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特务机构“西厂”在历史上真实存过吗?
优质回答:
就像提到清装剧一定会想起宫斗戏,忠臣义士和特务机构的争斗也一直是明朝历史剧的标签。在这些影视剧中,东厂厂公往往扮演了最终反派的角色,锦衣卫大多时候是他们的爪牙。而相比之下,西厂出现的概率就要少了很多,即使有,大多也是东厂的陪衬而已。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上“西厂”真的存在吗?或者只是为了和“东厂”配对创造出来了?
答案是,历史上西厂的确存在过,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他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利却要凌驾在东厂、锦衣卫之上。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皇帝,他是地地道道的平民出身,因此他对官僚阶级有着天生的敌意和不信任。为了能够绕过大臣,直接的监控自己的国家,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锦衣卫的职责除了“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即保护皇帝安全,对内进行特务侦查外,还担负了军情刺探、敌将策反等对外的间谍工作。
PS:刘邦祖先是晋国名臣“范武子”士会,曾祖父刘清为魏国大夫,即使到刘邦这代依然是当地的豪族。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用武力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取了政权,因此他的怀疑名单除了大臣们之外,又加上了这个由自己父亲一手创建,并曾是自己敌人的锦衣卫。所以他掌握政权后,开始想要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务机构,而在他夺位的过程中和尚(姚广孝)、宦官(郑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他不顾朱元璋太监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设立“东缉事厂”,即“东厂”。由于它创立的初衷就是出于对锦衣卫的不信任,所以其职责在监视群臣的同时,还要监视锦衣卫,因此权利要高于锦衣卫,并以皇帝亲信的太监担任首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很快进入了明朝中期,就像人到中年,各种问题也开始逐渐出现。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后,以内阁制代替,本意是想要消弱大臣手中的权力,强化君权。但是随着内阁制的逐渐发展,其权力又开始逐渐扩大,此时的内阁首辅已经相当于过去的宰相。另一边,随着内阁权力的增大,原本为了监控群臣而设立的东厂,也相应的水涨船高,使得宦官势力越来越大。
争斗的双方势力意外的越来越强大,那么有强必有弱,所以真正遭到损失的是谁呢?第一自然是普通百姓,而第二就是大明的皇帝了。所以到了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时,他就开始想办法制约内阁和东厂。
《明史·本纪十四》记载:
十三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己巳,置西厂,太监汪直提督官校刺事。
锦衣卫、东厂之外的第三个特务机关就这样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突然正式成立了,由太监汪直担任提督,其职责为“官校刺事”即刺探情报。西厂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从锦衣卫中挑选精锐为官员,再由这些官员自行挑选部下,短短几个月时间便凌驾于东厂之上。
西厂的出现看似偶然,其实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必然的情况。而朱见深看似突然的决定,却其实是以一个奇案为契机。《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记载:
成化十二年,黑眚见宫中,妖人李子龙以符术结太监韦舍私入大内,事发,伏诛。帝心恶之,锐欲知外事。直为人便黠,帝因令易服,将校尉一二人密出伺察,人莫知也,独都御史王越与结欢。明年设西厂,以直领之,列官校刺事。
这妖人李子龙偷偷入宫到底是为什么,不得而知,也不重要,因为皇帝朱见深相信就是当时某些人猜测的“意欲弑君”。更重要的是,李子龙是通过勾结宦官入宫的,这就说明了东厂也不再可信。这也是为何,在西厂设立的过程中,内阁和东厂无力阻挠。
