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体会到了什么?
优质回答:
我首先体会到的是强大的英雄气概扑面而来。
耳边时时有人在说话:“只要我活着,绝对不让外敌踏入我家园半步”,让我仿佛看到了英雄的豪迈气魄和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诗,但使成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诗意盎然北国疆塞,豪情满怀壮志,表达了诗人激情,歌颂了飞将军李广一腔洒热血,保卫边疆的豪迈热血情怀。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从诗中体会到中华民族在汉代时基因中的血性、尚武精神。汉唐文化是历史中最接近中华文化本质的文化。中华文化的本质是《易经》中指的阴阳结合、刚柔并济。仁义礼智信,刚强勇毅心,才是对中华民族性格和品德的完整表述。
其他网友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一生写了无数极为霸气,很有气势的边塞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杀气,和不惜豁出性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战乱时刻,祖国山河摇摇欲坠,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中。怎么才能解脱百姓们的困苦呢?诗人将希望寄于有才能的将军。
这里的【龙城飞将】中的”龙城”指的是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飞将”则指飞将军李广。
只要有镇守边塞的猛将,绝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这两句诗中“不教”也就是不允许的意思,代表着诗人满腔热血,护卫边疆的决心,对胡人的痛恨。
龙城飞将早已不在,寄诗寓情,整首诗的着重表现是对敌人的蔑视,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由古至今,这首诗一直被人传唱,被人铭记。有着深沉的历史感。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豪迈的英雄气概。
很多人说到朝代,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便是唐朝,印象中的唐朝,强盛而繁华,可边境的战争一直不断,这也使得很多诗人都会通过写这类诗表达内心的不满,想要跑到边塞出一份力,将敌人赶跑的愿望。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而这一首无疑是令人读后马上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是他众多边塞诗中最具特色的一首。
【我是时小墨ZYT,一个喜欢写作,喜欢文学,更喜欢在文学世界里找寻真实的自己的大眼萌妹。喜欢我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
其他网友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体会到了什么?我读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壮志和豪情,也感受到了诗人溢于言表的不甘和无奈,爱过的热情在心中沸腾,但是一种无力感却久久不能消逝。这是我最喜欢的唐诗中的一首,是让人宣泄心中情绪的一首佳作。
01.这是王昌龄的《出塞》,“七绝圣手”的经典之作。
先读一下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再看一下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02.说一说我的感受。
第一,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久处于边关的诗人,在看到胡人的骑兵在草原上肆虐,对汉人百姓的侵扰,情由心生,感慨万千,一副爱国爱民的惆怅百转千回,心生感叹。爱过的热情在诗句中非常强烈。
第二,感受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胡人在肆虐,可是朝廷却没有可用之将,没有雄武之兵,看不到抵御胡人的希望,不由得对朝廷充满了失望,但仍然心存希望,盼望着早日等来飞将军一样的英雄。
第三,感受到诗人赶走胡人的决心和豪情。“不叫胡马度阴山”,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诗人的志向。可以想象,如果诗人是一名武官,有着统兵的能力,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带领自己的部队,冲向无恶不作的胡人骑兵,把“胡马”赶出阴山。这是一种爱国的豪情,一种甘为国家剖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
03.结语。
现在读起这首诗来,都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真的不愧是“七绝圣手”的佳作。仿佛看到诗人站在城头,眼光深邃、内心豪情澎湃、感慨万千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