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水浒传》里宋江为什么要投靠朝廷?
优质回答:
宋江为什么要出卖全梁山的兄弟投靠朝庭?
愚以为,用“出卖”这两个字有些欠妥。
宋江一意孤行地进行招安,最终把好端端的水泊梁山闹得凄凄惨惨非死既伤,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收场。自己也落得被人毒死。这等害人害己的勾当,确实应归罪于宋江。因为晁盖若仍是寨主,是可能接受招安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说,用“出卖”梁山兄弟投靠朝庭不妥呢?因为一件事要看站在哪个角度上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不仅不同,有时甚至会截然相反。
下面,咱们就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去一一探讨。
一、一上梁山,宋江拒绝落草
宋江,字公明,上梁山之前是郓城县衙的押司。押司是干什么的,就是管抄抄写写的秘书角色。由于他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济人贫苦,扶人之危,平日又爱结交江湖好汉,在山东河北一带颇有名声,人称及时雨。当他利有职务之便得知朝庭要捉拿智取生辰纲的晃盖等人时,冒险私自给晁盖送信,使晁盖等人得以逃脱,上了梁山。
为了感谢宋江救命之恩,晃盖委派刘唐下山捎来书信,并带来金银。宋江只留下书信和一锭银两其余皆由刘唐带回。不巧的是,书信被宋江外室阎婆惜看到,向他索要信中所讲的金银,宋江哪里拿得出,在阎婆惜以告官相逼之下,宋江失手杀死了阎婆惜,吃了官司,被发配江州。
晃盖等人在路上劫取宋江上了梁山,再三挽留。但宋江执意不肯,只好任其下山。
这是宋江第一次上山。由此可见,宋江迷恋官职,梦想日后翻身再从旧职。不肯落草为寇。
二、二上梁山,宋江免强入伙
宋江被发配江州后,一日与李逵戴宗在浔阳楼喝酒,酒后感慨抱负难以实现竟沦为囚犯,借酒浇愁,在墙上题写反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从诗中可见,宋江是有满腔抱负,不可能甘愿上山落草为寇的。
但也正因为这次酒后吐真言,宋江再次加刑,被判死罪。多亏晃盖等下山劫取法场,把他救上了梁山。
这二上梁山,宋江是留也得留,不留也得留,因为他已犯了杀头之罪,无路可走了。
通过前后两次上山,完全可以看出,宋江根本就没有落草为寇的意愿,只不过阴差阳错,使他被动地走上了梁山之路。
三、接替寨主,便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
宋江在骨子里是瞧不起梁山好汉这般作为的。他脑子里想的是报效朝庭博取功名,封妻荫子耀祖光宗。时刻想把梁山弟兄弟脱离苦海,摘掉这顶落草落寇的帽子,为大家谋个好的出路。而这条出路只能是接受朝庭招安。所以,当他坐上了寨主宝座后,立刻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从理论基础上就开始进行招安的舆论准备
四、为将招安得以实现,绞尽脑汁不择手段
为了走通招安这条路,宋江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一是走宿太尉的路子,但由于高俅从中作梗,未能得逞。
二是走李师师的路子,希图由李师师给皇帝吹枕边风,因故未能实现。
三是大败高俅,把这个恶贯满盈的大奸臣捉上山,宁可得罪林冲报仇血恨之心,也坚持把高俅放走,梦想从高俅那里求得出路。然而高俅为求活命,表面答应,逃脱后不仅不帮助宋江,反而更加从中作梗,使招安之路再次落空。
四是再走宿太尉和李师师的后门,才得以把招安之意通达皇帝。终于把招安之路走通。
通过以上四点不难看出,宋江由始至终是不安于梁山大业的。他在骨子里就是把在梁山作为一个跳板,幻想通过招安这件事,不仅把自己的罪名洗脱,同时也为梁山兄弟们带出火坑,让他们也摘掉贼人草寇的帽子,走上一条报效朝庭谋取功名扬名后世之路。
所以,从宋江本意上来讲,是不存在出卖梁山兄弟这一道理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他的这种举措,不能说不是一种善意的选择。
只不过,招安成功后,他立即率军攻打同样是农民起义军的方腊,在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统治,成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农民起义的爪牙帮凶,把自己和梁山弟兄们都推上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由此也把招安演变成了一场悲剧。
其他网友回答
《水浒传》里的宋江,开始时职业是郓城县押司。虽他不属官员,但是他很努力,也很有野心,一心想凭能力一步一步走向官场,甚至三十来岁都没成家。他虽喜交结江湖人士,但只图个壮大个人名望,从没想要落草为寇。后来从杀阎婆惜到题反诗,身逢逆境都一直拒绝上梁山入伙。直到处斩时被梁山好汉劫了法场,从此再无归路,不得已上梁山落草,是典型的逼上梁山。他的聪明之处就是当他成了梁山老大后,就以梁山势力为资本,开始寻找一条招安之路。
由此可见,为梁山众人谋出路,为个人恢复身份,谋取功名地位,是宋江要投靠朝廷的根本原因。
本来押司一职其实就是文书类职务,主要负责经办案牍等事,虽不算什么政府官员,但其专业性极强,很多重大案情的陈述,在几句之差,甚至一字之差,都能将案情起很大改变。宋江文笔了得,从他题“反诗”和在李师师处献上的一首《西江月》,即可看出他的文字功底,再加上精通律法,所以是个能在关口上做到让人活也可让人死的角色,以至县城无人不知宋押司。他好江湖结交,仗义疏财,靠薪水肯定不够,其财源肯定与其职业有关,个中原因自不必细说,钱来得容易去得也快,江湖号称”及时雨”自然不是徒有虚名。
象宋江这种即有才干又能黑白通吃的人,放在任何地方都决非池中之物,仅靠一押司职位起步,就已建立了较大的关系网,如有机遇必定前途无量,他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只可惜机关算尽,黑白两道都要顾及,反遭其累。
晁盖等人劫取了生辰纲,不久为官府侦破,经宋江通风报信他们成功脱逃,不久后建立了梁山根据地。宋江却偏偏不慎,梁山与自己往来的信件被自己包养的小三阎婆获取,她以报官相要挟,并无底线进行敲诈,宋江不得已起杀心,从此宋江获罪开始一步步走厄运,最后由公务人员变成了梁山草寇。
宋江按理再无政治生涯可言,也再无功名富贵可得了。但宋江又走出了另外一条通往仕途之路,不得不承认宋江还真是个能人。
晁盖死他统领了梁山,梁山在他的感召力下不断成长壮大,逐步成了朝廷的心头之患,于是他在走招安路线中也就有了与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功夫不负有心人,宋江终于完成了从草寇到官员的逆袭,彻底洗白了自己,开始进入了一个讨伐草寇的里程。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不投降呢?不投降有什么好果子吃?