李子龙案看似随着犯人的当场伏诛结束,却实际只是刚刚开始。西厂藉由此案迅速壮大,短短五个月时间便弄的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明史·本纪十四》载:
夏四月,汪直执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纲,浙江布政使刘福下西厂狱。五月甲戌,执左通政方贤下西厂狱。
于是,大学士商辂、尚书项忠等联合群臣上书列数汪直十余条大罪,请求罢免汪直,撤销西厂。他们还抓住了“成化十二年,黑眚见宫中”一事,认为汪直的所作所为弄得天怒人怨,正是印证了“黑眚”一事。这下明宪宗也慌了,“黑眚”(hēi shěng)可是史书上著名的妖怪,如果西厂真的和“黑眚”扯上关系,那可是关乎到国运的。
“黑眚”是一种据说像黑色狼狗的妖怪,历史上第一次以妖怪的形象出现是在汉灵帝光和元年,后来黄巾之乱就爆发了。后来唐代宗、唐德宗时期也出现过“黑眚”,正是唐朝由深转衰的时期。到了宋代,“黑眚”就隔三差五的出现,而每次出现就伴随着不好的事,从“烛光斧影”到宋哲宗暴毙,甚至后来还骚扰普通百姓,出现吃人的传说。“黑眚”的记载一直伴随着宋朝孱弱的国运,到靖康之耻, 徽、钦二帝被掳才结束。
到了明朝,“黑眚”再次出现,不久就发生了靖难之役。正统十二年(1447),“黑眚”出现在河北怀来,两年后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景泰六年(1455)九月,“黑眚”再现,就在大家纷纷猜测要有什么大事发生时,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英宗之子,他的皇位虽然还要感谢上一次的“黑眚”,但这不意味着朱见深自己想当这个倒霉蛋。所以明宪宗在震惊之后,马上从善如流撤销了西厂,这个权倾一时的特务机关,在仅存在五个多月后第一次关门大吉。
但是西厂撤销后,随着慢慢冷静下来,宋宪宗内心越来越不安,又萌生了复开西厂的想法。御史戴缙抓住时机,上书称赞汪直的功劳,请求复开西厂。有大臣主动提出,明宪宗自然乐意,在关闭了一个月左右,西厂又重新开张了。
大学士商辂知道大势已去,请辞归乡,失去领袖之后,其他原先弹劾过汪直的大臣便被一一剪除,汪直从此权倾天下。但后来汪直久镇辽东,远离权力的中心,也就逐渐失去了明宪宗的宠幸,于成化十九年遭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被贬南京,此后汪直在历史上再少有记载。而随着汪直被贬,西厂也随之解散。
正德元年(1506年),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登基,以刘瑾为首的八虎掌权,宦官地位重新上升。也就在这一年,明武宗重开西厂,以八虎之一的谷大用为提督。
当时东厂由“八虎”马永成提督,和西厂同属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指挥。但是因为刘瑾独揽大权,两人对其都有不满,所以处处明争暗斗,阳奉阴违。于是刘瑾又改惜薪司为内厂,与其相争。
正德五年(1510)四月,御史杨一清和“八虎”张永被派往平定安化王的叛乱,两人借机商讨除掉刘瑾的计划。在叛乱平定后,张永借献俘之机,揭发刘瑾谋反等十七条大罪。第二天,明武宗果然从刘瑾家中抄出金银数百万两,还有伪玺、玉带、衣甲、弓弩等违禁物,甚至连他手上常拿的扇子中都藏有两把匕首。于是刘瑾以谋反等罪被处凌迟,而西厂、内厂也随着刘瑾的死被裁撤。
从此之后,一直到明朝灭亡,西厂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孟子·离娄下》中曾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表示了君对臣是怎么样一个态度,臣对君就是怎么样一个态度。
明之一朝,从朱元璋开始就从未信任过大臣,那么群臣自然也就无法竭忠至诚。恶性循环之下,先后产生了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这样的畸形特务机构,也是正常的。到崇祯帝吊死煤山,身边除了一个太监王承恩,竟再无一臣死国,正是证明了明之亡,亡于上下相疑。
其他网友回答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你问我西厂有没有真是存在过,现在我就来告诉你:
东厂破不了的案由我西厂来破。还有,你听好,东厂不敢杀的人我杀,东厂不敢管的事我管。一句话,东厂管得了的我西厂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西厂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够不够清楚?——雨化田
哈哈,够不够清楚?西厂在明朝历史上确实短暂存在过。
明朝厂卫制度
东厂:全称东辑事厂,是永乐皇帝创办的特务机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永乐皇帝刺探不听话大臣的信息,毕竟他得位不正,想要通过这种方法来封住悠悠众口,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就是探查朱允炆的下落,以便斩草除根。
