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三国演义了解了什么的结局 三国演义结局的特点

网友提问:

怎样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的结局?用哪种思维去理解?

优质回答:

《三国演义》热情的歌颂了封建时代的英雄。人民是热爱英雄的,并对英雄人物充满了希望。作品塑造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莫忠等正面人物形象,或是足智多谋,或是英勇杀敌,或是青年英武,或是老当益壮;同时塑造了曹操、司马懿、周瑜等反面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虽然都打着深刻的阶级的烙印,但是他们终究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代英雄人物,其中注入了人民的理想。

怎样理《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的结局?他们的结局,由历史客观发展的必然性,个人的传统思想的层次度和其性格决定的。

诸葛亮他是封建时代少有的忠贞和智慧的典型,是个光辉的艺术形象。他在隆中分析天下形势,予见到三国鼎立,提出了联吳抗魏的方针,一出场就显示了政治家的远见。赤壁之战,只身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说服孙权发挥了外交家的才干;博望坡用兵、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展现了他的军事天才。

诸葛亮是一个贤明丞相。他一生从事恢复汉室、安邦定国的事业。

诸葛亮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人物,在他身上有着极浓厚的清高和儒家正统思想。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也始终贯串着要报答刘备的三顧茅廬“知遇之恩”。刘备死后他仍然忠于昏庸无能的阿斗,也是由于忠于刘备的托孤之重。这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思想即使在当时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

张飞他是《三国演义》中值得推崇的英雄。他生得“豹子头环眠”、“燕颔虎须”;说起话来“声如巨雷”,打起仗来,不是“勃然大怒”,就是“环眼圆睁”。他在当阳长坂坡上,横矛立马,历声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迟了百万曹兵,骇得夏候杰“肝胆碎裂,倒于马下”。在战场上,他总是威风凛凛地挥动着丈八点钢矛,勇敢无是地向敌人博斗。正是:“安得快人張翼德,尽沫世上负心人。”他真不愧是一员”雄壮威猛“的将军。

张飞身上也有严重的弱点:急躁、粗暴,常常责打士兵。这个弱点给他带来惨死的悲剧结局。但与他勇猛爽煮、忠厚、肝胆如镜、爱憎分明等优点相比,缺点是次要的。

关羽他是古代神武无敌的英雄。他青年时代任侠好必,因杀了仗势欺人的豪绅,流落江湖。后来在三国争霸战争过程中,他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统,刮骨疗毒,都表现了他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在他身上,建立在个人利益恩怨基础上的忠义思想有突出的体现。桃园三结义后,他对刘备忠贞不渝,誓杀贼兵,客观上有符合人民愿望的一面,但更重要的,他是为刘备效劳,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有着明显的忠君的封建主义思想。正因为他的“义”是建立在图报个人恩遇的基础上的,所以很容易被人利用。在华容道上,他为报答曹操魏营相待之恩,竞放走了大敌曹操。敌我不分,爱憎不明,违背了蜀吳联盟抗曹的政治原则。这里充分暴露了他的“忠义”思想的落后性。这种狭隘的“忠义”思想,往往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来摸糊人民的阶级界限,瓦解人民革命斗争,为维护封建制度服务。这就是明清统治阶级宣扬关羽的忠义,为他大修关帝庙的根本原因。

关羽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刚愎自用”,骄傲自负,以致结怨于吳国,违反了“联吳抗曹”的国策,终于导致麦城兵败,身死于东吳的悲剧结局。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是个“仁君”的形象。圣封建社会中,由于人民受到种种残酷的剝削和压榨而又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于是人民就幻想出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仁君”来。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汉室的后裔,因家境贫苦,和人民有过一些接触。他胸怀大志,要“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和关羽、張飞桃园三结义,同生死,共患难,亲如兄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民心中的朋友关系;他们既是君臣、又是兄弟的关系,是农民扑素的平等观念的反映。体现在刘备身上,“义”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他为报杀关羽之仇,兴兵伐吳,严重损害了囯家和人民的利益,兵败白帝城。