看看梁山上的人员组成吧:
马军五虎将全部都是官军出身,八骠骑除了穆弘之外也是官军出身,至于十六小彪骑就不说了,多数都是从征梁山失败,无路可走无奈落草的。
这样的一群人,让他们当一辈子草寇,他们能认命吗?
说白了,他们当初落草,是不得已,要么是林冲这样被高俅逼上梁山,要么是秦明这样被宋江逼上梁山,在他们的心里,对大宋还是认可的,他们还是想恢复正常身份为国家出力的。当然,李逵这样的混不吝,燕顺王英这种本来就是占山为王的草寇我们且不去说。
很多人说宋江一门心思想招安坑了梁山好汉,其实,哪里是宋江一个人想招安呢?这么说吧,梁山上的招安派绝对要远远多于就想当一辈子草寇的,而且,招安派多是实力派。宋江想招安,其实正是顺应了大部分兄弟的想法。
我们假如宋江不招安,我想杨志呼延灼这种将门之后,关胜朱仝这种忠臣义士,李应卢俊义这种大财主,时间久了都会觉得不适应。每于中夜扪心自问,不免会有愧对祖宗之感,短时间或许还不觉得有什么,时间长了,矛盾积累多了,自然会出问题。很难想象鲁智深这样的真好汉会真的和矮脚虎王英这样的瘪三称兄道弟,碍于义气,一时不好说什么,实在看不过眼了,矛盾不免就会爆发。
而且,不招安的后果是什么?书上其实已经很明显的写出来了。
四大寇里,梁山实力真的最强吗?我看不见得,王庆田虎方腊三人的实力基本上和宋江 都是一个级别的,但是他们就是最后失败了,作者真的是想说梁山好汉天下无敌吗?我看不然,其实作者意思就是和朝廷作对的,最终不会有好下场的,所以死不悔改的王庆田虎方腊都是全军覆没,主动接受招安的梁山虽然将损兵折,但是好歹还能留下点人来。宋江如果坚持不招安,方腊就是梁山的下场。毕竟,一隅之地和整个国家机器对抗,失败的概率总比成功来得大。
而且宋江是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宋江就是接受了招安,古人写小说,虽然讲究自由发挥,但是大体还是要遵循一下历史的,宋江不投降,书该怎么写呢?
所以,投降才是正常的,不投降那就只能大聚义后赶紧完本了。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看过《水浒传》后,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梁山上过的好好的,也越来越兴旺繁荣,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朝廷的招安,带领弟兄们集体归顺朝廷,最后好汉们死的死、散的散,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甚至有很多人对宋江这个做法是反对的,觉得是他害了一山的人。
其实,做出如此决定,和宋江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宋江本是山东郓城县押司,可以理解为本身就是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他受的是正统的思想教育,对于体制内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这一点可以从他初上梁山时的表现中得到印证。宋江被发配江州途中,被梁山人马所救,梁山众人劝宋江落草,宋江不仅不愿,更是以死明志,其反对之意一目了然。后几经周折,才最终上梁山落草成寇,坐上了梁山第二把交椅。所以,宋江成寇原就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经历良多后、深思熟虑的选择。
其次,还有一点也可以印证宋江的正统思想。宋江上梁山后,执意亲自下山接家人上山,为此不惜被埋伏已经的官兵追捕。其心中“孝义”二字分量之重可见一斑,如此性格之人也就不奇怪何以做出接受招安之举了。
再次,宋江上梁山落草后,从未带领弟兄们做杀伐掠夺、穷凶极恶之事,可以说,体制内的他并非想“造反”。恰逢“机遇难得”,朝廷假意招安。接受招安后,梁山全体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代表朝廷去剿灭国内其他造反势力,宋江也是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综上所述,宋江只是把梁山当做大家的栖身之所,而非永久之地,待时机成熟,归顺朝廷是其必然选择,而非意外。
其他网友回答
一来呆在梁山与朝廷为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宋江也想给自己和兄弟们一个出路,再者宋江之前一直是士官,当官的欲望过重,想法太单纯,报效祖国、为国家效命的思想过于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