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新华网和人民日报对于“娘炮”的言论?
优质回答:
严重支持新华网的观点。
昨天,新华社发了一篇三观很正的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
新华社炮轰当前娱乐圈娘炮之风盛行,阳刚之气不在的怪像,小鲜肉当道,为了流量和颜值,其做派令人恶心和反胃。
新华网观点摘录: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人错愕的形象与做派。当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
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借助各种匪夷所思的造星运动,“花样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脸吃饭”变成了“颜值正义”,资本冲动和浮躁风气推波助澜,硬生生把“小鲜肉”弄成了“小鲜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娇”。
以上说的非常好,我摘录了一下,点赞,强烈支持!!
我声明:我严重支持新华社的观点!
现在娱乐圈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局面,偷漏税,天价合同,阴阳合同一堆烂事还不算,现在这些小鲜肉和伪娘还要来毒害祖国的下一代。
现在的文艺,娱乐节目,包括芒果台都遭到猛烈的抨击,是他们起到了很不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引爆对娘炮的批评还是央视的《开学第一课》
当天一大群小鲜肉群魔乱舞,加上13分钟的广告,彻底把大家激怒了。
由此引发了大众对娘炮的一致抨击,也因此引起了两大央媒的互怼。
新华网发文抨击娘炮
人民日报回怼
今天早上,人民日报又怼新华网了
输了就输了,承认嘛,你不是说包容吗,这样怼来对去,像是包容的样子?!
感觉也是输不起啊。
波波也出来支持新华网。
娘炮,走开!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支持的是一种正能量和价值观,大大说了嘛,只有民族有力量,国家才有希望!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举双手赞成新华网的观点!
其实男生更注重自己的外表,更干净、精致,未必就是娘炮。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男生外表上的“奶油小生化”有可能会是男性审美的趋势之一。但无论外表怎么打扮,男生需要担当和吃苦精神,需要一颗责任心,需要有保护女性的道德意愿和为了亲人幸福多些付出的价值认同。现在的“小鲜肉”们最突出的标志基本是“娘化外表”,他们身上需要逐渐展现男性的美德,成为宣传的新焦点。如果他们的外表长期与“宝宝”的娇嫩性情绑定,那么社会拒绝他们占据主流舞台,将他们推向边缘将是迟早的事。
其他网友回答
也是时候发声了,最近看了一个洗白的文章,说什么我们年轻的时候喜欢的小虎队,古天乐版的杨过,其实也是白净型的,说白了就是青少年就是喜欢白嫩的男孩子,可是!可是!我们当时喜欢的是男人!现在这些长的比女的还女性化的男的,能叫做男人吗?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今社会奇葩,娘炮居多,男人留长发也不少?让人望去不听声音,难辨男女?国人支持新华社的观点,男人应当有的男人气概,坚决反对湖南卫视,人民日报等媒体为娘炮洗白的言行,这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娱乐节目问题?这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导向,关乎后继有人于否的严峻问题?站在高度来说也是建设人才,兵源,储备战略的一部分,中国马上进入老龄化,仅有的这些男儿宝贝,又都将效伤蜕变成伪娘,加之媒体导向宣传,岂不成了娘炮横行大国贻笑世界也?手不能提蓝,肩不能扛担,又谁来建设祖国,保卫国家?中国应借监一下曰本学生服,对男女生服饰的样式,男生服饰庄重,女生服饰温柔,从小就明确男女生界线,培养孩子增加体质训练,永远勿忘我是男生,我是英雄的武士!!!
其他网友回答
男人女性化,女人男性化,决不能成为主流,男人阳刚有力量,女人柔美妩媚,这是自然赋予人们的正常的生理性,那些所谓的小鲜肉表现女人化,真是恶心之极,有一些巨心叵测之人替娘炮发声,其意有颠覆我中华之意,应该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