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汉光武帝刘秀的一生?
优质回答:
当然有了,他就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在历史上,不乏平民出身的皇帝。其中以刘邦、刘备、朱元璋最为有名。东汉光武帝刘秀也是农民,虽然名声不大,但却被毛主席誉为“历史上最会用人,最会打仗,最有学问的皇帝。”
刘秀虽然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但在当时地位和普通农民没多大区别。
在刘秀十四岁之时,王莽篡汉。这对于刘氏家族来说是个奇耻大辱,刘秀的哥哥刘演尝尝扬言要复兴汉室,刘秀就是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
刘秀在青年时期遇见了阴丽华。阴丽华是刘秀的老乡,但是生活条件优越,出生于一个富甲一方、门第显赫的家庭。刘秀对阴丽华一见钟情,但是他知道以他现在的状况是不足以迎娶这位阴家大小姐的,于是刘秀开始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刘秀二十岁时,刘秀只身前往长安游学,主攻《尚书》,成为了当时相对有文化的人。这段时间的经历开拓了刘秀的眼界,扩大了刘秀的交际圈,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新朝建立以来,王莽实施了一系列不得民心措施。民间民不聊生,人民群众揭竿而起。28岁之时,刘秀跟随哥哥刘演在舂陵起兵。刘演和刘秀后来加入了赤眉军,后来刘演因为功高盖主被当时赤眉军的更始皇帝刘玄所杀。刘秀掩藏着自己满腔的悲愤,对刘玄表态:他认为他哥哥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并向刘玄保证自己以后会效忠刘玄,不犯和哥哥一样的错误。
不久之后刘秀主动请缨转战河北,刘玄答应了刘秀的请求但是不给刘秀一兵一卒。刘秀就这样忍辱负重地活下去。刘秀一边在河北发展自己的势力,一边等待着机会的出现。
公元25年,在刘秀的不作为下,刘玄的主力被绿林军所灭,刘玄被杀。刘秀迅速控制了了赤眉军,同年称帝。并且进一步收复失地,刘秀最终同一全国。
刘秀的逆袭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崎岖,但刘秀为人低调,处事圆滑,一一化解了危机。刘演之死给刘秀巨大的打击,但刘秀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在众人不解与鄙视的目光中韬光养晦,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今往古来今天来跟大家说说为什么刘秀这么厉害的帝王,在历史上评价很难超过刘邦?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都是中国历史帝王中稳进前十的高手。两者可以说都非常擅长当帝王,会用人,能听人言,知道战略决策。刘秀比起刘邦来说,人品更好,较少杀戮功臣,不战而屈人之兵挺多,而且军事水平也更高,打出了昆阳之战这样的奇迹之战。那么,为什么一般还认为刘邦比刘秀更强呢(比如石勒就认为,自己如果遇上刘邦,会甘心给刘邦当部下,而愿意和刘秀争个鹿死谁手),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刘邦是开创大汉基业,刘秀是中兴。开创的难度和评价比中兴高也很自然。刘邦之前的天下是群雄并起,秦始皇虽然建立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却因为不得民心而很快崩溃。刘邦继承秦王朝的中央一统,同时又采取了种种收纳民心的举措,儒法道三家并用,开创中国后世中央集权帝国的模式。而刘秀已经有了西汉可以借鉴的模式,等于恢复旧有秩序,其意义自然比刘邦的开创要小得多。
其次,刘邦起家时的身份,只是一个区区亭长,芝麻大小的官儿。而反抗的对象,不管是早期的秦皇朝,还是后期的项羽,都是称雄天下的强国。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从公元前209年起义,到公元前202年,只用了区区七八年就统一天下,这速度简直开挂了。而刘秀的身份本来就是汉室宗亲,虽然地位不算太高,好歹他爹当过县令,他自己是在宫殿里出身的,他哥哥又是当地著名豪强。这身份比刘邦算是强多了。这种情况下,刘秀从22年起兵,到36年统一天下,时间是14年。这速度已经相当惊人,但是和刘邦的一比,效率又差了一倍。
今往古来觉得此外,还要看同时期的人才情况。刘邦同时期,无论是对手、战友和部下中,都是群英荟萃。秦二世纵然是白痴,章邯却是少有的名将,楚霸王项羽更是超级军事天才。刘邦自己部下的三杰张良、萧何、韩信更是威名远镇,甚至次一档的周勃、曹参、樊哙、陈平、王陵等都是人中龙凤。相对来说,刘秀手下那帮云台二十八将,其实不过如此,对手更能演出昆阳之战这种弱智把戏。整个来说,感觉大环境不够精彩,于是从中出头也没那么吸引人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提问,我想分成两个方面来评价。因为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所以他有两重身份,那就是他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者,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创者。这两个阶段分别是西汉和东汉,概括的说,西汉代表了官僚制和君主制为主的大一统时代。而东汉则是君主与豪族共治的豪族社会时代。
先来解释为什么说西汉与东汉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西汉的开拓者刘邦,接手的时候,这个国家官僚制体系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政治产物,用中国外交学院施展老师在《枢纽:3000年的中国》一书中的说法,整个春秋战国到秦到汉武帝之前,就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的过程,这叫周秦之变。