刘备为了实現安邦定国的理想,曾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措施。他三顧茅庐,“师事孔明”,做到“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他知道“挙大事必以人心为本”,所以他能实行一些“仁政”,宽厚爱民。当时人民这样称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与曹操形成鲜明对照。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是他巩固政权的手段,因此,他的谦逊仁爱就带有很大的虚伪性。

曹操《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是个暴虐的奸雄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统治阶级的一切罪恶。这是人民群众和作家所共同创造的典型,所以不能把他与历史上的曹操等同起来。

曹操在《三国演义》里,是剥削阶级出身的无赖之徒,镇压黄巾起义。大会十八路诸候讨董卓,后杀吕布,灭二袁,定辽东,“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显示这个野心家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政治才干。“宁教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是这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人生哲学。

为争权夺利,他使尽一切卑劣无耻手段。当他需要人的时候,就假仁假义,小恩小惠笼络别人为他效劳;为收买人心,演尽了“割发代首”的丑剧。为报杀父之仇,他要《洗荡徐州》,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至“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他还恩将仇报,杀吕伯奢全家,借王垕之头以安军心,借乱军心之名杀害杨修;另处还无辜杀害了孔融、荀彧、华佗。

曹操这个刽子手也是经常处在恐惧之中。他害怕别人刺杀他,曾搞过“梦中杀人”的阴谋;临死还要设“疑塚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后人发掘故也”

用历史唯物主义义的思维去理解。《三国演义》反映了封建社会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斗争。东汉未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农生活极其痛苦,他们被迫起来反抗,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赤壁之战后,形成了魏、蜀、吳三国鼎立的面。同时,《三国演义》也表现了人民要求施行“仁政”的愿望。“拥刘反曹”的明显倾向性,就是这种思想的突出表现。在当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的历史条件下,“人心思汉”要求以汉室为正统,要求出現能施行“仁政”讨比较开明的统治者。“拥刘反曹”正反了人民要求仁政的愿望。作品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这在当时是进步的。

其他网友回答

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死法,主要有三种:早被砍死的;晚点被砍死的;阎王弄死的。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传说是不小心累死的。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死”字。

二,三国时期,这是一段暗黑无光的时代,这里只有眼泪,不会有歌声,本来就不应该被歌颂。

三,三国时期的人物,又有谁能逃得过战争时期所有人该有的宿命。械斗、饥饿、伤残、瘟疫,这就是战争该有的格式。

四,从书本的思维,我们看到的是英雄,是睿智,是勇武,是权谋…可是这些,哪一个不是用来杀人的利器。

五,从个人的思维,我们都会死,但是儿孙绕膝,寿终正寝才是最好的我们正常的方式,而不是沦为那些互相杀人的工具。

六,从历史的思维,“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请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聊聊这些英雄人物就好,现实中,不好意思,我们务必要去严肃,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英雄,只是专门杀人的那些角色。

七,从善恶的角度,将历史的时间轴拉长,善恶终有报,谁都躲不了。赢,只有一时,不是一世,更不会是永久。该来的,总是回来的,只是早和晚的差异。

其他网友回答

性格决定命运。《三国演义》当中人物形象鲜明,每一个人最后的结局大都与其性格有关。

①吕布。吕布最后的结局是兵败下邳,被部将侯成、宋宪和魏续所擒,献给曹操,在白门楼上被曹操斩首。吕布可谓是《三国演义》当中最骁勇善战,也是最臭名昭著的一个人物。吕布总体的性格:b勇而无谋,见利忘义,轻率行事,反复无常。为了名利,吕布先后杀掉自己的两任干爹丁原和董卓,臭名扬于天下。关羽,张飞称吕布为三姓家奴,曹操评价吕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袁术责怪吕布反复无信,杀其使臣。吕布轻信陈登而致徐州失守,对部下多行不义而被擒。白门楼上吕布哀告刘备为其求情,刘备对曹操弱弱地说了一句:“汝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坚定地挥了挥手将吕布斩首。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吕布之死,死于性格。

