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战德国都败了为什么还发展 德国发动二战的经济原因

网友提问:

战败国德国被一分为二,为什么经济发展快?

优质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美国外,二战各参战国经济都受到严重破坏,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各国都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均无暇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再加上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世界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稳定时期,安定的国际环境给正处于急需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各个国家得以喘息的机会。但是,就在这种绝对逆境下,西德居然能够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迅速翻身,经济上甚至超越英法,复苏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

一、节省了军费开支

战争结束后,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军事基本由美国接管,失去了国家主权,犹如一只被人任意宰割的羔羊。但是,抛开这种种不利影响,有一个利好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可以节省大量的军费开支。

战后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既然军事开支减免了,可以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而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这也为后来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二、美国为给西德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欧洲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整整持续了4年度之久。在此期间,联邦德国(西德)等西欧国家通过参加经合组织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为西德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马歇尔计划的输血援助,为德国进行大规模战后重建的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也不得不承认:“没有美国的援助,德国的复兴是不可能的”。

三、欧洲一体化

二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潮席卷全球,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在经济上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

二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洲不再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反而成了新崛起的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前苏联争霸的前沿阵地。贫病交加的现状让欧洲各国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为了让欧洲从战后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欧洲各国必须联合起来,组建经济政治联合体。由此,欧洲的一体化趋势不可抗拒。

四、国民的辛勤劳动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的辛勤劳动势不可分开的。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也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崛起。据统计,1955年,联邦德国男子平均每周工作长达50小时,比英国工人多3小时,而平均工资实际上直到1956年才到战前1938年的水平,正是联邦德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

其他网友回答

从神圣罗马帝国的崛起可以证明日耳曼民族是优秀的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投降后国家遭到的破坏是难以想象的,国家被一分而二,城市被夷为平地,道路被破坏,粮食短缺,物资紧缺。那么这样残破的德国又是能够快速恢复经济,重新崛起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逻辑呢?

首先,地缘政治的因素决定了德国不能被虚弱。二战结束后,无论是英法还是美苏对德国都是恨之入骨,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挑起的,按照美苏英法的最初规划,要将德国去工业化,把德国变成一个农业国家。当时美国对德国提出了4D原则,即去纳粹化、去军事化、去工业化和民主化。但是这想法很快就被发现落实不了,一方面大战后各国都很虚弱,拥有数千万人口且粮食产量无法自给的德国,将会严重拖累其他各国。另一方面美国对抗苏联需要德国,二战中英国被打残,法国人打仗不靠谱,美国离欧洲太远,那么在欧洲谁对抗苏联,德国呗,他和苏联打仗最有经验。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重新武装德国,重新工业化德国那就成了必然啊,所以虽然被分为两个国家,但这两个德国都快速实现了国家的正常化,能够快速开始国家工业化。

第二,战后德国第一个坚持执行自由市场经济。二战之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还坚持经济管制以及类似于苏联的国有制,甚至计划经济。举例来说,英国到1949年都没有取消经济管制。欧洲各国也开始将一些产业国有化,竖起贸易壁垒,试图通过配给和计划来缓解战后物资紧缺、经济迟缓的阶段。但是德国没有这么做,二战后德国的经济部长艾哈德,出身朝圣山学派,坚信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1948年6月20日他签署政令,废除了德国所有所有的经济管制措施,执行自由市场经济措施,降低进口关税,削除贸易壁垒。果然,按照艾哈德的方针,德国经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后,迅速起飞。到1974年德国的GDP超过10000亿马克。

第三,苏联的疯狂掠夺造成东德大量分口逃亡西德。为了弥补战争损失,苏联在东德大肆掠夺,将德国仅存的机械设备、物资等掠往苏联,苏联总计从德国掠走150亿到200亿的物资和设备,那可真是掘地三尺啊。造成大量东德居民外逃之西德,这其中包括大量技术工人,工程师等等,这些人为接下来德国工业的大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方面的有力补充。

第四,德国人思想上趋向务实。经过惨烈的二次大战,德国人送思想上不在容易受到假大空、高大上这类的空洞的理论的鼓动和影响,全体德国人最大需要变成吃饱饭、过更好的生活上来。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从上到下都以发展经济、繁荣国家为目的,原来的政治需要弱化。

第五、有美国占领军保证德国政局稳定。艾哈德之所以敢于取消经济控制,采取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是有美国占领军在啊,无论有什么人反对国家政策,反对市场经济都没有关系。因为占领军在啊,那可是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如果有人试图推翻现政府,那美国的坦克、机枪、轰炸机可都还没有撤走呢,美国兵杀起德国人可是不会手软的。依靠占领军的实际威慑,当时的德国政府就可以推行改革政策了啊,不用害怕失败,这就是政府的主动。

