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和大学士的区别 清代中堂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网友提问:

明清“大学士”为何称为“中堂”?

优质回答:

“中堂”的称呼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宰相的办事机构被称为政事堂,它是中书省的一个机构,有时也称为中书门下,所以就叫宰相“中堂”。到了明朝朱元璋时,废除了宰相之职,创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就相当于代替了宰相,大学士办公的地点在中间,就称为“中堂”。清代沿用了这种做法和称谓,自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后,内阁的地位就逐渐弱化了。在军机处下面设置了六部,每部各设满汉各一名尚书。在大堂上是左右对坐的,中间的位置空出来,但如果有大学士监管部堂的话便可以坐在中间,即“中堂”!

其他网友回答

“中堂”一词严格说来明清两代的由来不一。

明代的时候明是因为洪武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皇帝要求大学士都在翰林院办公。十八年,又任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这些大学士手握重权,地位超然。在翰林院中掌院学士反而要站在他们的旁边。所以翰林院中人称大学士为“中堂”。明代由于废除了宰相设立了内阁,国家的权力主要是决策权在皇帝,奏议权在内阁。内阁大学士分割了原本的宰相和中书省的权力。可同时也失去了从前宰相的威权,地位超然却必须在翰林院办公。所以中堂一词也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

清代的六部设有满汉尚书各一人,一般会有一位大学士主理,在堂上时满汉尚书分列两侧,大学士居中就被称为中堂。清代的大学士分为三殿三阁: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再加上协办大学士,事实上的数量也不少。所以,在后期只有入值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的大学士才被视为真正的宰相。比如李鸿章在地方总督任上被称为中堂就是因为他有大学士的头衔(李鸿章第一次成为大学士是在同治七年加封协办大学士)。

“中堂”一词在清代还成为清朝文官别称之一,清代的许多高级文官在正式的官职名称之外都有一个别称。比如大学士的别称是“中堂”。中央的六部尚书、地方上不带大学士衔的总督则称为“部堂”。总督一般都要加上兵部尚书衔,文官处理政务的地方是在大堂上,所以称为“部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手握实权的侍郎也可以自称部堂,比如曾国藩时任兵部左侍郎,在《讨粤匪檄》中就自称部堂。而比“部堂”低一等的则是“中丞”,一般是地方巡抚自称。因为他们一般要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古代称谓是御史中丞,所以雅号“中丞”。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