②张飞。英雄一世却被小人所害,可谓死得比较窝囊。《三国演义》当中张飞英勇无敌,性格暴烈,酒后常常鞭挞士卒。刘备曾经劝告张飞说,你酒后刚强,鞭挞士卒,做事不听劝告,早晚会被部下所祸。关羽死后,张飞悲愤交加,常常借酒浇愁,部下士兵范疆、张达未完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的任务被张飞鞭挞。二人怀恨在心,将睡梦中的张飞暗害。张飞之死也是典型的死于性格。

③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座右铭。后人贬称曹操为乱世奸雄。“奸”字足见曹操的奸诈多疑诡谲。曹操说自己梦中好杀人,故意杀死近侍而警示他人。许攸曾当面评价曹操说,世人皆言孟德奸诈,果然如此。曹操死于头风之病,名医华佗曾提出开颅治疗,曹操却怀疑华佗为关羽报仇而暗害自己,将华佗下狱致死。疑心使曹操亲手断送了自己的疗救之路。

④关羽。《三国演义》当中关羽是忠义和英勇的化身,但其性格中也有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缺陷,即刚而自矜。也正是因为这种缺陷才出现了大意失荆州和败走麦城,被孙权擒获所杀。

⑤杨修。《三国演义》当中,杨修学识渊博,头脑敏捷,但恃才放旷,锋芒太露。院门太阔的故事;一人一盒酥的故事;识破曹操梦中杀人的故事,都为曹操所忌恨。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曹操发布夜间口令为鸡肋,杨修解鸡肋之意而名士兵归程,曹操终于抓住借口,以或乱军心之罪将杨修处死。杨修为自己的桂才放旷付出生命代价。

《三国演义》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仅举以上五人以印证性格即命运、即结局的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是一幅文学化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他将魏蜀吴三国出现的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大到主公,小到走卒。各为其主,不遗余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活的时候轰轰烈烈,死的方式各有不同。

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是病死,他们都不是寿终正寝。曹操多年征战,谋取权位,绞尽脑汁。死于“脑瘤”。刘备为报义弟关羽被东吴所杀之仇,举丧伐吴,没成想三弟张飞因打骂下属被杀,火上头上的刘备举兵伐吴,却被东吴小将陆逊火烧连营。接连的打击急火攻心病死白帝城。步入花甲之年的孙权在立嗣上举棋不定,造成朝纲不稳。太子和鲁王孙霸的两宫之争,让孙权心力交瘁,感染了风疾而死。

三国著名的将领大多数是性格急躁,如关羽、张飞、孙坚、孙策、周瑜、魏延甘宁等。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为人高傲自满、脾气大,除了刘备、诸葛亮和张飞等极少数人外,他看不起任何人,而且有时性情难以控制,最终一代英豪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擒杀。

张飞也是刘备的义弟,脾气最为暴躁,动则疯狂殴打自己是部下来发泄怒气,最终他在睡觉的时候被叛徒的部将潜入房中杀死。

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他虽然是足智多谋,但遇到了比他更有才华的诸葛亮后性情变得急躁妒忌,最后周瑜因为斗智被诸葛亮多次挫败而活活气死。

三国里有一些大将在战场上无人能敌,但是他们却因为暴躁而与人交恶,因为一些小事就会迁怒同僚,最终被自己人马岱所斩杀;甘宁是吴国大将,性情残忍急躁,经常乱杀人,最终他因为急火攻心而得了痢疾,在战场由于生病战斗力下降,竟死于无名鼠辈之手。

