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孔融小时候让梨,长大以后怎样了?
优质回答:
孔融让梨可谓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表现了小孔融谦让的优秀品质,许多家长会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小孩子听,是中国宝宝品格养成的启蒙老师。其实长大后的孔融很有成就,他把聪明变成了文学家、诗人,还是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字文举祖籍曲阜,出生名门,他是孔子大圣人第20代子孙。孔融小时候特别聪明,在北海一带享有盛名。10岁那年,孔融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河南尹李元礼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如果不是社会名流,是没有资格去拜会他的。
小孔融才不管那么多,他去拜会李元礼,他到了李府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去通报一下”。李元礼接见了孔融,一看是个小孩子感到很奇怪。就问孔融“我和你是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说来话长,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咱们可是货真价实的世交啊”。
小孔融语惊四座,都感到很惊叹。其中有一个中大夫不屑一顾,说道“小时了了,大必未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聪明。小恐龙反驳道“我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小孔融把它怼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可见孔融小时候很聪明,还很伶牙俐齿,这也为他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孔融小时候表现出谦让、聪明的优秀品质。不仅如此,成年后的孔融有一个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儒家终极理想。
董卓专政以后,孔融极其不配合董卓的残暴施政理念。由于孔融的社会地位与威望很高,董卓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当时青州北海一带黄巾军席卷暴虐,董卓使了个坏心眼,索性任命孔融为北海国国相,想借刀杀人。
果不其然,黄巾军很厉害,把孔融打得落花流水。孔融把残余的百姓聚集在一起,兴办学校开儒学,对待人民礼遇有加,大有一番作为。处在乱世之中,后来军阀袁谭打的孔融全军覆没,孔融投奔了曹操。
与其说投奔了曹操,不如说投奔了汉献帝。当时曹操迎来了汉献帝,孔融对于曹操的这种行为大加赞赏,认为曹操是汉家天下的股肱之臣。有孔融的六言诗为证
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可孔融看错人了,曹操可是一个大奸雄,不久就暴露出权臣的一面,迎接汉献帝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势力而已。汉献帝是一个傀儡,孔融是无法完成他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孔融心里的不痛快,都来自曹操。对待曹操孔融的谦让变成了傲慢,伶牙俐齿变成了嘲讽挖苦。有一次孔融推荐了一个狂人祢衡,这个祢衡简直就是一个神经病,狂的离谱。祢衡口无遮拦,可是喷子的鼻祖,有一次当着曹操的面脱得精光,换衣击鼓。曹操几次三番受到祢衡的侮辱,因为是孔融推荐的,所以对孔融也很烦。
压死孔融的稻草,是他的伶牙俐齿一直对曹操唱反调,总之曹操干什么孔融都反对。曹操打袁绍,曹操征乌桓,曹操发布戒酒令,就连曹丕娶甄姬等都加以讥笑讽刺,这些曹操都能忍。
直到赤壁之战前,曹操必须稳定自己的后方。对于那些不安定分子的言论,他采纳了零容忍的态度。栽赃陷害,用大不孝的罪名杀害了孔融。
说白了孔融就是忠于汉朝才招来了杀身之祸。他身上有仁义礼智信的特质,但是总也完不成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他不满曹操专权,敢对这个黑暗的世界说不。但是请记住,孔融是成功的,他是一个诗人与文学家。
其他网友回答
前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长大后发展的不怎么样,能力不够,一家老小都他害死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这小孩子从小挺聪明懂事,别人看他取梨都拿小的,问为什么这样?他不说是因为自己礼让,而说“我人小,所以吃小的”(小儿,法当取小者)。小孩子不仅乖,而且很会说话。
但是孔融后来发展的不怎么样,可以说没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把家都败掉了,连累了家里人。史书上说他“才疏意广,迄无成功”。主要的原因就是,孔融的情商很低,经常得罪人,而且见识也并不深刻,办不了实事。
东汉末年的三个权臣,大将军何进,相国董卓,还有曹操,孔融都得罪了。
首先是大将军何进,当时孔融在司徒杨赐手下做官,何进升大将军后,杨赐叫孔融去祝贺何进,因为门房通报不及时,孔融觉得受到了慢待,拿回名帖走人了,脾气很大。当时何进手下都有人要去砍他了。后来何进被劝下,不跟孔融计较。但是孔融这种做法,其实就已经预示他后来的结局了。
孔融得罪了何进,后来董卓进京,孔融也一直唱反调,董卓很想灭了孔融,于是借刀杀人,让人安排他到黄巾起义最严重的北海国去做国相,其实是想借农民军的刀杀了孔融。当然,孔融唱反调,说明他还是很忠君的,只是不懂得变通,没有司徒王允那样的手段。
