伤势,在今天的医学条件下都难以复原如初,更不用说古代,影响行动是肯定的,留下残疾也有很大可能。
至于实际的数据,现在也有不少爱好者做过测试,复原的中国清弓最高箭速在44米/秒左右。有效射程上轻松穿透复原的锁甲,复原的铁扎甲,甲片厚度0.5毫米,也被一箭射穿两层。可见,弓箭的威力确实是惊人的。
弓箭的威力,也因人而异
因为弓箭设计的初衷,必定是以同时代普遍列装的甲胄为目标,要求能以较大几率射穿敌军甲胄,造成杀伤。
但同时由于成本和射手的限制,不可能人人都能配备和拉动强弓,所以就普通士兵来说,他们的战术目标也只是对面的士兵,只要能造成杀伤,就达到了目标。
同时还要兼顾的,是甲胄的防护。
普通士兵同将领的甲胄相差很大,越是高级的将领,防护越严密,越难以被弓箭直接杀伤,在史书记载中,被射得像刺猬却完好无损的将领比比皆是。
《宋史》(韩世忠):王师败,金乘胜追击至永安后涧,世忠被矢如棘,其将张遇以所部救之,乃力战得免。《明史》(周遇吉): 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猬。(袁崇焕):“袁中箭,两肋如猬,赖重甲不透”。
弓箭的主要作用
由于命中率并不高,加上敌军甲胄的防护,所以,弓箭在战场上大多采用对空抛射的射击方式,往往不求精度,只求覆盖,在单位面积内覆盖到足够多的箭雨,即使命中率极低,也能给对方带来相当杀伤。
毕竟,标枪这玩意在中国从来不曾流行,在火器出现之前,弓箭在古代几乎是唯一靠谱的远程火力,不被大量使用才是奇怪的事。
其他网友回答
弓箭似乎是一门不太容易掌握的兵器,想要百步穿杨太不现实。而且如果不能一箭射中敌人要害,似乎箭矢的杀伤力并没有太可怕,那为何古代的军队中常常保持大量弓箭手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成本最低廉、制造工艺最简单的远程武器。
弓箭最早被人们用于狩猎,猎手们可以在很远地距离用箭矢射中自己的猎物。在没有火器之前,弓箭无疑是最可靠的远程攻击手段。况且弓箭的制作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弓箭只需要锻造箭镞即可,对铁资源的消耗极地,其他原材料都可方便获取,这也是游牧民族酷爱射猎的原因之一。
其二,弓箭的主要功用
弓箭不是狙击枪,大量使用弓箭,根本目的并不是用来精准射杀敌人。
需知,在战场上,往往击伤比击毙更有意义。因为伤员不仅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还需要诊治疗伤,带来巨大的军需压力。贸然地弃伤员于不顾,会极大地影响军心;拖着沉重的伤员队伍,行军、撤退都有很多问题。
所以弓箭的最大功用在于击伤敌人,它们往往被用于城防或者攻坚。
坚守的一方,把弓箭手成群部署在城楼上,在敌人攻城时发起箭雨攻势,快速、高效的让大量敌军受伤,削减战斗力;进攻的一方则可以利用弓箭手的不断攻击来掩护通过云梯登城的己方部队。
使用弓箭的初衷,并不在于彻底消灭敌人,而是利用大量的箭矢来消耗敌人的战斗力。
其三,弓箭的“第二形态”
弓箭作为一种远程攻击武器,除了可以形成大规模的箭雨之外,还可以使用“第二形态”开展特殊攻击。这种“第二形态”就是利用箭矢的附加属性来实现的,通常有火矢和毒矢两种。
据说最早的火矢始于三国时期,当时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采用云梯登城。魏国守将郝昭在箭矢上捆绑浸泡过油脂的麻布,点燃后射向云梯,阻止了蜀国的进攻。
后来随着唐朝时期炼丹师们发明了黑火药,火矢有了更多发展,《武经总要》中记载,“又有火箭,施火药于箭首,弓弩通用之,其付药轻重以弓力为准。”其中还记载了多种形式的火箭,通过在不同的部位施加火药以及箭镞的不同,实现多种多样的杀伤效果。
还有一种附带属性的箭矢是毒矢,即在箭镞上附带毒性。被毒箭射中的人,即使没有伤及要害,也会因毒药的作用而受到伤害。更有甚者,直接用箭矢蘸取粪便,被射中的人很容易感染疾病,这可以说是最为廉价的“毒箭”。
其他网友回答
不好意思,你这话非常非常外行,几乎全错。
第一,弓箭是远程冷兵器,那么远还有人可以百步穿杨,辕门射戟,城楼下射灭城楼上的灯笼,还要多高精度?手枪都没有这个精度,除非步枪!在古代,相当够使了。
第二,古代战阵上弓箭往往是多人(那是相当多)“群发”的箭雨,跟散弹枪一样,靠弹幕密度就足够捞中许多目标了,朝个方向大概其,一起射过去,有蒙偏的就有蒙中的,相当好使,不然你以为蒙古人靠什么武器打天下?!
