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实力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网友提问:

官渡之战后,袁绍其实还是很有实力,为何还是输了?

优质回答:

袁绍连最有把握的官渡之战都输了,还能指望他在之后翻身?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你想赢过曹操,你首先应该在政治上占理。

可是袁绍完全不讲究。要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就有人向袁绍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可是袁绍不听,他觉得那样烦。等到曹操把皇帝迎到许昌后,袁绍才反应过来。于是又死皮赖脸想要把皇帝迎到自己那里去,这不是做梦吗?

那么你袁绍已经吃了亏了,后面是不是应该重视一下政治呢?还是死性不改。曹操已经在政治上占优了,你就不应该轻举妄动。按照沮授的建议,他应该徐徐图之。

可是袁绍牛啊,他不能忍受曹操整天打着皇帝的旗号在对自己指手画脚。郭图知道袁绍的性格,他就说,兵书上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敌则战之。现在我们的军队是曹操的十倍啊!以袁公之英明,消灭曹操那不是易如反掌吗

袁绍高兴了,这是他喜欢听的话。

政治上不讲究,军事上也瞎指挥。曹操奇袭白马,他不守白马救延津。曹操以退为进,拉长袁绍的补给线,袁绍就挺进官渡。许攸建议袁绍突袭许都劫持天子,袁绍不听。曹操奇袭乌巢,袁绍不派重兵救乌巢却派重兵攻官渡,最后把乌巢给丢了。主帅是这么个水平,怎么赢曹操?

袁绍的特点是反应慢、优柔寡断。官渡之战开始之前,袁绍大军都开过来了,曹操居然能抽空把刘备给收拾了。当时大家都不赞同,说袁绍都打过来了,我们为什么去打刘备呢?曹操说刘备才是真正的英雄,必须趁他羽翼还没有丰满把他干掉。大家说如果去打刘备,袁绍袭击我们怎么办?曹操说放心吧,等我们打完以后他也未必反应得过来。果然,袁绍什么反应也没有。

袁绍用人也不行。袁绍用人的原则很简单,就是让我高兴。怎样才能让他高兴呢?拍他马屁。不拍他马屁他就要就要生气。田丰不拍马屁,下狱。沮授提意见,撂到一边。袁绍每一次的失败行动,其实之前都有谋士的正确意见,可他就是不听。

易中天先生有句话调侃袁绍,说袁绍这个人,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不听,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要听。

那么袁绍势力究竟为什么彻底覆灭呢?这就要提到袁绍的后事安排。袁绍的水平已经够糟糕了,更糟糕的是他的集团内部还不团结。袁绍有三个儿子,他喜欢小儿子袁尚,因为袁尚长得好看。袁绍长得帅,所以他可能觉得继承者也要长得帅。但是废长立幼这种事情袁绍不好意思说,他就想了个馊主意。袁绍统治有四个州,他给分了,把小儿子袁尚留在自己身边,剩下的三个州,俩儿子一外甥,一人一个。这种安排是糟糕的。结果袁绍死了以后果然他的长子袁谭和他的三子袁尚两个人就打起来了,袁绍集团内部消耗,省了曹操不少力气。

其他网友回答

官渡之战前,袁绍的实力远远大于曹操。不论从经济实力上,还是政治威望上,曹操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正如郭嘉分析的曹操与袁绍“十胜十败”说一样,袁绍的才能是不如曹操的。袁绍在占优的情况下都不能战胜曹操,二人实力相当时,又岂是曹操的对手?

官渡之战,袁绍并不是象人们轻描淡写地说,只只损失了点粮草,损失了几万兵将而已。袁绍第一损失了士气。官渡之战,袁绍以优势兵力被三万曹兵击破,丢人都丢不过来,当年苻坚百万大军,遇到东晋兵草木皆兵的状况,在袁兵身上重演了。一仗可以打怕,这就是战争。袁绍虽有四洲之地,但被曹操打怕了,没有了必胜的勇气和士气。

其次,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人才损失严重。河北四庭柱,高览、张郃、颜良、文丑死的死,降的降。谋士田丰、沮授、许攸也是如此。有这些人才护着,还失败了,没有了这些人才,靠什么跟曹操打呢?俗话说,千万易得,一将难求。袁绍经此一役,失去的这些人才,是他最大的损失。从此更无力与曹操争夺天下。

官渡之战的失败,对于袁绍的精神打击也很大,所以影响了他的健康。他岁数大了,加上生病,不几年就去世了。而袁绍的儿子又不团结,互相争斗,终于被曹操各个击破。官渡之战使袁绍由汉末最强大的诸侯沦落为二流军阀,直至彻底消失于历史的舞台。

春秋史社,问答最专业的历史领域专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我要说一下什么是实力?在我看来无能者居高位,拥有的再多,也不叫做实力,那叫做负担。袁绍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的必然现象,这和他自身的性格特征有莫大的关系。

袁绍其人志小而无为,量小而不仁,见小利而忘命义,谋大事则无断,处理不好诸子之间的关系,都直接导致了袁绍最终的失败。

志小而无为

袁绍家四世三公,可以说有很好的基础,这是曹操所不具备的,因此在三国初期,袁绍成为了最有实力的一股势力。

袁绍本来有机会可以抢先劫持汉献帝,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但是他的犹豫让曹操抢占了先机。

量小而不仁

袁绍对外是软弱的,对内却是残酷的。说他量小而不仁并不为过,对于田丰、沮授等人建议,他非杀既囚忠言逆耳。导致手下的能人志士离心离德,而身边聚集的皆是一些趋炎附势的奸佞之辈。

见小利而忘义

袁绍的见小利而忘义,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为了诛杀十常侍等宦官,本来是派几个勇士就能搞定的事情,他却怂恿大将军何进让董卓进京,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鼠目寸光是真实的写照,只是看到了眼前利益而没考虑到背后的得失。

谋大事则无断

对于谋士们的建议,袁绍先是赞同他们的观点,后来又说要再考虑考虑,在诸谋士的建议中摇摆不定,自主始终拿不定主意,这犯了领导者谋而无断的大忌,缺少一个成大事者的基本素质。

诸子内斗,袁氏覆灭

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都没有消停,各自都有自己的部队和势力,他们互相争斗给曹操创造了机会,曹操借机消灭了袁氏的力量,进而统一了整个北方。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其他网友回答

官渡之战后,袁绍力量大衰,军队粮食物资损失极重,不仅大批将领和人才流失,很多人转投曹操,双方力量对比更加悬殊。

官渡之前,袁绍领天下之望,失败之后已经无法挽回颓势。何况他的三个儿子势力已成,分裂已是定局,即便袁绍不死,也就是再多拖几年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关键还是袁绍死的早,袁绍击败公孙瓒取得黄河以北四州之地比曹操击败袁术,吕布整合河南四州时间还短,以至于人心不稳,三个儿子和女婿各镇一方,导致袁绍死后力量分散相互攻伐,被曹操渔翁得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