后来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都,孔融当时在外地已经混不下去了,就到了许都,做了个官,最后跟曹操又闹不和,经常讽刺曹操,不知轻重,比如,曹操打下冀州,因为把袁熙的老婆甄氏赐给了儿子曹丕,孔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也是个很喜欢历史文学的人,以为孔融学问多,里面有什么典故,还特意去请教孔融,结果孔融说,以今日之事看,应该是这么回事。曹操听了估计会气死,因为曹操也是个很有脾气的人。曹操一开始还得忍着,后来因为权力越来越大,孔融一来是个忠于汉室的人,二来也看曹操不顺眼,更加经常与曹操抬杠,最终曹操不能忍受,唆使下面的人罗织罪状,把孔融杀了,连他的妻子孩子都杀了。
以上说的还是孔融的情商低,经常得罪人,做事没有轻重,最后死于非命,连累家人。从他得罪大将军何进,差点被刺杀,就看出以后的结局了。
现在说孔融的能力。
孔融的能力很LOW,董卓把他派到北海国做国相,就是想借当地严重的农民起义,灭了孔融,孔融也的确没有让董卓失望,一到任上,就吃败仗。“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后来黄巾军又来攻城,孔融还是靠着太史慈请来了刘备的救兵才得以解围 。
后来孔融跟袁绍干架,“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可以说是很搞笑了。还以为他能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结果却是自己大败,家眷都被敌人俘虏了。可以说是笑柄了。难怪被称作“意广才疏,迄无成功“。
孔融没什么办事能力,也就罢了,他的判断力也不行。袁曹官渡之战前夕,由于袁绍的实力很强,孔融对战事的判断是,袁绍很牛,打不过。少府孔融谓彧曰:“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为其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而面对同样的局面,郭嘉能提出十胜十败论,荀彧也认为袁绍不足惧。孔融的判断力这么差,更让曹操觉得这种人没什么价值了。
孔融小的时候其实是很聪明的,口才很好,除了让梨的故事,他还有一个拜访大臣李膺的故事,他说跟李膺是世交,得以让门房引见,李膺问我怎么不知道有你这个世交,孔融说他是孔子的后代,李膺是老子的后代,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所以是世交。当时在场的大人都很惊奇,有个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优秀。结果孔融当场回应”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然而孔融的结局,的确印证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说到底,孔融很会打嘴仗,有些小聪明,跟杨修差不多。没有大才,就是有些小聪明,还喜欢跟人抬杠。孔融的故事,其实也是一面镜子。小孩子不能让他太锋芒毕露。比如明代的张居正,其实他第一次考举人的时候才十三岁,已经很有才名了,但是主考官顾璘却觉得要给他一些挫折,使他更加奋发,而没有录取他。这其实是对张居正好。孔融或许就是从小太受捧了,口才也挺好的,但是不会与人相处,脾气越来越大,也没有实际的办事能力,书生气太重,最后死于非命,把一家人都害死了。
其他网友回答
孔融 长大了 凡人都看不起 。由其看不起曹操 。被曹操杀了全家
其他网友回答
长大后的孔融也做了一系列奇葩的事情,都看似高尚,实则荒诞。当然最后也因为他们不低调惹来了杀身之祸。
一门之争
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被追捕躲在了孔家,后来事发,孔褒被牵连。孔融地哭着喊着要跑去顶罪,结果导致孔褒被杀,孔融身名大振。正常方法,应该私下去疏通,搭救哥哥。孔融却来了个,大义灭亲,踩着哥哥的命,壮自己的声誉。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孔融的父亲孔宙死了,孔融据说哭到站不起来,孝顺之心人尽皆知。谁知,一次炒作还不够,父亲死了没多久,又发表了离经叛道的言论。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说什么,父亲对于子女,没有恩情,子女只不过是父母激情之时,情欲的产物。还说子女对于母亲也一样,就是如同物体从瓶子里拿出来一样。
现在听起来,也有点不堪入耳。孔融还真是为了炒作自己高明,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他后来的行为也是这位的,袁绍军队围困青州的时候,他把妻儿丢下自己跑了,以至于妻儿殉难。
讲曹丕八卦,吐槽曹操,惹祸身死
不得不说,孔融为了出名,也是个碰瓷的高手,而且可着曹操碰。不仅公事上与曹操对着干,显示自己的不同意见。还时不是写文章讽刺曹操。甚至对人家家人人身攻击。说曹丕娶了袁熙的遗孀甄洛,堪比武王就把妲己赐给周公,还说儿子如此,老子又能好到哪去。
曹操实在不堪其扰,收集了孔融的,狂妄自大、不忠不孝的证据,置孔融于死地而后快。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个四岁让梨的孔融,一点影子都没有了,更多的只有沽名钓誉,恶意炒作,最终也害了自己和家人。
其他网友回答
孔融是孔子的正统血脉,好像是二十一世吧,孔融从小就有“神童”的名声,长大后仍然是文采飞扬,被称之为当时的“建安七子”,被曹操重用,后由于他的刚正不阿的性格,看不惯曹操的腐败。多次偏激,抵制曹操。被曹操找了个小小的理由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