第三,弓箭拉开的力量惊人(蓄能),所以有开弓后因故障损坏弓臂断裂导致“断弓打死马”的事例,你说这得多大的劲儿?箭射出后威力(这么大的动势能)集中于一点(箭头),射穿金属盔甲都是轻而易举跟捅穿纸皮箱似的,而且箭头有很多种,甚至有铲头型和反月牙型(参考西游记沙僧武器的两端造型),假使你被这种箭头射中,就等于被砍入一把小斧头或者捅入一把匕首,把你胸腔射个对穿甚至切断肢体头颅都有可能,这威力你可满意?你可消受得?!(随文附古箭头造型图)
其他网友回答
精度并不低,有经验的射手手里比滑膛枪有优势,威力也不一定小,英格兰长弓就可破数叠甲,而这些都不算大量装备的理由,能列装军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军队需要远程火力消耗阻挡敌人,两军对阵,从擂鼓进军到短兵相接这么长时间,谁能先打击到对方谁就有优势,弓箭比投石器伤害高射程远,比投枪带的弹药多,经过简单训练的士兵只要能听着口令密集地射箭就能将对方战阵打乱,防御城池时能够在对方蚁附前消耗对方兵力,减少登城密度,不可谓不必要,这才是弓箭能列装军队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制作弓箭的材料随手可得并且造价低廉,而作为人类最早的远程攻击武器,既能保证射杀猎物的隐蔽性又能让猎手和猎物保持安全的距离。弓箭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远程武器,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世界各国的原始遗址都出土过,骨制,石制的箭镞。
(半坡遗址骨质箭头)
而在我国的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中出土了商朝早期的青铜镞,到了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有了最早关于弓箭制作的文字记载,里面详细记录了如何选择制弓的材料、各种材料的加工方法、弓箭各个部件的作用及各种部件组合所带来的不同效果,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严格的制作流程。着时间向前推移,弓箭也在不断的改进和革新,弓的拉力变的越来越大,箭矢的飞行也变的越来越稳定飞行距离也变的越来越远,可以说在弩机出现之前,让它成为军队远程杀伤的重要兵器。
(二里头的青铜箭镞)
(古代制弓方法)
直到明清时期,弓箭依然是马背上的民族所钟爱的一款兵器,公元1241年的蒙古骑兵依靠熟练的弓马技术,不与欧洲全甲重骑兵正面接触,而是采用机动包抄和精准的箭术,一波波的放倒那些身负重铠的欧洲贵族骑士,利用这一战术,蒙古骑兵横扫欧陆锋芒直逼多瑙河,让整个欧洲陷入巨大的恐惧当中。
(蒙古弓短便于马背上使用但是拉力大射程远)
但是和游牧民族不同的是,中原汉族军队中,弓箭的装备随着弩的出现而退居次席,弩是在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才出现的一种武器,由于弩的使用比弓箭更为简单,杀伤力比弓箭更大,而对使用者的要求也不像弓箭那么严格,而随着火药的出现,中原地区的弓箭就只剩下象征的符号而存在,变成了贵族们的工艺品。
(弩机这种复杂构件的出现让射击变的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