第六,德国是一个工业国。德国虽然战败,但是科学家还在,技术工人还在,工程师还在,管理人才还在,有了这些人才,只要政策对,资金到位,德国经济没法不崛起啊。

其他网友回答

1945年5月,随着德国向盟军投降,欧洲战争结束。自普法战争以来,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国,自然逃脱不了战败的命运,再一次接受正义的惩罚。实际上,德国挑起战争,无非是大国之间争夺欧洲主导权,只是德国输了。

然而,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并没有就此“称雄”,而是由美、苏两国主导着欧洲的命运。英、法、德三国近百年的“打打闹闹”,非但谁都没能做成欧洲的“老大”,还沦为了美、苏两国称霸全球的工具,结果令人唏嘘不已。

法国是第一个投降德国的欧洲大国,没有话语权。

其实,对法国而言,早在1940年投降后,就退出了二战。尽管法国民众头顶着“亡国奴”的帽子,但日子过得还不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巴黎依然是一副歌舞升平、热闹非凡的样子。

这都得益于占领军的“知书达理”。尽管德、法两国在历史上宿怨极深,但驻法德军并没有那么的穷凶极恶,反而表现出有礼貌、有修养,甚至是很绅士的一面。人们对占领军不再仇视,双方很快地融合在一起,倒也“相安无事”。

俗话说得好“温饱思淫欲”。就在占全国1/3的200万男子被关在战俘营里时,浪漫的法国女性与德军在大街上挽在一起,成了当时司空见惯的情景。那些年的法国出生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高于战前,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

法国人的反抗直到1944年夏天才真正开展起来,抵抗组织由最初的4万人一下子猛增到几十万人,这是为什么?原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国人“气数已尽”,这个时候拿起刀枪抵抗,有“痛打落水狗”的意思,但对战争的胜利,作用有限。

让人想不通的是,投降的法国不仅作为战胜国,而且还成为了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与其在战争中的贡献严重不对等。难道是因为法国是除苏联外,欧洲大陆唯一的大国吗?答案是肯定的。正是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需要法国的支持。

尽管在美、英两国的操纵下,阿尔萨斯和洛林又回到了法国,法、德两国近百年的恩怨就此了结;但得势后的法国显然不具备主导欧洲的能力,在美、苏两国眼里,这一对冤家打来打去,失去了一流强国的实力,不能再左右世界的局势了。

战败后的德国,比一战更惨。

1945年的德国,比在一战中战败还要惨许多。1918年的德国尽管战败,但战火没有烧到本土,更没有被完全占领,成为其日后崛起的根本,也就有了“二战只是休战了20年的一战”的说法。如今,他们将接受比《凡尔赛和约》还严厉的制裁。

首先,国土面积再次缩小。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奥地利再次独立,苏台德地区重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而德国起源地之一的东普鲁士,成了苏联的加里宁格勒州。国土面积由战前的50万平方公里缩小为37万平方公里,损失了1/4。

其次,德意志民族遭到驱赶。二战中德国屡屡以民族问题,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开始大规模驱赶德意志人的行动。在他们看来,民族矛盾比意识形态的分歧更大,这是欧洲最不稳定的因素,最好是“各回各家”。

其中,苏联、波兰和捷克三国的做法更过分。他们打着正义的旗号,却采取殴打、逮捕和屠杀的方式将德意志人强行驱逐到德国。战后,约有1000万德意志人被赶回了德国,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财产,因冻饿病死的人不计其数,境遇很凄惨。

更关键的是,要“肢解”德国,防止其东山再起。同盟国以打造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为目标,对德国进行“改造”,特别是“限制工业计划”,3年间拆迁了1900家工厂,其中1700家是完整拆迁,作为赔偿分给各战胜国。

但随着冷战的爆发,美、苏双方试图依靠西德和东德,展现自己价值观的优越性,开始重点扶持。德国再次成为大国间斗争的受益者,东德成为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西德的人均收入比英国还高,国民生产总值高居世界第三位。

在美、苏两国看来,此时的德国被一分为二,不可能成为左右世界格局的力量,就算扶持其再次崛起,也不足以成为两国担心的事情,反而成为展示各自优越性的“舞台”。德国就这样成为两大国“比宝的工具”,直到1990年柏林墙倒塌。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其他网友回答

发展快的是西德,走苏联路线的东德发展不快,统一后的德国才走向繁容。我们最初也走苏联路线,走邓小平路线才有今天的强大。沿着这条路走我们将更强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