三国演义里最属诸葛亮的计绝,但是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草耗尽无功而反,他在工作中事无巨细,总因积劳成疾,病逝在五丈原。临死前诸葛亮想极力延续生命,点燃了七星灯也没挽救自己的寿命。

但是诸葛亮实现了自己的若言:臣安敢不竭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给他修了庙宇,庙门两边是一幅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很好的总结。

三国演义最智慧的人是司马懿,他才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当时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等只活了30.40岁左右,就算曹操、刘备等人也才活了60多岁。其实有时候活的长久也是非常关键的,司马懿什么都不用做,就是熬时间,熬死了曹操刘备,熬死了曹丕诸葛亮。最后在70多岁的时候还是夺得江山。

司马懿是一个有坚定意志的人物,而且不好色。就拿曹操来说一生中娶了16个妻子,但是司马懿只有一个妻子,三个小妾。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的洁身自好了。而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忍,不管是什么样的耻辱都能忍下来,最出名的就是诸葛亮送了他一套红色的女人衣服来羞辱他,但是他却不动声色,还忍了下来。

他除了能忍还会装疯卖傻,当时曹操在临终前,就曾叮嘱自己的儿子司马懿绝对不能留,而儿子也放在心上了,但是司马懿却玩起了苦肉计,假装自己已经半身不遂,连这都能忍,还有什么忍不了的。

还有就是司马懿特别的讲究养生,比如三国的英雄豪杰十分的喜欢,但司马懿却不会,在历史中都很少有司马懿喝酒的记录。而除了不喝酒之外,就是对于一日三餐的严格把控,必须要按时吃饭。曾经司马懿就预言过,诸葛亮肯定不会活多久了。因为诸葛亮经常忙啥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睡觉,最后也是积劳成疾。而司马懿也确实猜准了,诸葛亮确实活得不长久。这就是司马懿的长寿之道。

他对那些嚣张跋扈的曹氏集团一直处于忍让状态。暗中积蓄实力,一举颠覆了曹魏政权。让朝堂完全变成了司马氏的天下,是在是当世之人杰。

其他网友回答

答:分类理解吧,归类会吧?

先说几个杯具性历史人物:张飞,自己当年在当阳桥大声一喝,硬是活生生的吓退的曹操军队,但是最后却被自己的部下斩了首级;关羽这样一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无人能及的武将,最后也是落得一个狼狈的下场;吕布,他当年可以说是万人中可以取上将首领的天才级将领,连张飞和关羽两个人联合起来都不是他的的对手,但是最后却被一个小人物所杀;孙策,被曹操誉为“狮儿难与争锋”!最后死于三个家奴之手……太多了!打住。

有些英雄人物的结局虽说不上悲惨,但却离奇失踪,成了一个谜底?这些人在三国演义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但是最后观却不知他们去向何处,三国演义里面也没有交代这些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第一个就是我们的貂蝉,不细说了,后来吕布被杀,她的去向也成了一个谜底;第二个去向成谜的人物就更加有名了,他的名字叫蒋干,关于蒋干盗书大家倒背如流,曹操大败的原因不在他,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贡献的,但是在赤壁大之战过后,蒋干的消息也就不得而知了,我们也无法得知蒋干的结局;最后一个人,就是三国演义上一个非常著名的一个谋士,他的才能可以说是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他的名字就是徐庶。当时在蒋干被周瑜派到曹操阵营里面忽悠以后,虽然说当时徐庶看出来蒋干的本意目的,但是他却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曹操,直到赤壁大战事发以后,曹操才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根本来龙去脉,他当时也知道徐庶知情不报,因此非常记恨徐庶,这件事情他也知道徐庶为什么不告诉他。所以说徐庶在三国演义的历史上面就成为了一个最大的谜底!

三国演义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她里面的很多故事情节非常的精彩,很多的历史人物的故事也非常精彩,也有很多人物的结局令人唏嘘,这些精彩的场面和谜一般的结局构成了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

版权声明