这次大变革是在汉武帝刘彻的年代结束的。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因为官僚制的建立,变得空前强大。
刘邦的时候通过几十年的改革,把整个汉朝社会变成了一个散沙化的社会。贵族的势力基本被扫平,官僚制取代了贵族制,职位取代了爵位,成为管理国家的机器。推恩令,把已封贵族的权力,一代代的分割分裂,越分越小。一个散沙化的帝国建立了。
而文帝和景帝时代,又因为“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让这个国家的国库一下子丰盈起来,国库里串钱的绳子都断了。
也就是说,到了汉武帝手上的时候,中央集权空前高涨,国库里又有钱,那么悬在汉朝头上的那把匈奴之剑,是时候去掉了,于是44年的对匈奴战争就打响了。
然而这一打,把社会结构打变化了。因为打到30年的时候,国库里的钱打没了,但是整个帝国都是围绕着对匈奴战争运作的,所以药不能停,就大范围征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样的政治宣传口号,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于是又打了五年,又没钱了,再次征税!再打两年,又没钱了,再次征税。
但是国家发现每次征税越征越少,因为户籍人口越来越少,人都死了么?不是,逃了!逃到哪里去了呢?豪强家里。
豪强哪里来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战国遗留下来的贵族家族。第二,文景之治时期发展起来的大商贾。第三,江湖上乐善好施,喜欢帮人摆平事的豪侠。
这些人都能给予不愿缴纳课卷赋税或者不想服兵役的流民庇护。于是,朝廷在案的户籍人口,变成了这些豪强的家丁,于是这些豪强开始建造起“坞堡”,就是高墙大门的庭院,而且越早越高,就跟中世纪欧洲的堡垒很相似,这些人都藏匿在这里。
那么朝廷不会来抓人么?不会,因为人口的藏匿,让朝廷官僚系统也养不活了,本身汉朝的官僚系统就没几个人,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郡守的手上,行政权、财权、军事权、人事权都牢牢掌握,当朝廷发不出钱时,他们就跟地方豪强勾结,最简单就是通婚。于是豪强的时代,就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了。
然后豪强越来越厉害,逐渐的整个帝国的财富分配就向地方倾斜,那中央官僚系统那帮人不干了,当时还没想到要跟地方豪强联姻,死工资又太低,怎么办呢?就想搞一次改革,压一压这些地方官僚和豪强,谁带头呢?
王莽!于是王莽建立了新朝,一系列改革,就好像是从现代从穿越过去的,什么废除农奴制、土地国有制、五均司市使等等,但是现实就是你要搞改革,中央就要有钱,没钱你怎么搞,相反,因为很多政策对地方豪强不利,所以,反而把原本散沙化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豪强激怒了,一场打着“复兴汉室”为旗号的“豪族维权运动”开始了。
刘秀就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和领袖,他代表了整个豪族势力,并且用自己的“皇室血脉”换来了“豪族人脉”。最终建立起整个东汉帝国。他的前半生结束了官僚制和君主中央集权制做主导的社会。
东汉建立后,他的下半生都在妥协和共治中度过。
第一步妥协,就是定都。定都在哪里表明了你的政治立场,选项不外乎两座城市,长安还是洛阳。
西汉刘邦也面临过这样的选择,他一开始选择的是洛阳,洛阳四周平原气象万千,相信去过的帝王都希望在洛阳建都,但是这是个易攻难守的城市,因为处于平原。而长安所在的关中,两边一关门。诸侯很难打进来,所以张良当时就建议定都长安,因为目的就是要夺取贵族王侯的权力,一旦有变,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刘邦最终定都长安,并且用同姓王异姓王互相制约。
刘邦死后,张良计立竿见影,同姓王造反,异姓王制衡,这个制衡的时间差全因为在关中,刘氏王朝才能保命。
而到了刘秀的时候,天下结构变了,刘秀皇权集约最大的障碍不再是这些王,而是这些诸侯,这些地方豪族,这些地方主公们,所以就算退守关中,对这些地方势力来说,那再好不过了,你当你的关中王,我当我的王。所以就只能定都洛阳。洛阳是这些豪族的大本营,四通八达,还不如在洛阳搞派对,大家一起来嗨皮。
插一句,日本幕府时代和法国路易十四时代,也都用了这种方法,京都现在那么多公园其实都是各地大名府邸,老婆孩子都是在京都长大。路易十四太阳王造的凡尔赛宫,夜夜笙歌,贵族们在那里住了几十年。
但是话说回来,刘秀已经阻止不了豪族的势力了,他开创的汉朝只能想办法克制豪族,怎么办呢?用豪族以外的人,听自己话的人,那就是两类人,外戚和宦官。所以刘秀后半生开创的东汉历史,就成了皇帝用宦官、外戚、官僚、豪族相互制约的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汉光帝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刘启的支系,在位33年,谥号“光武”。汉光武帝刘秀在东汉时期创造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使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称得上有所作为的皇帝。《后汉书》中曾称赞他“明慎政体,总揽朝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刘秀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痴情皇帝,一生只有三个女人:阴丽华、郭圣通和许美人,而他一生独爱阴丽华。至于那些丑化光武帝刘秀的戏剧,是明朝中后期一些文人扭曲了刘秀的真实历史,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用前朝皇帝为主人公,编成小说,借古讽今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厉害的皇帝,少有的无为而治的典范。
让老百姓过日子安定才是好皇帝,开明的君主。他完美的契合了道家的主张,修养生息远比打仗重要。
而且他不光会用人,打仗也是高手,文武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