锦衣卫:由朱元璋创办,充当皇帝的打手,执行皇帝的秘密任务,帮助皇帝监察大臣的一举一动,甚至连大臣昨天晚上和谁一起喝酒都能探查得到。
东厂最高长官为厂督,通常由皇帝的心腹太监担任;锦衣卫最高长官为锦衣卫指挥使,由皇帝亲信武将担任。
嚣张的厂卫
为什么我们认知里的东厂和锦衣卫如此嚣张?那是因为它们都有一项特权,可以不经过刑部、大理寺等司法机构随意逮捕官员和平民,锦衣卫甚至是可以逮捕皇亲国戚。
这项权利本来是皇帝要来牵制文官集团的,但是随着明英宗之后宦官可以干政,权利越来越大,与东厂结合起来就更加为所欲为,很多时候锦衣卫都依附在东厂之下。所以就出现了刘瑾、魏忠贤这类掌管了司礼监、东厂、锦衣卫的权奸,再加上时任皇帝的不作为,这些太监就可以为所欲为,制造了不少惨绝人寰的冤案。
锦衣卫有一套完整的审问制度,还有自己的监狱,就是臭名昭著的诏狱,只要进入了就不会完整地出来,影视剧里那些可怕的审问方法是真实存在的。
东厂原来只是情报刺探机构,抓到犯人要交给锦衣卫的北镇抚司审问,到了明朝后期,东厂也开始有自己的监狱,更加为所欲为。
小儿子西厂
和两位兄长比起来,西厂的存在感比较低,但是知名度却一点不差。
明朝成化年间的一天晚上,一个道士竟然能进入皇宫密谋行刺明宪宗,虽然有惊无险,但是明宪宗还是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安全了,“处处有人想害朕”,他觉得东厂和锦衣卫已经不能完全保护他了,所以他让心腹太监汪直派人出去帮他打探各路消息。
嗅觉敏锐的汪直深刻理会了主子的需求,一些符合明宪宗口味的小道消息被传进宫,明宪宗大为满意,干脆设立一个机构让汪直专门为自己搜索信息,这个新生的机构就是西厂。
不断作死的西厂
仗着明宪宗的宠信,西厂快速发展,力量甚至超过了东厂,汪直也是极力“创造”大案要案,让明宪宗感觉到安全。由于西厂的权力得不到限制,又仗着“皇权特许”,所以为所欲为,搞得满城风雨,谈虎色变,终于成立短短5个月的西厂就成为文官集团的头号大敌,他们轮番上奏,历数汪直炮烙的冤案,最终明宪宗下令取消西厂。所以这一次西厂只存在了5个月。
取消了西厂,明宪宗总感觉心里不安。主子有需要,走狗就会摇尾乞怜,奸臣戴缙察觉到明宪宗的需求,他上奏表明西厂的重要性,请求恢复西厂。明宪宗顺应“民意”,重开西厂,汪直仍然是厂督。这一次西厂活了5年,在这5年内,就像影视剧里表现的那样,明宪宗在后宫醉生梦死,西厂权势熏天,整个大明官场笼罩的乌云之下。
西厂成为东厂、锦衣卫、文官集团共同的敌人,最终汪直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调出京城任监军,在大臣的要求下西厂解散。
几十年后,明宪宗的孙子,明孝宗的儿子正德皇帝即位,这个家伙更加不靠谱,他一心想要给自己封官,然后带领军队上阵杀敌,对于政治他根本不感兴趣,于是宦官集团兴起,以刘瑾为首的“八虎”横行天下,西厂也被他们拿出来利用,八虎中第二虎谷大用为西厂厂督。
掌管了西厂的谷大用就不再甘心位于刘瑾之下,西厂就和刘瑾掌握的东厂、锦衣卫对着干,双方你来我往,把大明的朝堂搞得混乱不堪。
这一次的西厂同样存活了5年,正德五年,刘瑾被文官安上了谋反罪名,正德皇帝痛下杀手,凌迟处死刘瑾,据说整整割了3000多刀,随着宦官集团的倒下,西厂也被撤销。
自此西厂再也没有出现过。
总结下,西厂是明朝病态厂卫制度的产物,仗着皇帝宠信为非作歹,最终得罪了整个大明,以至于三立三废,没能像东厂那样保持常青。
其他网友回答
西厂在历史上是真是存在的。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短暂存在过,由于在明成化明宪宗在位时京城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网罗了很多太监,意图不轨。虽然李子龙一干人等被锦衣卫查办,但是明宪宗还是感到自己的侦查刺探力量不足。就让身边小太监汪直出宫打探消息,汪直此人抓住机会捕风捉影,收罗不少消息给明宪宗。宪宗对他的表现满意就继续让他独立打探消息,西厂前身也就出现了,几月后宪宗成立西厂,首领汪直。西厂的军官主要从禁卫军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西厂本是为了帮助宪宗侦查刺探消息的,但他为了升官敛财,捕风捉影织罗冤假错案,一时间人心惶惶天怒人怨,以大学士商辂(就是那个连中三元的人才)为首的辅臣集体上书,向宪宗痛陈西厂之危害,并将汪直办下的不法之事一一举报。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将成立五个月西厂撤销,遣散了西厂的人员。
西厂裁撤一月,宪宗深感没有安全感,奸臣缙为讨欢心上书重开西厂,宪宗借机复开西厂汪直复出,戴缙重用。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物极必反宪宗警觉,将汪直调离出京解散西厂。
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五年后刘瑾倒台西厂再度裁撤。以后西厂再也没有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